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具体表现为宿舍关系不和谐、班级关系不团结、师生之间交流少等,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成因和表现展开了分析,希望能对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帮助。
本文源自决策探索(下),2020(11):91-92.《决策探索(下半月)》(半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办。主要栏目:本刊专稿、专家讲坛、践行十八大、和谐社会、热点透视、决策观察、领导科学、他山之石、财经纵横、社会发展、企业天地、科教园地。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间的激烈竞争、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新换代的知识,都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同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对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因素之一。
一、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
自我意识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只有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积极提升自我能力。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虽然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但是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常常产生自我怀疑,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大学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学生要改变分散扩散的自我统一性,将自我统一性聚集起来,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会出现主观与客观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社会文化环境更新换代,多种冲突文化并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长久以往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混乱与迷茫。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不同,使得部分大学生对老师、同学等产生不信任的现象,进而产生人际交往信任危机。同时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世界的交流方式,不喜欢面对面的交流,在网上可以和朋友高谈阔论,但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时就会感觉尴尬,和朋友相处起来不自然,想逃离现实聊天环境回归虚拟世界。
(三)单薄弱化的社会期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社会期待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别人对我们的期望,会对我们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像别人所期望的那样表现,其中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罗森塔尔效应:当周围的人认为你是一个高智商、未来有潜力的学生时,他们的态度其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你就会相信自己真的是一个人才,这就是社会期待对学生的重大作用。但是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单薄弱化的社会期待,削弱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信任值。信任与社会期待之间密不可分,当别人信任你,觉得你一定可以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你,有利于促进预期结果的产生,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有利于提高未来预期的实现程度。当今大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会期待,导致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失信的行为屡见不鲜,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敏感多疑。
(四)坚实的文化烙印
社会心理学曾对血缘关系进行过多项研究,自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治理结构,这种坚实的文化烙印,将是否存在血缘关系作为区分自己人和外人的标志,而在大学中,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间既无血缘关系也无地域联系,这在最开始就对学生之间的信任设立了一道门槛,因此,在这种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无血缘关系和地域联系的大学生之间也就缺乏彼此的信任。
二、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表现
(一)怀旧心理
每个人都会怀念过去的岁月,但是过度地怀旧会导致否定未来,只相信过去。过度怀旧的人大部分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一味沉浸在过去的美好中,不利于未来的发展。很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过分怀念高中时期,适应不了新的教学环境,不信任新的老师、同学,不与其他同学来往,也不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甚至产生自闭心理。同时现代校园互帮互助行为的减少、人际交往的冷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
(二)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个人的本能情绪,时常伴随着紧张,当大学生遇到问题、处于心理压力状态、受到刺激时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当传统的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变为当今以竞争为主的人际关系,竞争激烈,冲突增多,敏感的大学生就会对别人缺乏信任感,继而产生焦虑心理。
(三)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产生于挫折困境,当大学生的动机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心理。很多遭遇挫折的学生认为是命运对自己不公,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继而否定自己,怀疑一切,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影响其社会交往。
三、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解决策略
(一)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
大学生遭遇人际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缺乏诚信的人,导致彼此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因此,高校要广泛宣传诚信为本的思想,鼓励大学生多交一些有理想、有抱负、诚实守信的人,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诚信的理念,也有助于建设具有良好诚信氛围的现代校园。
(二)完善高校制度建设
高校要合理公平地分配教学资源,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对彼此、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保证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对人际关系的信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栋梁,高校教师要正视大学生信任危机,对其进行正确的梳理与引导,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和对社会的相信度,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娜,张思涵,贾凡.吉登斯现代性视角下大学生信任危机根源思考[J].区域治理,2019(35):166-169.
[2]朱栩末,平紫萱,朱新燕.大学生互联网社交信任研究[J].时代金融,2019(21):133-134.
[3]曹聪敏,潘光莉.社会转型中大学生的社会信任危机及对策研究——以中部M高校为例[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01):92-98.
[4]毛晓清.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调查与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02):26-27.
[5]杨子微.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人间,2016.
[6]边婷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解决[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