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财务管理职称论文财会改革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3-07-03
简要: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改革企业财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摘要: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改革企业财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改革,企业财会制度,经济职称论文发表,发展需求

  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要求,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此进行改革。

  一、改革企业财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财务制度已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具体表现为:

  (一).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公平竞争,而我国现行的财会制度不统一、不规范,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很大差别。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股分制企业实行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在折旧的提取、税收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政策规定。这就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原则,不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使企业不能正常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二).市场要求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原有的财会制度的模式是上世纪50年代借鉴前苏联做法,是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国家对制度的具体内容规定得过死过细,例如在资金管理上,把资金分为三种,即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金,且严格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专户存储的原则,不得相互流动使用。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企业对资金没有灵活使用的权力,自主经营就无从谈起。企业转换机制,政府转变职能,从客观上要求改革现行的财会制度,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

  (三).市场经济要求保护投资者的权益,而原有的财会制度,对于资本保全原则体现不够。资本保全原则通俗讲就是保本原则,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计提折旧要冲减国家资金。假设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每年计提折旧费10万元,当年的固定基金就成了90万元。国家投资的本钱不但没有保全,却减少了。还有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这完全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按现行规定,也是减少国家资金,由投资者承担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责任。这样的财务处理没有体现出资金保全原则,使投资者的利益被侵犯。这就要求改革原有制度,使投资者权益从制度上得到保障。

  (四).市场经济要求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原有财会制度与国际惯例差距太大,在成本核算、折旧方法、财务报表等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我国是采用完全成本法来核算产品的成本,而国际上普遍实行的是制造成本法。同样的产品成本在国际上没有可比性。在折旧的提取法上我国一直实行使用年限法来计提折旧费,根据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采用快速折旧法,加速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报表体系上,我国的财务报表,很不容易被国外的投资者所理解,给他们的可行性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同时,我国的企业不了解国际惯例,影响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入国际经济轨道,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我们要借鉴国际惯例,对我国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二、改革财务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发展市场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是这次改革的出发点。一方面要很好地研究和理顺我国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向国际惯例靠拢;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中国国情,不求一蹴而就。

  (一).改革财会制度要适应深化改革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国家将主要运用间接调控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财务会计制度必须要满足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对财会信息的需求,以便于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对财会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利用,据此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保障。

  (二).改革财会制度要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日益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客观上要求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主理财,独立核算、灵活自主地进行财务理财。会计核算一改过去事无巨细、一统到底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消除了原有会计制度中各行各业之间的差异,遵循统一核算的标准,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改革财会制度,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国际惯例。我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制定我国的财会制度时,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机制,片面强调财会工作的共性,而是既要适应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又要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三、改革后的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比以前的财务制度更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增增减减,而是模式性的转换,《企业财会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与过去的财务会计制度比较起来有六个大的突破:

  (一).对所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规范。过去的财会制度是按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组织经营方式分别制订,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统一的规范,着重于三个方面的统一,即统一全民、集体、私营和外商等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统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租赁等不同组织经营方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统一按国际惯例来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这将有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改革成本管理制度。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成本计算是否准确、客观,对于生产经营过程影响很大,成本如果多计,就会少计利润,可分配的利润就会减少;反之,成本如果少计,利润就增多,可分配的利润就会虚增,就会出现吃老本的问题。成本管理制度的重点是为了解决成本补偿标准的问题,也就是哪些可以作为成本,哪些不能计入成本,这也叫产品成本开支范围。

  (三).规范了利润分配顺序,理顺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企业实现利润按照规定依法缴纳所得税,剩余部分,即税后利润过去制度是按比例形成五种基金: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后备基金。而新制度规定,不再形成这五种基金,将税后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1)被没收财物损失,违反税法规定支付滞纳金和罚款;(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3)提取法定公积金;(4)提取公益金;(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同时,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还规定,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不得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在提取公益金、公积金之前,企业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一系列的规定规范了利润分配关系。

  (四).采用国际通用报表体系,使财务会计信息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外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主要借助于会计报表,表述企业在特定日的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和表述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收益表,连续地反映每个会计期间的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和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收益表。按国际惯例,将企业报表改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三大表,以此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充分揭示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情况。

  四、新制度的会计基本原则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的基本原则也必须按照国际惯例。(1)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是取得成本较之其他计价基础最易确定也最确凿,所提供的数据是客观的和可查证的。(2)收入实现原则。能明确企业的收入已经实现。(3)配比原则。在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时,应尽可能把与特定收入相关的全部费用从那些收入中减去。(4)一致性原则。在每个会计期间应用符合于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方法,必须前后一致。这样,每个期间的会计信息才有可比性。(5)充分揭示原则。财务报告必须揭露足够信息,使“相当慎重的投资者”在决策时不致于误解。这些原则更能明确会计的责任,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不仅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靠近了国际惯例,而且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市场观念,促进市场发育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难题及解决对策《.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年11期.

  [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手段.识别与防范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11期.

  [3]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研究《.企业情报实践》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