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一般翻译的工作需要出差的,随时跟团考察。
[论文摘要] “信、达、雅”是对翻译工作的要求。而外事翻译是一项十分重要又非常严肃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语言功底好,掌握翻译技巧,有速度、有效率,而且还要有政治头脑。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要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二要有翻译意识。
[论文关键词] 外事翻译 知识面 翻译意识
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对翻译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通顺易懂”complete and accurate, fluent and compre-hensible or intelligible,即信、达faithfulness and fluency。“完整准确”就是忠实于原文,不错不漏,既要避免自由编造(too liberal),又要避免对号入座的死译(mechanical),形式上忠实,实质上误译。“通顺易懂”即用简单的语言(simple language)清楚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对于口译,语言简明,逻辑思维清楚,不需修饰。对于笔译应有更高的要求,即在“信、达”的基础上,追求达到“雅”(elegance)的境地。“雅”就是运用读者所最乐于接受的文体,使译文得以广泛流传,扩大影响。翻译要注意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敏感度,外事工作者更是如此。
一、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英语中有一句成语:A 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none.意为:样样都会的人,一样也不精。尽管如此,这却是做好翻译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一个翻译,最好是杂家,要拓宽视野,广学博览,博采众长。对于外事翻译来说,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熟悉对方。
1.了解自己。翻译工作是一项严谨的高强度脑力劳动。翻译人员应具备严谨、踏实的职业作风,任何浮躁、急功近利的作风都不适于从事翻译工作。做为外事翻译来说,更是如此。首先,要熟练掌握我国对内对外的各项方针政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环保、军事、少数民族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和立场、我国与其他国家双边关系的指导方针以及我国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及表态口径。例如,我国的台湾问题很敏感,用词要特别小心。对台湾的提法是“中国台湾”,即“Taiwan China”;“台湾问题”不能译成“Taiwan issue”而应称“Taiwan question”,台湾不是一个“issue”,而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question”。在外事翻译中,必须注意掌握用词的政治含义和政治分寸。
其次,要熟悉了解工业、农业、科技、军事、文学、艺术、饮食文化、花草树木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在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上,什么问题都可能涉及,什么问题都可能谈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许多概念与词汇应运而生,成为时尚用语(trendywords)。例如增效(synergy)、转轨转制(paradigm shift)、股价、股票公开发行价格(IPO or issue price)、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等。要做好翻译,就必须对这些方面有所了解。如果连中文都不知道是什么,就不可能会用外文进行表达。了解问题的性质、内容,哪怕不知道其专有名词,也可设法解释而使双方沟通。
再次,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包括两种语言的基本知识(词汇学、语音学、语义学、句法学等)、语言的发展史及其区别(如英语中多用understatements,讲话留有余地;而汉语有时习惯于overstatements,用一些夸张的形容词等)。例如,我们常说“光荣的革命传统”。照理应译为:aglorious revolutionary tradition.但对一般英国人来说,译为a revolutionary tradition听起来还觉得是个好传统,如用glorious来修饰,就感到过分而不一定相信了,甚至引起反感。他们经常用a fine tradition来表示很好的传统。中国和英语国家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把汉语中特有的词语译成纯正的英语,又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达到“雅”的水平,这就要求译者具有很高的两种语言水平和对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除了中文的成语、谚语外,还必须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英文的谚语和格言,两者加以比较,才能真正提高译文的水平。所以要求译者广泛涉猎文学知识,对两种文化都要有深刻的理解。例如,事后诸葛亮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有志者,事竞成。Thereis a will,there is a way.对于从事英、汉互译的同志来说,还要了解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区别,做到不要混淆。如“假期”在英国用holiday而在美国则用vacation。“足球骚乱”美国人叫“football hooliganism”,英国人则用“soccer ri-ot”。
2.熟悉对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搞翻译工作的同志,不能停留在只了解自己,还必须熟悉了解工作对象的一切情况。包括对象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科技、卫生等各方面情况,还包括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及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以及国际上每天发生的大事、国际上各国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它们间关系的各有关因素等。如:Postal red表示鲜红,因为英国的邮政车是红色的,而我国的邮政车为绿色的,不了解这一情况就不好理解了。再如:无核化一词翻译成non-nuclearization就不够准确,如果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国际上用的是denuclearization。因此要紧跟形势,做外事翻译工作心里才能有底。
二、强化翻译意识
任何译文,不论遵从哪种翻译理论或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应忠实于原意,准确表达原文内容,即“信、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大量阅读、系统积累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翻译意识,也就是勤思考、多分析,使所译内容力求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如前所述,两种语言毕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了一种文化,有其特定的背景,都要受到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历史、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语言转换时,不一定都能找到对应词。这就要求我们通晓原文,在吃透意思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用译入语进行表达,使译文准确、通顺、完整。要养成一种随时随地都注意外语的表达方法,随时随地都考虑两种语言的倒译。
1.看外文资料时,要注意外文的表达方法、用词造句、词语搭配等,同时在心里将它们立即翻译一遍。多阅读外刊中描写中国的文章,学习地道的表达方法,寻找可借用的词。尤其要特别留心外国人如何描写我国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随时翻译,随时记录。下面仅举几例:creditsqueeze,信贷紧缩;extra budgetary investment,预算外投资;to tighten money supply,紧缩银根;to squeeze moneysupply growth,压缩银根增长;excessive capital investment,基建投资过大;to reimpose direct administrative credit con-trol,恢复使用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信贷;the retrenchmentprogramme,紧缩政策; Administrative controls on invest-ment, money supply and prices are only temporary pallia-tives, not a permanent solution to demand management prob-lems.政府对投资、发放货币、物价等方面实行调控是临时性的缓解措施,而不是解决需求管理方面问题的永久之计。To improve the everyday life of ordinary people,改善人民生活水平;to ready the country for the long march to themarket,作好准备,开始建设市场经济的长征;to removethe state subsidies,取消国家补贴;to release the huge humanand economic potential,发挥人力资源方面以及经济上的巨大潜力;to relax travel regulations,放宽旅行限制;togenerate employment,创造就业机会(或解决就业问题)。再如,我们经常要谈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宣传活动,直译为educational and propaganda campaign显然不好。
2.学习中央文件、领导人的讲话、每日的报纸杂志时,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我国政府的重要政策、重大举措上,同时注意我们的新措施、新做法,随时随地考虑如何翻译这些政策、措施、做法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要善于抓住新事物、新提法。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思考它们的翻译,靠临场考虑,难免译得不够准确,起码不够流利。
在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新名词、新提法也层出不穷,而且不少这类提法具有中国特色,需要琢磨才能想出比较接近的对应词,有时甚至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对应词。例如:有些技术职称或职务系列是中国所特有的,难以在英文中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词。我们国家的职称系列中有”政工师”,还分为”高级政工师”、”助理政工师”等,很难找到相应的英文职称。如果译为”politicaland ideological worker”,且不说无法译出不同的级别来,还很容易被误解为是搞意识形态工作的。如果将它印在名片上,外国人很可能会对他敬而远之。实际上,这一职称系列包括许多不同岗位上工作的人。因此,如果我们平时不考虑如何翻译这些名称、提法等,到翻译的时候就无从下手,语意不通了。
阅读期刊:《外语研究》
《外语研究》即从1987年第1期起改为现名。二十几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外语研究》已成为我国外语界的知名刊物,自1994年起即先后被列为中国常用外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首批收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自1999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源刊,目前已为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