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笔者结合某矿井筒突水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壁间注浆技术,能达到了预期治水目的,治水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井筒破裂;新地层孔隙水;温度应力;壁间注浆
0.井筒概况
某矿井田含水层(组)水由新生界松散砂层孔隙水、基岩砂岩裂隙水和灰岩岩溶裂隙水组成。第四系新地层厚度150m-394m,平均厚度295m,在井筒及其附近厚度约为330m,共有四个含水层、三个隔水层,自上而下相间分布。四含直接覆盖在基岩风化带之上,富水性不均一。回风井筒净直径Φ8.3m,设计累深1046.0m。累深369m以上为冻结段,井壁为复合钢筋砼井壁。其下井壁为素砼井壁。 回风井松散层厚328.65m,共有4个含水层。2008年12月15日回风井突水并逐渐增大。12月16日涌水量27.6m3/h,至12月20日达87m3/h,然后稳定在80m3/h。涌水中含有较少量泥砂,水质类型为K++Na+-Cl型。
出水段水温为25℃±。本区恒温带深度为30m,温度为16.8℃。平均正常地温梯度值2.83℃/100m,回风井“四含”底界328.65m,按公式t=16.8+2.83/100(H-30)。(t-温度,H-深度)求得25.3℃。
从水质、水量及温度特征可见:突水水源为新地层混合水,但第四含水层薄(工广区域厚度0 ~3.15m)且含水性弱,即其主要为第三含水层孔隙水。
1.井壁破裂特征与机理
1.1井壁受力分析
近年来,徐淮矿区冻结法施工的立井,在冻结壁解冻之后,井壁有关位置不同程度地均出现了裂缝,严重者涌水淹井。经归纳井壁主要受到5种外力作用:①在重力作用下,冲积层产生侧向水平作用力,水平地压对井壁产生影响;②该矿区处于平原南端,新构造运动活跃产生的地质构造应力对井筒产生影响;③内外井壁温度不一致,温度的变化引起井壁纵向、切向应力发生变化;④井壁本身受到井塔、井筒装备及井壁重量的影响,产生竖向应力⑤当冲积层下沉时,地层沉降对井壁产生垂直附加力。该矿回风井筒解冻后井筒发生了突水,主要原因井筒外壁一定深处产生了裂隙,水源从其裂隙突破进入壁间,然后从内壁注浆预埋管及井筒接茬缝突水。经分析:疏水沉降地层、井壁承受地压、自重等而引起的外力,但这些并不是破坏回风井筒所特有的,在此可不作重点研究。因此温度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井壁温度应力)。
1.2中性层位置的确定
冻结法施工的井壁浇筑一般是-10℃。冻结壁解冻后,井筒周围的表土层温度将升高。此时,表土要热缩,而井筒却要热伸。这样井筒与表土之间必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势必井筒中表土段必产生一个平衡面的中性层(A—A),即最危险截面。此层上方,井筒所受摩擦力向下,此层下方,井筒所受的摩擦力向上。
由于表土段井壁下方为坚硬岩层,故在此可假设基座不会发生向下的位移,于是中性层至基岩基座之间的井筒段沿竖直方向的变形量ΔL=0,由截面内力分析得-α△T(L-x)=0从而解得
R=α△TEA+-(1)
[(1)式中,E—弹性模量(33.0GPa);α—热膨胀系数(1.0×10-5);A—井壁内外横截面积[1/4π(D2-d2)=27.59m2;ΔT—温差(℃);N(s)—内应力]。联立求解式(2)、(4)、(5),经整理并代入朱集东矿回风井的具体参数可得
k′2-0.2628001k′-(0.8122838+0.0357504ΔT)=0 (2)
回风井进入井底车场施工后,掘进工作面由于受地热的影响而温度较高(岩温40℃±)。受此影响,表土段井壁的温度相应也较高,通常在20℃±。在此,取中性层的井壁平均温度为20℃,则此处的温差ΔT=20℃-(-10℃)=30℃,解式(2)得k′=1.25。因此,中性层位置由式(2)代入数据得X=280.3m。可见,突水大量过水断面在此深度。
2.注浆方案设计
该井筒出水点特征:出水点多而分散、水源连通性强、静水压力较小。若进行壁后帷幕注浆,切断含水层与井壁之间的水力联系,难度大且费用高。因此采用壁间注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封堵明显出水点;第二步进行壁间注浆。
小编推荐优秀的机械类期刊 《系统工程学报》期刊
《系统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全国性一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高质量的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和应用及综述性论文,内容包括复杂系统及大规模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建模、预测、控制、优化、评价与决策及运筹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等。应用领域包括社会经济系统、交通系统、金融工程、教育、环境及城市系统等。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