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胃器官跟我们的脸有很大关系,当我们的肺胃盛热的时候就会在我们的脸上发生皮疹,口臭口干、尿黄,当我们的器官出现不适后都会通过我们的表面变现出来,下面这篇文章主要是以肺胃为重点的医学论文。
【摘要】 《黄帝内经》关于肺胃相关理论的论述,对于临床从肺胃论治咳嗽提供了理论依据。肺胃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肺胃经脉相通,共同参与气、血、津液的化生及水液代谢,对辨证、治疗、预防小儿肺系疾病、过敏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健康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肺胃相关;小儿;临床
肺胃相关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杂病广要》:“岐伯虽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其所重全在肺胃。”这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认为咳嗽与肺胃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于临床从肺胃论治咳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后世辨证、治疗、预防小儿肺系疾病、过敏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涵义
《素问·咳论》论述了咳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咳嗽的病因有二:一是外感寒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气合”,内传于肺;二是寒饮停聚,“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宋代医家杨仁斋曾云:“肺为娇脏,外主一身之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形寒饮冷,最易得寒……所以内外交侵,动则邪气窒塞矣。”指出咳的病机为肺胃之寒与外邪相合而致,认为咳嗽与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此为“聚于胃,关于肺”的涵义。
2 肺胃相关的理论依据
肺胃相关主要表现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1 肺胃经脉相通
肺胃关系之所以密切,经脉上的相互联系是最主要的原因。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而胃之大络,又“贯腑络肺”。《素问·咳论篇》曰:“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若肺或胃受邪,则可通过经脉相互传遍。
2.2 肺胃共同参与气、血、津液的化生
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上输于肺,两者结合化为宗气。营卫皆乃水谷精气。《灵枢·营气》曰:“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肺胃共同参与宗气以及营卫之气的生成。另外,血和津液的生成亦依赖肺胃。血液主要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灵枢·决气》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的论述。但血液的生成与更新还要通过肺的宣降,如《灵枢·营卫生会》认为“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正因为气血化生与肺胃相关,故肺胃病变常导致气血失常,如饮食失调伤及脾胃,使气血化源不足,日久“母病及子”,可引起肺脾两虚证。
2.3 肺与脾胃共同参与水液代谢
脾主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而肺之宣降靠脾之运化以资助。肺与脾胃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过程。如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而为饮、为肿,影响及肺则肺失宣降而咳喘。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反之,肺病日久,又可影响脾胃,导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
3 肺胃相关理论的儿科临床指导意义及应用
3.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因肺胃(脾)相辅滋生津液,协调转输运化之功能有效防止了痰湿水饮在体内的潴留,因此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若发作期属痰湿或寒饮阻肺之实喘,症见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清稀或黏稠色白,要在化痰降气平喘的同时,加用健脾化湿之品,如茯苓、白术、淮山药、薏苡仁等。寒饮为主,当重用辛热之干姜和细辛祛肺脾之痰饮,如小青龙汤。若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多采用培土生金、健脾化痰的治法。哮喘持续发作的患儿大多表现为虚实杂见之证,既有痰饮壅肺,肺气不利而致胸闷、咳喘的实证,又有脾失健运、饮食不化,留湿生痰,阻塞气道的脾虚证,治当补泻并用,标本兼顾。其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注意调补肺脾肾,或肺脾双补,消除伏痰夙根,常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3.2 小儿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发作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是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渗出,造成水肿。从中医角度讲,是因肺脾的通调与运化水液功能失调的结果。例如湿疹常由外感风湿热毒、内伤饮食、情志刺激等诱发,病位多在肌肤,呈慢性反复发作者,以食物过敏为主,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小儿先天“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导致肺气生化乏源。肺主皮毛,若风湿外袭,肺失宣肃,易诱发或加重湿疹。因此在湿疹初期,应加用疏风宣肺之品以利湿,即“风能胜湿”,如荆芥、防风、蝉蜕等,有利于缓解病情。对于好发于面部和上肢的局限性慢性湿疹,也要加用入肺经的药,如白芷、菊花、蝉蜕等。慢性期当重视补肺以益脾,常选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协调肺脾,调和营卫,可有效地减少或减轻湿疹的发作。
3.3 小儿营养不良性疾病
因肺胃共同参与了血液的化生,所以临床上对于小儿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不仅要注意调补脾胃功能,还要注意调补肺脏。例如小儿厌食症,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若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恣食生冷等伤及脾胃,产生厌食。脾胃失调可进一步引起肺气不足,营卫失调,卫表不固。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食量较正常儿明显减少,强迫进食易致食滞或呕吐,形体消瘦,面色少华,二便尚可,精神及玩耍基本同正常儿,平素表现为低热多汗,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反复发作。临床上多选用桂枝汤加味,方中桂枝、生姜通调阳气,具少火生气之意;白芍、甘草、大枣滋生营液,酸甘化阴,阴阳并调而苏醒胃气;配苍术、鸡内金、麦芽、山楂等健脾助运之品,既可调中醒胃,又可调和营卫,肺脾同治,具有多方调节功能。
3.4 健康保育
肺胃在小儿生长发育及预防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小儿时期脾胃薄弱,肺气娇柔,卫外未固,且乳食不能自理,寒热不知自调,调摄稍有不慎即易损及肺脾而病。《难经·四十九难》曾曰“形寒饮冷则伤肺”,故平时外避虚邪贼风,不仅要避免形寒伤肺,还要避免风、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袭肺以及花粉、烟尘、物理化学刺激等因素伤肺。嗜食酸甘咸味或进食所谓的发物均可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嗜食辛辣煎炸厚味,则酿湿化热,熏灼于肺,引起疾病。因此,内调饮食不仅要忌食生冷寒凉,而且还要做到“饮食有节(洁)”“谨和五味”、忌偏嗜。这样才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小儿健康保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4 结语
肺胃经络上直接相通,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肺胃相关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肺胃相关在小儿生长发育及预防疾病中亦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把握肺胃相关理论对于运用中医预防和治疗儿科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小编推荐优秀医学期刊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怎么投稿
《中国医药导报》[1] 杂志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类科技核心期刊,每月上、中、下旬各出版一期,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允许发布处方药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继续教育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学分授予标准,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II类学分6-4分。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