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文学论文刊发文学的美感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5-03-26
简要:摘 要:文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包罗万象,其复杂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时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在文学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和精神层次,更是影响了一代

  摘 要:文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包罗万象,其复杂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时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在文学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和精神层次,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学艺术也多种多样,自古至今,在世界上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选取了国内外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来分析文学的美感。

  关键词:文学作品;美感;人文思想;精神层次 文学论文刊发

  文学包罗万象,纵观中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不难发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极为重大。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想,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从中领会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这也是文学作用对于人的精神境界的一个作用①。

  一、文学作品本身的美感

  1.文学作品具有节奏美。这是针对于中国的诗歌而言,从先秦到当代,从《诗经》到现代诗的兴起,从开始的随心吟诵到后来的讲究格式韵律,期间经历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无论哪种文学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抑扬顿挫的美感。这种抑扬顿挫,就是我们所说的节奏,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现代诗或许没有那么严格的格式规定,但是无论任何诗歌或者作品,都有着独特的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文学作品具有音乐美。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极为宽广的,在音乐方面也是一个典型。就拿现代歌坛的一些流行音乐来说,首先歌词就属于文学的一部分。一首歌曲,吸引人的不仅是其旋律和风格,歌词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有很多人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优先考虑歌词。抛开现代音乐不谈,从古代开始,文学就开始和音乐联系起来。像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诗篇,大多数被编成曲子,传唱不衰,比如《水调歌头》(邓丽君),文学与音乐之间,也有不可磨灭的关系。

  3.文学作品具有批判美。这点不难理解,不针对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纵观整个世界有名的文学作品中,讽刺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在我国,一些古典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近代文学如鲁迅的杂文《孔乙己》《阿Q正传》等,都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而在国外,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等等,都是批判现实的佳作。但是这些作品并不因此就显得黑暗,反而以其黑色幽默,既博人一笑,又引人深思。

  二、文学作品的美感影响人的心态以及行为

  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作品也是,不同的人读文学作品,也会产生自身不同的感受②。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错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无论讽刺批判还是讴歌赞扬,无论轻松幽默还是深沉严谨,无论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只要用心深入,就总会有自己的收获。

  文学美感影响人的心理以及行为。一部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例如《红楼梦》,人们会随着林妹妹的喜怒哀乐而一起哀伤或者欣喜,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震撼主人公保尔在历经磨难后坚强的心。一般来说,盲目自大人读一些有深度有这里的文章,自己的心就会受到影响,做事三思而后行。而内向自卑的人,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励志故事,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能够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有其深厚的思想内涵,所谓近朱者赤,长期与这些有内涵的作品打交道,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也会因此而得到升华。

  人的行为主要由内心决定,内心的想法,基本上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当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得到了提高的时候,那么对于自身的行为,也会发生极大的改变。例如脾气暴躁的人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而盲目自卑的人却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信心和勇气,从而变得勇敢无畏。

  从《红楼梦》中感受人生如梦,从《水浒》《三国演义》中领会忠义仁孝的含义,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学会自强不息。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潜移默化一个人的思想,能够循序渐进的升华人的精神世界,能够让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经常读文学作品,久而久之就会发现,人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上,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甚至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内心深处会有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显得优雅大方,彬彬有礼。这些变化,就是文学作品通过对人心理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一个人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行为语言等,这也是文学作品人文思想的体现。

  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提升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精神品质。从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上来看,任何人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良好的途径,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糟粕出现。比如个别人为了自身利益售卖包含色情、暴力、恐怖的书籍,这些书籍也会对人造成影响,尤其未成年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容易误入歧途。报纸上不时报旱导一些人因为看了恐怖小说而模仿其中的杀人情节。对此,需要加强对市场上文学作品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加强思想教育,将未成年人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引导其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潘轶群.现代传媒语境下文学受众阅读范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②宋泽松,刘文良.显性生态文学与隐性生态文学[J].鄱阳湖学刊,2011(04):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