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服务类平台或APP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领域开疆扩土。反观高校内部,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为大学生群体量身定制的综合性强的服务平台。而且,由于缺乏独立生态,大部分平台最终也只会积劳成疾。伴随着“十四五”提出的“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及Web网页开发MVVM模式的快速推广,设计一款拥有清晰定位和多元生态的校园服务平台已然成为未来校园内部软件的新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校园服务平台;创新学习;多元生态;MVVM
0 引 言
現代的互联网服务的蓬勃发展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但是伴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消失,加之大部分投资者只在乎短期利益,行业间竞争加剧导致内卷,以至于现存大量商业化服务平台内容逐渐趋于同质化。抑或是多个寡头的出现营造出了看似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暗藏波涛汹涌的场面。各个网站或软件间相互抄袭,功能大同小异,在细分市场中恶意竞争,无一不对高校这块最后的净土虎视眈眈。虽然之前也有过高校内部服务平台的出现,例如各个大高校团队开发的“校园通平台”,但最后只有极少部分得以坚持到现在,并且,单一的生态模式在面对未来不可预见性风险的打击中无疑是毫无抵抗力的。
所以不管是市场中的各个巨头还是各大高校内部的师生团队,在面对高校开发相关服务平台时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隐患和问题导致项目最后走向终结。
并且,在现存平台中,能够找到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校园服务平台少之又少,所以研究出一款有着清晰定位和多元生态的校园服务平台的想法逐渐在我的意识里浮现。
既然是校园服务平台,那必定需要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就好像能在巨人的肩膀上盖房子一样。但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发现,我们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有平台,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不难发现,在大部分学生作品中,要么平台过于依赖学校给予的环境导致其只存在于实验室环境或只能束之高阁,要么是太过理论化而导致脱离实际,缺乏实践的产品只能是空洞无物的。这也解释了通过搜索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平台。
这一点警醒了我,那就等于我们需要从底层原理出发。这便是网站的定位和网站的多原生态理念。
1 项目设计分析
1.1 STP战略分析
1.1.1 市场细分
美国市场学家Wendell R.Smith于1956年提出市场细分理论。高校校园服务平台是特殊的互联网平台,不同于拼多多、学习通等平台,他应当是扎根于高校内部的、更注重学生体验的,通过市场细分,它可以清晰找寻属于自己的定位和业务。
地理细分:一二线大城市交通便利,高校设施配备齐全,各类服务软件在校园内较为活跃,所以目标瞄准下沉市场。
人口细分:高校校园内的大学生群体。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校园服务平台的市场细分定位为下沉市场中的高校大学生群体。
1.1.2 目标市场分析
在确定了我们的目标人群为高校大学生群体后我们再对人群进行细分寻找潜在分支,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中的研究和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在几个方面界定我们的主要目标市场大学生群体类型为:
(1)地理因素划分:
1)城市集群圈群体、城市半密集圈群体。
2)城镇密集型圈群体、乡镇疏松型圈群体。
(2)行为因素划分:
1)手机控、社交正反馈型群体。
2)消费正反馈型群体。
3)新媒体文娱型群体。
4)专业技术型群体。
5)校园KOL、KCL。
通过对目标市场人群进行细分化,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一套用户模型,而目标市场的打造便基于该模型进行。在该用户模型中,我们可以多维度地分层打造用户中心,以实现多元生态圈的基础部分,也为LBS模式、精准营销提供可能性。虽然是处在高校内部,内部市场生态也算良好,但是往往竞争和风险不仅仅来源于内部,某大厂模式完全可以在平台诞生之初凭借巨大体量干掉萌芽中新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功能大同小异的替代品。所以细分市场一方面也是在确定“杠杆着力点”,避开市场竞争的锋芒,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找潜在客户群体,为平台发展谋求更多的出路。分析设计目标市场,其实是从根源上赋予平台中心思想,即我为谁服务?要为他提供些什么?他需要些什么?等等,通过这种细分我们可以从本质上同其他同类平台产生差异化,营造个性化定制的品牌形象。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往往又相辅相成,而这仅仅是项目完整性规划的冰山一角。
推荐阅读:现代信息科技发表论文范围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