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根据当前种子公司和种子行业发展要求成立的新专业。根据“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大学生应具备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一方面满足种子公司和产业对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自主创业,为种子公司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世界农业竞争的焦点就是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谁抓住了技术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跨国种子公司之所以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得益于其拥有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人才是种子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企业需要大批科研人才,即育种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把科技物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另一方面,还需要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种业企业家,即具有企业创新管理理念、能够根据企业内外环境适时整合企业资源、积极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的创新、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企业管理人才。适应当前种子产业及种子公司发展需要,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国各个农业高校中诞生,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取得成果。当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双创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才能适应种子行业和种子公司需求。但是,“双创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的协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不仅需要有政府的引导、学校的培养和全社会的支持,还需要有良好的创业文化的支持。
一
、培养创新精神。确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观(一)科学认识创新精神和创业教育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综合来看,“创业教育”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意识层面,重在培养学员以创新为基础的行为方式;二是实践层面,以发掘机会、组织资源创立企业、追求盈利和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创新精神和创业教育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分开独立进行。当前,大学的创业教育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创办各项事业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其次,要掌握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业理论,主要是对种子公司的创业活动、创业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帮助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掌握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创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创业,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核心。当前,种子公司需要在发展的主要领域不断创新,创制新品种,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方式和手段,这是公司发展壮大和发展潜力的决定因素。三是创业精神,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四是创业技能,主要是对创业过程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接受这样创业教育的创业者,才能在种子行业有所造就。
(二)强化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业教育强化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种子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就业的需要。当前大学生不仅仅是现有种子公司管理的参与者、继承者,同时也肩负着种子公司在现有领域发展壮大,拓展新的发展领域的使命;还能够成为新的有创新活力的种子公司的创制者和经营管理者,通过不懈努力,引领整个种子产业健康发展。为实现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确立了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推动创业教育的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思想:“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2002年初,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在这种形势下,各高校应抢占先机,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本校创业教育的开展。首先,把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基本方针,使其与学校的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把创业教育纳入工作日程,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考评办法,引导师生积极投入到创业教育活动中来。
二、构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一)加强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建设在我国的各农业大学中,最早成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是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东北农业大学是在2008年交流专业。专业成立时间短,可借鉴的经验少,优秀的师资更少。教师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原先从事种子产业相关教学的教师,另一个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在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创新欲望较弱,而且都缺乏创业经历,没有成功创业的亲身感悟,讲起课来难免有一种纸上谈兵之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教师的创新精神直接影响专业学生,拥有强烈创新欲望的教师教出的学生一定在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佳绩。所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亟需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师资,强化对大学生的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在这方面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斯坦福大学除了由一些教授和一批企业优秀科研人员承担正规的创业教育教学任务外,还不定期请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家到学校演讲,鼓励有点子的学生去和风险投资公司合作,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创业的精神和自信心,并激发了强烈的创业欲望,使创业成为一种风气,成为奋斗的目标。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特点是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国外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的经验,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介绍给学生现象的本身,同时要挖掘本质,并和生产实际结合,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循序渐进。
二是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真正的创新,不是一个学科的知识能够完成的,需要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不断凝练创新思维,形成新的成果。
三是要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保障教学效果前提下减少必修的专业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加强通识教育,拓展学生多领域知识面;(2)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和创新能力提高,设置并增加综合性课程,其中既包括文理工间有机结合的课程,也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为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提高提供充足的知识底蕴;(3)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度,开设足够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并有完善的选修制度和学分制度,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系(校)选修课程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结构;(4)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单独开设创业课程,课程的开设要有针对性,满足不同类型和基础学生的要求。
(三)加强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必须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锻炼,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单靠学校的封闭教育结出硕果,必须同外界一些社会力量,尤其是种子公司、事业等单位进行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为创业构筑一个实践平台。教学、科研和产业三者结合是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最有效的基本途径之一,而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是当前实施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一定要做好教学、科研和产业广泛意义上的三结合,不仅包括企业,还包括事业、商业等机构,是为各科类的师生创业搭建的各具特色的实践平台。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学、科研和产业三者结合,并形成一种学校制度。在制定学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政策时,把“三结合”作为保持和提高专业综合实力,尤其是学术、科研开发计划的一部分,同时,要把“三结合”的活动看作是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一种制度,通过组织机构保证其得以实施。其次,专业要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和学生培养质量。国外某些大学的“学术尖顶”构想为企、事业等单位提供了亟需的智力支持,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所以才得到许多单位的青睐,这是开展“三结合”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三,采取一些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投入到“三结合”活动中去,使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精神。第四,将“三结合”活动纳入教师和学生考核的评估体系。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一)政府应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一个好专业的创办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这种社会环境需要政府来营造。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重新认识自身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产业的创办和发展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另外,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从多方着手,努力形成政府、社会、高校相结合,良眭互动的国家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创业者可以得到许多方面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这也是美国涌现出一批批成功创业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第三,要规范市场行为。美国市场经济很发达,形成了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运转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这在硅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发达,市场行为也不规范,很难靠市场来调节和配置各种资源,也不易激起创业者的积极性。而且,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所以,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创业、推动创业,必须先规范市场行为,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学校应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环境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学校要制定鼓励师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并形成一种创业制度。所制定的政策,不仅要鼓励学生创业,更要鼓励教师创业。因为教师创业是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最好的典范,不仅有助于激励学生创业,还有助于形成教师、学生争先恐后创业的风气,有助于造就一批教授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家。这一点在斯坦福大学已形成了一种传统。(2)设立创业基金。即为鼓励、支持有创新研究、技术开发和创业而设立的基金,这种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否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师生创业的相关事宜,为师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4)营造一种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文化。
一
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营造一个自由、进取和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创业的精神。二是要营造一种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创业就要冒险,这意味着既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要使失败不成为创业历程中的思想障碍,就要形成一种宽容失败、允许失败的观念,培养学生不甘心失败、不畏艰险、勇于创业的精神。
四、“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一)定期举办“农业科研讲座”,启发创新思维从2005年起,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校内或邀请校外专家、教授讲解农业科技、政策、发展趋势,介绍农业科技动态,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农业科研讲座平台,学生通过提问解答了对感兴趣问题的疑惑,并能够深入思考,应用到自己实验内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提高创新能力学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崔保安.农科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5):3—5.[2]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70—71.[3]安俊学,等.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1):86—88.[4]许丽英.论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5,(2):15—17.[5]徐木兴,刘朝马.斯坦福大学发展规划理念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4):87—89.[6]王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3,(12):45—46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