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垦企业正面临着国内资源紧缺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以及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压力。很多专家和学者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农垦企业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区域选择理论与实践。
摘要:广东、海南和云南农垦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海外投资天然橡胶产业,既是基于企业自身开拓发展空间需要,又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天然橡胶原料消费的需求。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农垦天然橡胶企业对外投资区域选择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垦企业,“走出去”,天然橡胶,区域选择
基金项目: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资助项目,农垦“走出去”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交流――农垦企业天然橡胶海外投资模式研究,编号:2015―ZCQ023。
一、引言
天然橡胶产业是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三大农垦企业的主导产业,根据国家促进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天然橡胶“走出去”发展主要是指:农垦企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境外开展天然橡胶种植、加工和贸易,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活动。天然橡胶“走出去”发展战略是农垦企业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国际竞争力、保证国家资源稳定供应及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从“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来看,农垦企业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顺应经营国际化、化解资源和成本双重压力的现实意义。
二、农垦企业对外投资区域选择的理论
1、理论依据
(1)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和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共同创立。该理论主要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展开分析,因此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二是产品和要素的不完全竞争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通常情况下,关税非关税壁垒、政府管制等市场障碍和干扰可以造成不利因素,但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则可以化解以上的不利因素。
(2)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共同提出。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以企业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市场不完整带来的不能保证进行供需交换正常的问题,弥补市场机制不完整造成的风险与损失。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竞争是由于某些市场失灵、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造成的。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由哈佛大学维农教授提出,他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决定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从而决定公司有不同的贸易模式和投资战略。在创新阶段,需求主要在国内,对于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主要靠出口,而不是直接投资;在成熟阶段,可以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在劳动力成本略低的国家,以避开进出口关税和其他壁垒;标准化阶段,企业将直接投资于生产产品工资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转向另一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4)比较优势理论。也称为边际产业扩张论,由日本小岛清教授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凡是在本国已经趋于比较劣势的活动都应通过直接投资依次向国外转移。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如果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就必须同时具备三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国外企业的优势,必须是企业特有的、独占的,这些优势在跨国公司内部能够自由移动,并且能跨越一段距离。内部化优势,指资源在跨国公司内部可以得到有效配置、转移和利用,使所有权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区位优势,该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地理距离、基础设施、运输与通信成本、劳动力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
2、理论启示
上述理论以及二战后西方各国国际投资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我们认为,农垦企业实施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立足国内市场为依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且国内天然橡胶长期处于缺口状态,超过三分之二的需求量依赖进口。国内对于天然橡胶的强大需求,是我国农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动力,因此农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以立足国内市场为依托。
(2)以长期战略利益为视野。农垦企业走出去要用长期战略眼光引领企业发展。要按照建立大基地、形成大产业、培育大企业的目标,精心谋划好海外的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3)以降低成本和风险为目标。农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海外经营成本控制和风险防控,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海外业务全面成本和风险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加强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防控的同时,特别要制定好安全风险规避措施和应急预案。
(4)以充分发挥资本技术优势为方向。农垦企业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要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原则。受自然条件限制,我国天然橡胶的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在东南亚国家中并不算高,橡胶种植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目前橡胶主产国大多经济欠发达,国家较为贫困,技术较为落后。我国在资本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应注重发挥资本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
(5)以基地建设与加工并重为手段。农垦企业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既要重视种植基地的建设,又要注重生产加工方面的合作与提升。因此,我国应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实现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的转变。
三、天然橡胶企业投资区域选择的实践探索
1、广东农垦集团投资区域选择
广东农垦橡胶集团2003年开始着手进行境外开发工作,2004年收购了泰国的一家橡胶加工厂,2005年成功地把它改造成为年产9.6万吨的大型天然橡胶加工厂,接着又在越南建成年产2万吨的橡胶加工厂。“走出去”取得初步成功的广东农垦,提出“海外再造新农垦”的宏伟蓝图,计划将天然橡胶海外经济份额提升到占广东农垦经济总量的50%为目标。先后投资数千万美元新建了占55%股份的泰国董里橡胶加工厂;全面收购泰国沙墩加工厂;建成印尼坤甸加工厂;2011年在泰国东北部又新建了年加工能力4万吨的广垦湄公河加工厂;启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总面积达33万亩的两个橡胶种植项目,建成占80%股份的马来西亚砂捞越洲加工厂;2011年5月,与海外跨国公司和大国际投资集团联手合作,签订了总投资4.25亿美元的柬埔寨天然橡胶种植项目协议。到2011年底,广东农垦在海外生产、加工橡胶的能力已经达到35万吨,产值47亿元。到2013年底,广东农垦已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柬埔寨等国家建立了18个橡胶项目,干胶产量超过16万吨。 2、海南农垦集团投资区域选择
海南农垦将实施天然橡胶“走出去”发展战略写进了《海南农垦“十一五”发展计划》。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胶集团)是海南农垦控股的橡胶集团企业,海胶集团于2011年1月成功在国内上市,募集资金47亿元,作为海南农垦“走出去”发展的载体,海胶集团的成功上市为其“走出去”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证。继2011年收购了泰国第一大橡胶生产商泰华树胶25%的股份后,2012年2月,海南农垦集团和海胶集团共同出资,又收购了全球最大天然橡胶贸易公司之一的新加坡雅吉国际私人有限公司(简称R1公司)75%的股份,此项交易涉及金额高达3.62亿元。雅吉公司成立于2001年,该公司成立当年的营业额为2500万美元,交易量20万吨。经过十年的高速增长,2011年该公司的营业额达到35亿元,交易量92万吨。海南农垦通过收购雅吉公司,大大增强了国际市场橡胶贸易资源的掌控能力。海南农垦近年还利用电子商务中心的成熟网上交易技术,以橡胶产品销售为切入点,计划整合东南亚天然橡胶资源,建成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国际电子交易市场,建立国际化的天然橡胶产品电子交易平台。
3、云南农垦集团投资区域选择
云南省是我国天然橡胶最大的产区,不仅云南农垦生产的天然橡胶排在各省前面,而且非农垦企业和个人种植的橡胶园面积也远超其他省份。2003年云南农垦开始着手规划“走出去”发展战略。云南与缅甸、老挝等多个东南亚产胶国相邻,“走出去”发展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2004年6月云南农垦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发起成立了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橡公司),通过股份制重组云南的天然橡胶生产、加工及销售资产。云橡公司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整合全省垦区的国有橡胶资源;第二步是整合省内的民营橡胶资源;第三步是实施“走出去”发展。云橡公司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决定首先在老挝北部开发种植50万亩橡胶,示范带动当地百姓种植200万亩。至2010年底,公司在老挝发展了若干个项目,总投资额达人民币1.04亿元:其一是投资6000万元开垦种植橡胶;其二是投资1100万元在南塔省工业园区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的橡胶加工厂;其三是在老挝北部4省9县建立了16个面积共69172亩的橡胶种植基地。“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已有100多家企业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
四、实施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风险
1、投资期长
持续投资期长是农垦企业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的最大风险。橡胶种植一般需要等6―8年才能开割,如果橡胶过早开割会对橡胶树未来产量非常不利。如果考虑到种植前的投资及各项准备工作,可能从立项开始到投资,要十年左右才能产生正的现金流。另外,从种植幼苗到橡胶开割之前,这中间还需要对中小苗进行施肥、除虫等生产经营管理,在这数年间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且没有任何回报。投资期长导致累积的生产经营管理成本巨大,如遇到台风、重大病虫灾害等突发情况,即使不造成全军覆没,也得要继续投入资金进行抗灾复产,这会进一步延长橡胶树的开割时间。
2、回收期长
橡胶树种植后往往要等待6―8年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虽然橡胶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但总的来说,要想在短期内获得投资回报是不现实的。一是成本过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制造费用、林木折旧等,以及管理费、营业费、财务费、税金和其他期间费用等;二是胶树每年出产受限,如果过于频繁割胶,将会产生拔苗助长的后果;三是市场价格波动,甚至可能出现产品售价低于成本的情况,这样一来也影响了投资回收的期限。上述三个原因会使得橡胶种植投资的回收期很漫长。
3、自然风险多
作为长期作物的天然橡胶,其种植面积、株数、产量都有可能面临着被不同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如台风、寒潮和干旱等。这些主要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橡胶生产的经济效益。东南亚的印尼和菲律宾就面临着地震和火山暴发的危险;印尼、泰缅和越南则在干旱季节经常发生林火;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常在年中和年尾面临涝灾;菲律宾则是东南亚国家中受到飓风威胁的主要国家。若印度洋发生地震或大陆板块移动,将会对泰国沿岸、印尼苏门答腊、爪哇岛构成海啸威胁。非洲国家以旱灾为主,会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等现象。拉美国家自然灾害类型则有地震、龙卷风、飓风和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使得橡胶产量有较大的波动变化,导致了天然橡胶供给的不确定性。
4、政局不稳定
任何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都必须考虑国内外的政治性因素,东道国的政治性因素往往深刻地影响着跨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对于天然橡胶产业的投资更是如此。如:泰国近几年来政局持续动荡,对投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政府高层经常变动影响投资项目的审批,这就直接打击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印尼虽在1998年有过一次排华事件,后来虽未再出现此类事件,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柬埔寨2008年大选后,主要政党之间的纠葛与矛盾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另外,部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司法体制不完善,外资项目管理混乱和审批程序复杂,且政府工作效率很低,对“走出去”企业的发展壮大构成不利因素。如柬埔寨的法律体系由于历史原因还十分不健全;马来西亚法律体系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很深,其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也给跨国投资带来了风险。
5、汇率风险大
因汇率变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汇率风险。国际投资汇率变动主要受国际间利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和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当投资国企业和东道国企业未履行远期契约、或以外币对赊购赊销进行计价和以外币偿付资金借款时,伴随出现的是汇率交易风险;当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跨国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项目的价值随之发生损失,这种折算风险也客观存在;影响程度更大的是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的经济风险,导致跨国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盈利状况发生变化,这将严重影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战略决策。 五、对策与建议
我国企业实施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一方面是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维护我国战略资源安全,提高我国整个天然橡胶国际地位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国家层面上应当为企业提供支持性政策,推动海外橡胶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企业在价格低位上仍能保持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应对,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把企业做大做强。
1、从国家的政策层面给予建议
(1)给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海外橡胶种植基地。天然橡胶种植加工业属于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产业,一般橡胶从种植到开割需要6―8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必须由企业不断地投入资金以维持土地、人工、肥料和管理等成本,企业的资金链一旦断裂,前期的投入就会白白浪费。因此,建议由农业部给予企业相应的补贴,制定优惠政策并给予专项贷款,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以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
(2)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企业相应的优惠。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税收对于橡胶进口的影响,并于2012年12月发布了《关于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下调天然橡胶进口商品暂定税率。但是现在企业在海外基地生产的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较,在关税上并没有特殊待遇。如果国家能对海外基地产品提供专项的进口税收优惠,这将会提高我国海外橡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海外企业的健康发展。
(3)尽快建立可行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为企业提供有关政治风险方面的保障。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其经营活动因东道国出现国有化、货币汇兑管制、战争或内乱等政治风险而遭受损失时,应当有具体的法律保障赔偿损失。农垦企业是农业的“国家队”,政府应当制定更多有利于国有农业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以加大海外橡胶种植加工基地的保护力度,为农垦企业消除后顾之忧,关于这一点,这也是资本输出国的通行做法。
2、从企业的层面给予建议
(1)认真做好投资前期调研工作。企业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之前,必须充分弄清当地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认真评估投资风险。海外基地的建立,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除了弄清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外,还要预测到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做出排除风险的预案。
(2)加快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走出去”的人才应包括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储备一批具有各种专业技能以及懂生产会经营的复合型管理和业务人才是必须的。此外,要制定驻外员工物质和精神保障办法,切实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坚持实施员工本土化战略。“走出去”的企业要融入当地社会,应尽快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减少当地群众对外来资本的危机情绪。企业在雇工方面,要推行员工本土化战略,这样既能节省外派人员成本和跨国经营的费用,又能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4)着重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依托企业文化为抓手,强调驻外员工必须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定期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和赞助公益事业,特别是要始终坚持为当地学校和寺庙提供力所能及的捐助,不断提高企业在项目国的美誉度。
(5)正确处理三大农垦企业的关系。农垦三大橡胶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要避免恶性竞争,要共同合力遵守市场秩序。一方面,面对来自其他恶意对手排挤时,应当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以维护我国企业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应当在内部提倡良性竞争,发挥各自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汪一洋、赖诗仁:广东农垦转型升级战略研究[M].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2] 谢鹏飞、赖诗仁:广东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研究[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
[3] 齐顾波、罗江月: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历史与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4] 傅国华: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与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 姚元圆: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研究[D].厦门大学,2014.
[6] 郭又新:简析柬埔寨天然橡胶业的发展[J].东南亚研究,2012(3).
[7] 肖丽:非洲天然橡胶种植生产现状与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1).
企业管理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企业文化》月刊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创刊的中国最早的一本以宣传、介绍国内外企业文化先进管理理论,推动我国企业借鉴国外经验,提升自身管理为宗旨的大型软管理类期刊。其报道范围包括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探讨、实践经验、企业家言论、体会、企业文化发展动态、研究成果、企业文化策划等等。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