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应用心理学在教学领域的运用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4-07-29
简要: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对长期的有意义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始终处于追求学习进步的能动状态中,所以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激发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对长期的有意义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始终处于追求学习进步的能动状态中,所以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学习任务 不同任务具有不同的风险性与模糊性。风险性指失败的可能性,模糊性指预期的答案是否明确。大多数学生希望降低学习的风险性和模糊性,因为它们对取得高分构成了威胁。风险性和模糊程度高的任务往往使学生困惑,甚至会使其泄气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适当减 少任务的风险和模糊程度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益的。 2.兴趣 一般来讲,学生往往注意那些引起他们情绪反应或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形象和读物。缺乏兴趣将弱化学习动机,这是显而易见的。 3.自主性 自主性是个体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上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心理学家一般用“发起人”和“跟随者”来区分自主和他人决定。发起人按自己的意愿以某种方式行动,而跟随者把自己看成是别人控制的游戏中无足轻重的角色。学生作为发起人,是积极主动且有责任感的;但作为跟随者,他们是被动的,对学业缺乏责任感。 在支持学生自主性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胜任感和创新性强,更愿意接受挑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作出选择,那么即使学习本身并不有趣,他们也会认为学习是重要的,从而使教育目标内化成自己的目标。自主性强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对自我能力或操作绩效的感知。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认识。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以学生对成功的预期为中介的。

  二、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1.设置合理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可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改善他们的作业表现。一般来说,具体的、短期内能够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因为这类目标比较容易达到。为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相对宽泛的总体目标分成多个具体的子目标,将一个长远目标分为多个近期子目标。 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的反馈和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动机。反馈告诉学生目前的努力距离目标有多远,学生可以更加努力或尝试采用其他策略,如果反馈告诉学生目标已经到达或者超过,学生就会感到满意或有胜任感,从而设置更高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强调进步的反馈比强调差距的反馈更有效。 2.增强自我效能感 首先,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回答一些涉及“可能自我”的观念性问题,让学生设想可能的自我,以引发学生更高的成就动机。其次,增强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虽然尝试容易的任务可能会较快取得进步,但学生较难从中了解自己解决挑战性任务的能力;反过来,如果尝试太难的任务,负面结果又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长期动机。因此,只有当任务具有挑战性而又不是很困难,并且学生能从任务操作中获得有关自己能力的信息时,才有可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3.进行归因训练 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将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能力因素,并因此不再作出努力。通过何种训练,才可以促使他们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制的因素(努力)呢?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低成就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努力,所以仅仅规劝其用功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训练低成就学生适当归因的一项技术,就是教其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完成学业任务,然后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在学习及使用策略中的不同努力程度。 4.激发认知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时,要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许多错误概念。因此,在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在教学早期将学生的错误概念加以更正;另一方面应通过呈现正确观念,利用讨论或证明等形式,引起学生原有的错误知识和当前信息之间的冲突;此外,还可通过辩论,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观念,思考他人的正确观念,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题效率,进而促进学习动机。教师还应当适当提供各种额外材料,使将要习得的科学观念更为详尽、具体,使辩论更具内涵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