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促进农业的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以望能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对策措施
一、农田水利发展建设的现状分析
(1)责任主体严重缺位。改革开放后,推行了一次重要的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使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同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责任主体严重缺位,政府和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对责任主体不能形成统一的明确认识。实际生产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和制约机制,导致农田水利建设上出现操作不合理、不标准等问题。对部分地方政府来说,他们出于某些局部利益,不能纵观全局,对实际农业生产了解认识不足,仅注重表面工程的建设,而导致水利基础建设薄弱,难以应对较大的农田水利工程,难以解决农业用水方面的问题。就农民而言,水利建设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应属国家管理调控的范畴。出于这种想法,自然导致人们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足。所以,责任主体的严重缺位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个较大的问题。
(2)水利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缺乏。从目前的水利建设情况来看,还缺乏比较合理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税收一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由于近年来取消了农业税收,这就导致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难以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且目前还没有形成由政府提供资金来发展水利建设的机制。尤其是小型水利建设的投入水平逐渐降低,资金需求量又逐渐增加,致使水利建设极大地受资金限制而难以开展实施。此外,由政府提供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资金,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投资多元化还没有形成,因此,会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3)水利基础设施质量难以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时间多为改革开放前后,受当时的经济水平及科学技术的制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难免会存在设施不配套、工程规格要求低、建设质量低等现象,而且又缺乏一定的管理维修保养,使得这些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失修、故障频发,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的连年降低,不能有效应对农田蓄水、灌溉、排涝等状况,制约着粮食产量、质量的增长和提高。据统计,灌区末级渠道衬砌率仅为11%左右,建筑物配套率约为3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好率不足50%。在水利设施建设如此薄弱的情况下,无法保证粮食的高产稳产。
(4)可利用水资源不足。对农业用水来说,部分地区农业用水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而且最重要的是水量浪费较大。目前自流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仅为0.4~0.6,灌区效率低加剧了灌溉水源的供需矛盾。为了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农业上倡导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但是在极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仍然在采用沟灌、畦灌、淹灌、漫灌等传统的灌溉方式,使灌溉水利用率降低,这样不仅会大量的浪费水资源,而且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5)农业科技发展较为薄弱。现阶段农业发展相对较为迟缓,农业科技更新速度不够快速及时,且一些已有的科技成果很难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生活中去,导致科研技术对粮食增产贡献不是很大。如最新的喷灌、滴灌技术得不到推广使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浇灌技术。要想农业科技有所发展、进步,就要有源源不断的农业科技人员努力搞科研。但是现阶段农业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且已有的技术人员年龄较高,年龄老化问题非常严峻。农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快速的补充,农业科技就很难得以发展,所以造成了现阶段的农业发展较为薄弱现象。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措施
(1)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投资,在进行各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对政府的投入主体要予以明确,让农民和地方政府就建设的责任主体达成共识,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使其在农田灌溉等农业工程中共同组成投入、责任主体。而且,要把农业生产与现阶段国情紧密联系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主体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从法律的角度上着手,对农田水利的发展提高及改革不断的予以推进,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朝着更加规范合理的方面前进。
(2)形成农业水利建设稳定投资。政府要积极地发挥其调控管理作用,切实保障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形成可靠的农业投资链,使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大幅度提升上来,让农民能够从中受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投资时,要在加大政府的财政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吸收调动各种社会资本,增强社会各阶层人员对农业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呼吁其为水利投资做出贡獻,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而且要充分发挥农民对政府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的监督作用,防治发生行政无作为及政府缺位现象,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3)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维修管理。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有效保障,针对当前水利设施出现的老化、破旧问题,当地政府要加强对水利基础设施的维修管理。要组织维修管理人员不定时的对有关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及早发现设备故障,消灭安全隐患。一旦发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现象,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对老化设施进行部分或整体更换,以免影响正常的农田用水。政府及农民要对水利设施的维护重视起来,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的实施,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在认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走入农业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同时,要不断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力度,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最新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不断强化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建设,大力推广渗灌、滴灌等高新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应用,努力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观察指导,全方位多层次的推广农业科技。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收益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结合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并做好水利设施的维修管理工作,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解决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推荐阅读:水利副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是什么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