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住房贫困对孩子学业影响的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8-08-16
简要: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切入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深入分析住房条件与孩子学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 2012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家庭、社区以及学校变

  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切入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深入分析住房条件与孩子学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 2012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家庭、社区以及学校变量后,住房贫困仍显著影响孩子数学成绩但对语文成绩的影响较弱;进一步分析住房贫困与邻里环境对孩子学业的交互作用后,发现住房贫困只有在富裕社区里才会对孩子语数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新农村

  《新农村》(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浙江大学主管、主办。该刊以浙江大学为依托,着力报道我国东南沿海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技术,迅速反映浙、沪等地当代农村的崭新风貌。信息量大,文章实用,是广大读者建设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

  鉴于早期基础教育对个体后期教育是积累性和机会性的,住房贫困对孩子早期学业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住房条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的重要物理机制。这一发现带来的政策价值是“扶智必扶住”:一是应改直接资金援助为针对性援助,即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善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来提升孩子学业,直接资金援助则是无效的;二是只有实现住房条件与邻里环境同步改善才能真正提升孩子学业,因为仅仅改善邻里环境并不会给缺乏优质居住空间的孩子带来学业福利。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人力资本被认定为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受雇主重视,雇主也相信人力资本较高的人有更高生产率以及资源配置能力,高人力资本的人因而会被安排到高报酬的岗位上,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里影响人们获得市场资源的关键性因素。反过来讲,人力资本缺失是致贫诱因,而贫困之所以在代际间不断自我延续,就是因为贫困家庭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使得子代不能获得较高的人力资本(Case & Paxson,2002),人力资本已经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代际传递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形成一种恶性遗传链,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李晓明,2006)。言下之意,只有增加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才能助其摆脱贫困,但又因人力资本主要从正规教育中习得,教育因而被看成是“拔穷根”以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就是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即“扶贫必扶智”。

  “扶贫必扶智”涉及的一个重大难题是如何“扶智”。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住房条件与孩子学业之间的关系,来证明对贫困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是“扶智”的重要途径,即“扶智必扶住”。在中国,促使居住条件与孩子学业发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就近入学”政策,即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适龄儿童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就近进入政府设立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武中哲,2008)。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学区房热”便是最好例证,“学区房”是国家“就近入学”政策、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悬殊以及房地产市场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对孩子学业的作用更多地借助制度路径。但实际上,住房条件对孩子学业的影响还涉及“物理”“心理”和“社会”等途径(Bonnefoy,2007),住房不仅是物理场所,而且承担心理和社会功能,优质居住空间会带来“社会心理利益”。

  鉴于教育在讲求绩效主义原则的现代社会里已经是影响人们资源获取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探讨住房条件与孩子学业之间的关系有助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住房条件是否是社会经济地位或贫困代代传递的重要物理机制(Dalton,2001),而从政策层面上讲,以“扶住”为切入点来实现“扶智”的政策选择,也需要在学理上进一步验证住房条件对孩子学业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从而为相关扶贫政策以及教育政策的正确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二、 文献回顾与概念界定

  (一)文献回顾

  住房条件与孩子学业之间是否有关系?这是一个复杂命题,因为住房条件具有多维性,既有研究主要讨论了住房产权、住房搬迁以及住房物理空间与孩子学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一是住房产权。产权户孩子不仅在考试成绩以及受教育年限方面有优势,而且在认知能力和行为方面表现较佳(Jeffrey & Maya,2007)。基于不同收入家庭中产权户与租户的比较分析,也发现住房自有会关系到孩子个人发展和学业成就获得(Harkness & Newman,2003)。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研究都认为住房自有与孩子学业有关,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因果解释却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产权自有家庭不容易发生搬迁风险,可以维持原有社区人文环境如同伴关系及邻里关系对孩子学业持续的有效性支持(Jeffrey & Maya,2007)。第二种认为由于有房户能够为孩子提供较高质量的家庭环

  (二)概念界定

  本文最主要的概念是住房贫困,它是住房条件的重要表征,对其概念界定需要考虑住房特征的多维性。住房是一个供人们居住、生活或工作的物理空间。但这种定义仅仅看到住房的工具价值,心理学家倾向于从象征价值角度将住房界定为家(home)。家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并赋予人们安全感以及帮助逃避外界刺激,人们的自我表达、个人价值以及身份认同的形成都与家有关(Bartlett,1998)。世界卫生组织从四个层面界定住房:一是住所(dwelling conditions),指住房内部物理环境如建筑材料、暖气系统、室内卫生条件、空间布局等。二是作为家(home)的心理涵义,它能够为家庭成员带来归属感以及自我认同感。三是社区邻里构成(community),包括社区社会经济文化及种族构成等。四是邻近物理环境(immediate housing environment),如公共服务、公园、操场及散步空间等(Bonnefoy,2007)。很显然,住房既是一个综合性又是一个建构性概念,对住房概念的界定要充分考虑住房的多维属性,仅仅用物理空间概念来理解住房是远远不够的,住房本身所具有的象征价值以及社区人文环境亦属于住房概念的范畴。

  住房特征的多维性决定了住房贫困概念操作化的复杂性。已有研究常借鉴经济贫困概念的界定方法,经济贫困指收入或消费低于某个标准,而住房贫困则指住房面积低于某个标准(李实等,2012)。按这种方法界定的住房贫困是一个动态概念,因为住房面积标准伴随住房市场的发展以及城市居民住房状况的不断改善而有所提高。住房贫困也被定义为家庭住房需求与实际居住空间的失匹(mismatch),即住房需求间数大于实际间数。住房需求间数的计算标准:户主分配2间,不管是否结婚;家中其他已婚夫妇分配1间;大于或等于18岁以上的未婚成年人分配1间;小于18岁的两个男孩或两个女孩分配1间;如果1男1女且年龄小于10岁则可分配1间(Huang,2004)。

  三、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数据

  本文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Panel Studies,简称CFPS)①。该项目旨在通过跟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数据,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数据基础。CFPS样本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目标样本规模为16000户,调查对象包含样本家庭中的全部成员。家庭问卷中有关住房条件的调查以及少儿问卷中关于少儿基本情况、日常生活、健康状况以及教育等方面的调查,为本研究探讨住房贫困与孩子学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样本选取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鉴于中国城乡差距较大,本研究仅分析城镇家庭户样本;二是本文只分析就读小学和初中样本,就读其他年级的孩子不列入分析;三是考虑到不在家中居住的孩子受住房条件影响比较小,寄宿生样本也不进入分析。

  (二)变量

  本文因变量为孩子学业,其测量指标为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问卷调查中将两个指标设置为定序变量,分“差”“中”“良”“优”四个等级且分别赋值“1”“2”“3”“4”。在语文成绩中的分布是4.68%、25.05%、34.86%和35.4%;在数学成绩中的分布是:7.83%、19.91%、33.41%和38.85%。

  四、 统计结果分析

  (一)住房贫困与孩子学业

  个体自身条件是影响孩子学业的最重要因素,在这里主要指个体健康状况和学习认真程度。个体健康条件因影响孩子上课出勤率而作用于孩子学业,但表3统计结果表明,个体健康状况只会对孩子语文成绩产生显著负面效应。个体自身学习认真程度确实是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孩子学习越认真则越可能取得优异成绩。家庭环境同样是影响孩子学业的重要因素。但表3统计结果显示,父母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与父母是否与孩子主动沟通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为孩子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家里布置儿童画报、图书或相关学习材料等,则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学业。同样地,家庭辅导以及家外辅导有助于提升孩子语数成绩。但家庭收入的增加并不能有效提升孩子学习成绩。

  五、理论再探与对策分析

  我国城市底层群体日益恶化的居住条件使得讨论住房贫困的跨代影响问题特别有意义。但现有研究倾向于关注住房对孩子学业的间接作用机制,即通过分析住房产权、住房搬迁以及住房环境等与孩子学业的关系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间接效应。这些研究为本文继续探讨住房贫困与孩子学业之间的直接效应提供了基础。在控制了孩子健康状况、自身学习认真程度、家庭学习环境以及学校类型之后,住房贫困仍然不利于孩子获得优异成绩,住房贫困与孩子学业之间存在直接效应。这一发现使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住房是社会经济地位或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物理机制(Dalton,2001)。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预测住房条件(边燕杰、刘勇利,2005;刘祖云、毛小平,2012);另一方面,住房条件又反过来影响孩子教育。

  根据布劳和邓肯的职业地位获得模型(Blau & Duncan,1967),在一个开放且追求技术理性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的资源或职业地位获取机会开始取决于个体自致能力而非先赋性资本。自致能力就是指个体后天努力习得的人力资本,它是现代型社会里贫困后代向上流动以及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但本文发现,后代人力资本获得即教育成就又受到家庭住房条件的影响,住房贫困本身也会导致后代贫困。从这个角度讲,社会阶层结构似乎正在沿着固化方向发展。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长期聚焦导致后代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如文化的、经济的以及政策的。而本文证明了住房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它对后代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有制约作用。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更是强化了住房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住房成本占家庭预算的比重越来越大。进一步研究应充分考虑住房市场的动态性对住房条件与孩子学业关系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