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农业技术论文下载浅谈当下钙果栽培技术及管理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14-06-24
简要:论文摘要:钙果是从野生植物欧李中发现并选育出来的我国独有的水果。它的果实含钙量极高,被称为补钙之星。 钙果用途广泛,果肉可食,果仁入药,茎可作饲料和编织材料,果树在绿化美

  论文摘要:钙果是从野生植物欧李中发现并选育出来的我国独有的水果。它的果实含钙量极高,被称为“补钙之星”。 钙果用途广泛,果肉可食,果仁入药,茎可作饲料和编织材料,果树在绿化美化环境、治理荒山绿化、防治水土流失方面有特殊的效果,被国家林业局列为生态林优良树种。

  关键词:钙果,栽培,管理,农业与技术

  本文选自《农业与技术》杂志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与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农业综合性刊物。本刊国内统一刊号:CN22-1159/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962X,广告经营许可证:吉工商广字01028。本刊报道的范围是:国内外农村科技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等。

  引言

  钙果是从野生植物欧李中发现并选育出来的我国独有的优质品种,它的果实含钙量极高,被誉为“补钙之星”。在我国野生资源丰富,分布很广。该树种抗旱抗寒抗贫瘠性能强,是防沙治沙、治理荒山的先锋树种,并将带动我国北方山区的经济产业化发展,将会对我国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钙果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很强,且根系庞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种植价值,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先锋树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果业结构也需要调整,树种、果种要更新。钙果具有观赏、食用、牧用和药用价值,又是绿化、美化、香化的首选树种,并且生物学性状好,抗逆性强,是一种短平快绿化荒山、治理水土流失的不可多得的树种。

  一、钙果的经济价值

  欧李是蔷薇科樱属的一种矮小灌木,因其含钙量极高,是普通水果的3—5倍,被誉为第三代新型水果,也是我国特有的新型树种。该品种因其含钙量居水果之首而得名,它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用途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等诸多特点,是我国北方山区重要的野生树种。

  钙果是从野生植物欧李中发现并选育出来的我国独有的水果。它的果实含钙量极高,被称为“补钙之星”。 钙果用途广泛,果肉可食,果仁入药,茎可作饲料和编织材料,果树在绿化美化环境、治理荒山绿化、防治水土流失方面有特殊的效果,被国家林业局列为生态林优良树种。钙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

  每百克鲜果的钙铁含量分别达到80和1.5毫克,是苹果的6倍,果实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高达338.3—451.7mg/100g,特别是维生素C、B2和E的含量以及钾、磷、锌、硒和赖氨酸的含量均高于现有常见的果树品种。是儿童和老人孕妇的高级保健水果。

  二、钙果的分布

  钙果的适应性很强,在年均温4.8—16.6℃,绝对最低温度高于零下30℃,年降雨不低于400毫米,年日照时数大于2400小时,海拔在1650米以下,无霜期大于130天。适宜土壤PH7.0—7.5,适应我国干旱地区种植,三北、华中以及南方冬季0—10℃的温度时间累计800小时以上的广大地区种植,是理想的退耕还林果树。

  三、钙果的栽培管理

  1.选择地块:平地、坡地都可以单独建园,地埂、田边也可以种植,在通风透光较好的乔木行间也可以间作。

  2.造林整地:平地可以整成埂宽0.3米,畦宽1.2米。坡地可以按等高线深翻筑埂,等高线的间距以1.0—1.5米为宜,平地深翻前将有机肥、磷肥铺于地面,翻地时将两者混合均匀,深度40公分左右。坡地按等高线施肥深翻,要用深层土做埂,把埂踩实做坚。在坡地栽植,最好选在阳坡和半阳坡。地边栽植,要对杂草、灌木进行清除。

  3.栽植时间:裸根苗可以在春秋两季栽植。北方地区一般要3月上旬栽,营养杯苗,春、夏、秋三季均可栽植,但以早为佳,苗子栽后可再生长一个月,这样可以保证小苗正常越冬。

  4.栽植密度:平地可以按0.5×0.5米的密度定植,坡地可因地制宜。

  5.植后管理:在定植后立即浇水一次,5天后再浇水一次,土表稍干后,松土覆土。钙果因产量大,要有充足的水肥才能保证高产稳产。一般每年追肥三次,分别在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后进行。

  6.病虫害防治:钙果病虫害较少,可以在发芽前喷一次3度石硫合剂,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吡虫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