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循环农业模式及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7-07-21
简要:这篇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了循环农业模式及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国对农业发展不够重视,发展相比发达国家比较滞后,那么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模式

  这篇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了循环农业模式及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国对农业发展不够重视,发展相比发达国家比较滞后,那么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模式呢?论文探讨了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型,为中国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学习和借鉴的内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关键词: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经济

  中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历史原因和现实困难等多种因素,中国对农业的发展重视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比较滞后。同时,中国人口众多且耕地资源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数的一半,加上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也使中国农业在根本上处于较为不利的竞争地位[1]。目前,中国农业技术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和解决,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以及劳动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可持续与可集约化发展缓慢,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压力日积月累,造成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2]。在中国,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经济模式,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则是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技术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为指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物质投入、废弃物排放等,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3]。它是一种同时兼顾环境、资源、人口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较早地实行循环农业的做法,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功经验,有效地协调了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循环农业发展的经验,同时吸取一些教训,对中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而为提高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1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1.1美国的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模式

  在美国,虽然循环农业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但在美国农业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着循环经济的理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以生态和有机农业为基础,提出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最少投入来换取高产出和高效益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2]。对农业生产所需各种外来品包括农药、水、种子及化肥等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以此获得最高的产量以及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化肥和农药等施用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美国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进操作方式,实行免耕法。例如,在冬季农闲时节种植能够适应严寒气候的豆科类草,在春播前施用少量的生物除草剂来抑制其生长,而后直接进行作物播种,从而实现作物与豆科草间作。

  这样很好地保持了土壤有机结构,达到减少肥料及水土流失的目的,还能有效抑制土传病虫害的滋生。二是动物粪便处理,通过现代生物新技术处理粪便,如利用苍蝇产卵的方式处理大量的粪便作为一种优质蛋白饲料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多级利用;此外,对粪便集中加工处理,从而有效减轻有害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美国这种“减量化”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强调充分利用资源,而且强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维护资源的自然属性。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经济效益与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维护,共同提高,而不是一味的提高产量。二是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对循环农业非常重视并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如设立专门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及信息服务体系。三是加大对各种新型技术在持续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如新型肥水灌溉技术体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和保护性耕作体系。

  1.2以色列节水农业模式

  以色列由于超过50%的土地常年处于半干旱和干旱状态,发展无土和节水农业模式是其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①采用喷灌、微喷灌、滴灌和微滴灌技术。以色列使用压力喷灌技术历史悠久,同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微灌技术,能够满足坡地和远距离灌溉且能同时将水和肥料一起输送至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这种新型的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水及肥料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沟渠灌溉技术来说,它可以节约30%以上水和肥料,如今超过80%的农田应用滴灌,5%采用移动喷灌。②循环使用各种废水资源。为了扩宽水源,该国不断加大对废污水及循环使用的投入力度。作为世界上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3.2亿m3的废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农业生产,污水再次利用率达到了70%。③收集和使用雨水。淡水资源在以色列非常的珍贵,为了尽可能地收集雨水和局部淡水,以色列在全国各地修有百万个各类蓄水设施,每年能够收集大约1.5亿m3水并将其直接使用或者是注入当地的水库。

  1.3德国绿色能源农业模式

  德国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都独具特色,其重点环节就是发展可替代、可再生资源。德国的“绿色能源”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德国的一些相关的学者们发现可利用一部分的农作物,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提取和纯化出化工原料及矿物质能源替代品,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这些绿色无污染的生物质原料和能源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德国政府加大了对此类经济作物发展的力度,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专项款用于“工业作物”的研究和开发。2006年,德国政府给各个州拨付高达几亿欧元用于农业发展[4]。德国科学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对马铃薯、玉米及油菜等作物进行了定向性选育,从中成功研制出甲烷、乙醇等“绿色能源”。先后从菊芋和甜菜中制取了乙醇,从羽扇豆植物中获取了生物碱,从油菜籽中提取的可有效代替矿物柴油的植物柴油。

  1.4日本低碳循环农业模式

  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了使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与此同时,这种农业发展方式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农业、环境和资源有限,倘若不能很好地规划自然资源则会极大地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很快意识到这一点。随后,日本改变农业经营模式,使农业发展与环境友好同步进行,从而在循环农业中将自己逐步从“消耗能源大国”转为“能源型国家”。农业生产中只有低污染、低碳及高效才可能真正造福民众,因此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本政府要求农业机械设施必须首先实行大面积的现代化。

  目前,日本低碳经济及循环农业的概念也越来越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可。到20世纪末,日本的能源使用率提高了近40%,农业能源的效率提高尤为显著。日本在全国范围内以低碳为核心发展循环农业,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和环保系数都达到了最高[5]。日本低碳循环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3方面的特点:一是安全性较高,严格控制化学农药及添加剂的使用,而且用“生态减灭”方式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与除去,从而对农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保健性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二是高效性,减少了化学制剂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三是社会和谐性农业,低碳农业的大力发展,减少了CO2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对温室效应产生的全球变暖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从世界环境来说属于社会和谐型农业。

  2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对中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循环农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与发达国家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充足的财政支持、灵活多变的经济杠杆和高科技发展及应用是密不可分。中国循环农业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尽管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但各类不同的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和优势,这也为中国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学习和借鉴的内容。

  2.1建立健全制度和法律保障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农业发展中,并设立相关的循环农业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实施和发展。从20世纪末,美国已经开始实行“绿色补贴”的试点工程,设置并利用强制性的条件来约束接受补贴的农民,并且相关的政府和组织对其所管辖的森林、植被及野生资源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调查,这样农民就必须随时随地审视自己的环保行为,这无形中提高了农民环保意识。日本东町把油菜多级利用作为其循环农业的核心,在此区域种植油菜的农户可以获得资助和补贴。

  日本在2002年先后制定了《可持续农业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所以说日本农业循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以及机制健全的监督执行。中国的循环农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此外,受到立法水平及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两方面的制约,循环农业在法制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空白,尽管现行的法律法规包含有此部分但还不系统、不全面。因此,学习和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村污染、农民人均资源匮乏农业生态破坏严重等多方面都有借鉴意义。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并制定能够与之相对应的扶持政策和保障体系,从而使循环农业的规范化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加强农村宣传循环农业经济的理念,树立全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意识

  美国农民仅为其人口总数的2%,不仅养活了近3亿的国人,而且还是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农民高素质的普遍性,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高达12年。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其教育体系非常发达,其国民受教育程度也很高,其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民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这为学习和应用新的农业知识、技术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历史原因,当前中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农业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在对待农业新技术和新技能方面理解能力差,兴趣不浓厚,把握的程度较低,这成为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然而,农民作为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载体,只有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的掌握水平,才可能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不同途径对循环农业发展理念进行广泛宣传,对国外及国内不同地方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传播,不断强化农民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在广大农村形成不断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把理论和常用知识结合起来,以村为单位,引导农民将生活垃圾、秸秆、沼液等再利用;介绍农村的农田、村落及农家的畜禽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关联性,对小空间尺度上循环模式的创造进行指引。

  2.3加快农业科研技术创新和推广,不断提升能力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广泛存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同样需要科技的大力支撑。目前,中国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转型期,依靠人畜力操作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间的物质转化循环还广泛存在,农业的基础设施及综合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差距还在不断加大。因此,中国应该重视对科研力量的加强,对重要的循环农业经济组合、工程和经济技术等进行重点攻关,不断加强农业各方面技术开发,从而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金量。开辟农业科技园区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足够转化和试验基地,为农业科研和生产相结合提供良好的切入点。加快循环农业立体种植和有机物多层次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养加生态良性循环组合、农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开发、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场粪便污水净化处理、农村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利用、农地改造和土壤污染修复等各种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4选择合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纵观国外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各国均立足本国的实际国情及农业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地域面积辽阔且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各省市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水平差异较大,在选择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特点和农民的基本素质水平有针对性地发展。

  作者:朱薇 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推荐阅读:《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原名《生态农业研究》,1993年创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