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旅游期刊论文发表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3-05-21
简要:摘要:当今,生态旅游是一种立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非消耗性、教育性、探险性的新型旅游,并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本文笔者阐述了其地位、功能、发展的指导思想

  摘要:当今,生态旅游是一种立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非消耗性、教育性、探险性的新型旅游,并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本文笔者阐述了其地位、功能、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1生态旅游的新地位

  1.1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源自1983年,1986年国际环保会议予以倡导,近年来成为国际旅游新时尚。联合国把2002年确立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可见其召唤巨大。

  根据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及有关专家的定义,生态旅游的标准包括3个方面:

  其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

  其二,生态旅游对象不应该受到损害;

  其三,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生态旅游具有旅游、保护、经济富民和环境教育四项功能。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生态旅游的对象存在着争议,主要有小、中、大三个尺度的理解,对应于小尺度是所谓的原生态,是指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中尺度指次生态,为受到人类活动较大影响但又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其中有些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泛生态是大尺度,又有两层理解,一层是生态环境的泛化,既包括自然,也包括社会和文化。另一层是把生态旅游当做一种原则、导向,规范一系列工作方向,造成全面的社会影响,也就是将指导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思想,推广到旅游发展全过程,形成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联动关系。

  自治县处在人口比较密集的辽宁东部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干扰较大,就林业而言,原始森林较少,但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到处都有,多为次生态区域,因此,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应定位在中尺度的范畴;同时,为了发挥生态旅游在提高环境意识,促进旅游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应有的作用,在大尺度上也可以作为导向。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小尺度生态旅游亦有其典型性。因此,本规划一方面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将自治县的次生态区域开发成有代表性的系列生态旅游项目与产品;另一方面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加以贯彻与宣传,以促进旅游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功能

  2.1生态旅游的主导作用

  生态旅游在自治县旅游业中将起主导作用,除了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外,还由于生态旅游未来发展中代表了新潮流与主旋律,是可持续旅游业的重要基石,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是在思想上倡导可持续发展、增强环境意识的重要内容。

  ⑴树立生态形象,有利宣传促销

  目前,自治县旅游业在对外宣传促销上,应力求总体形象鲜明,在全球倡导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成为新潮流时期,应结合自身特点提出自治县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业,可在全国树立全新的旅游形象。

  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品结构

  目前,自治县旅游产品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但开发深度不够,产品比较单一。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重新审视资源的价值,开发出更多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可起到完善产品结构的作用。同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对旅游资源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在开发的力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大,对全县的资源将产生优化配置功能。

  ⑶改善旅游环境,提高环境意识

  目前,自治县部分旅游区存在的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等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和宣传生态旅游,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旅游环境。

  ⑷增强环境意识,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态的多样化,维护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育与宣传教育,提高资源与环境的管理水平,寻求旅游业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按生态旅游理念与原则运作,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2生态经济支撑

  面对21世纪,我国实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承东启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全新形势。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结合省情,自治县实施生态经济战略,建设成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协调,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文化昌盛、人民富裕、社会安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它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资金积累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经济文明转变,激发科技创新,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

  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在总结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经验教训基础上,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原理来实施区域建设。生态经济建设要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原理和物质转化、高效利用原理来改造区域的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第三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结合,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组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治县生态经济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在高标准搞好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把最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以有机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综合集成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生态旅游作为整个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类型,需相关部门或相关要素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既涉及旅游部门的旅行社、饭店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又涉及国民经济中的一些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轻工业、建筑业、农业、蓄牧业等,和一些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文化、宗教、园林、卫生、科技、邮电、教育、商业、金融、海关、公安、环保、保险等环节。因此,生态旅游业能在生态经济战略中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成为未来生态经济系统中的主体。

  ⑴关联带动,增加有效需求

  生态旅游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同时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要求更新换代的速度高于一般耐用的消费品。生态旅游者不仅期盼旅游目的地符合环保与生态原则,同时希望购买到的旅游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这就能有效地启动自治县内外市场,增加对绿色食品的有效需求,从而刺激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一、二产业结构更趋完善和合理,减少一、二、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能源、土地的消耗,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促进各产业生态化。

  ⑵构筑生态经济体系枢纽

  生态旅游是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产品,旅游者通过这个桥梁和纽带,促进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而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既促进了相关工业技术的改造,激发工业技术创新,又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以获得更多绿色食品生产需要的原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体系的枢纽,通过其发展,使产、供、销系统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良性化。

  ⑶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能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绿色食品的流通,提高自治县产品的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产生名牌效应,增加无形资产,起到很好的宣传促销作用,为经济联合、吸引外地资金进入创造条件。

  3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3.1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自治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使之发展成为自治县旅游业的主导产品,把自治县建成生态旅游县。为此,全县旅游业要坚定下移地全面推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推广绿色体系,自下而上,由里到外全面绿色化。

  3.2发展目标

  在有效地保护现有资源基础上合理、科学开发吸引强、综合效益显著的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并以此建立可持续旅游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把自治县建设成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县。

  到2010年,生态旅游示范区框架建成,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初见成效,生态旅游理念在旅游行业得到逐步贯彻。

  到2020年,生态旅游形成较完整的体系,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在国内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生态旅游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公认。

  到2025年,旅游的绿色开发、绿色产品生产、绿色经营得到广泛推广,绿色生产体系得到全面实施保障,建成生态旅游县,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3发展措施

  ⑴宣传促销生态旅游

  在研究游客动机和满意程度,评估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策划和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把自治县生态旅游产品有步骤地推向社会,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进入国内外旅游市场,激发、诱导旅游者前来游览观光。自治县生态旅游拟定统一宣传主题口号,作为旅游业的主题形象之一,支撑整体形象。

  ⑵推广绿色技术

  生态旅游倡导全球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的密切联系,在生态旅游区乃至所有旅游区开发建设中,全面推广绿色技术,重视能源清洁型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最佳处理方法,如采用节能灶,使用生物燃料清洁能源;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物品尽可能反复使用,生活废水稍加处理用于浇灌植物,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⑶开展创建生态饭店活动

  生态饭店又称绿色饭店,是指那些为旅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对人体无害的饭店。创建生态饭店能够在激烈的饭店市场业竞争中提高经营者的环境意识、节能意识、降低消耗、树立自治县饭店业的良好形象。统一部署,制定订生态饭店的实施标准,实行一段时间后考评合格者,授予“生态饭店”称号。

  ⑷加强生态旅游教育与科研

  生态旅游的教育与科研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高等院校与中专学校的旅游专业班应开设生态旅游或与生态旅游相关的课程,同时对有关从业人员加强生态旅游知识培训,保证生态旅游从业者应有的素质。同时开辟一定的渠道,促进生态旅游科研工作,为自治县生态旅游的发展谋划策略。

  ⑸重视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旅游业

  相对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局面(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区的年旅游总人次为2500万,年旅游总收入近5.2亿元人民币;森林公园的接待游客量为5000多万人次,综合经济收入达25亿人民币),自治县要处理好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在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保护意识,发挥林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积极性,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旅游业纳入到自治县旅游业大格局中。

  ⑹建立全省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收集生态旅游区的各项基础数据,建立自治县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预测和监控生态旅游的变化情况,为经营商和管理者决策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信息,同时也能给旅游者提供查询服务。部分信息系统可以联入互联网,建立自治县生态区旅游网站,实现与全省已上网的生态旅游区网站的联接。

  ⑺建立生态旅游经营商质量认可体系

  生态旅游的开展对生态旅游经营商—旅行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行社在组织生态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应在旅行社中建立生态旅游经营商质量认可体系,建立一套全县适用的规范的生态旅游操作标准,以保障经营者具备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运作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旅游经历,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自治县生态旅游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⑻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网络系统

  鉴于自治县生态旅游起步较晚,比照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应选择一批有全省乃至全国意义的生态旅游景区,组成网络体系,进行重点建设,为发展自治县生态旅游提供规划标准、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发挥示范作用。从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完成生态旅游县的建设目标。

  ⑼积级组织召开研讨会

  鼓励和支持在自治县举行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生态旅游研讨会,以更多地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发展和管理的动态,为自治县生态旅游开发管理提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最新信息,共同商讨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⑽定期对生态旅游区的工作进行评估

  自治县相关部门应结合景区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定期对生态旅游区的工作进行评估,以督促其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经营管理,避免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而做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事,损害自治县的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形象。

  3.4典型生态旅游功能区

  3.4.1自治县生态经济区划分

  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生态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所在的区域基本优势,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动整个区域生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结合自治县的地貌特征,遵循综合性、整体性、相似性、主导性、连续性、协调性等原则,将江西湖沼湿地农渔生态经济区。每个生态经济区选有生态旅游示范区。

  1)山地丘陵森林生态经济区:包括江西东部、南部、西部、有怀玉山、武夷山、九连山、罗霄山、九岭山与幕阜山等山脉,重峦叠嶂,山势峻伟,森林植被较好。

  2)岗地平原农耕生态经济区:在江西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高岗低丘波状起伏,连绵不断。在山丘之间往往分布一些断陷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吉泰盆地。丘陵盆地自然条件较好,是全省重要的粮油和林果生产区。

  3)江河湖沼湿地农渔生态经济区:在江西北部,湖泊星罗棋布,平原坦荡,其中水面大于1km2的湖泊有80多个,藩阳湖,柘林湖等面积较大。藩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气温温和,水源充足,宜于发展农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柘林湖生态条件优,湖岛相间,发展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