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英语文化教学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文化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从只注意语言符号结构的本身开始转移,同时也注意语言符号使用的问题,把语言的交际功能看做是语言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对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作了调查,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应对原则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前提,同时还具有其他重要的价值。
首先,文化教学有利于促成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是以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了解为基础的,对与本文化相冲突的价值观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其他民族、文化独特的优秀遗产达到赞赏、理解。因为语言的交流就是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交流是以相互了解为基础的。
文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通常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喜好,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由于民族区域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不同而产生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异或个性”,通常是引人深思的话题,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也常常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的热情,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产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
当今,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从事国际贸易、处理国际事务、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而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不仅是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语言能力的强化,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的国际化,对国际市场的认识,了解外国文化传统和交往礼仪,具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对双方文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的双向交流、互动实现的。
英语文化教学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文化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从只注意语言符号结构的本身开始转移,同时也注意语言符号使用的问题,把语言的交际功能看做是语言所具有的一种特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的兴起,促使人们考虑改变原有的“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的因素包括到英语教学中来。那么,英语文化教学自然也就成了英语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学习英语,只学语音、语法、词汇是不够的,还得学会怎么使用。其实语言教学的目的最终是教会人“怎么使唤”语言,也就是要使学生获得语言交际的能力,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种语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陕西某高校作为样本,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调查问卷(教师用),第二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用),第三部分是测试师生双方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程度,总共35道题,主要参考李松涛的2002年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a=0.862(教师用)、a=0.875(学生用),说明问卷可信。对问卷采取KMO and Bartlett,5Test结构性效度检验,KMO=0.726(教师用)、KMO=0.7329(学生用),说明效度水平一般。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53.4%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目的上存在应试教育的误区,认为学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便于毕业找工作,37.6%的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技能水平。总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学生把精力都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误认为仅靠掌握语言形式便能掌握一门语言,没有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对待英美文化的态度方面,一部分学生非常愿意了解其文化,而一部分学生则不是非常感兴趣,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本和辅助材料中的文化注解认识度不一样。
第三,新编和口语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态度上是比较积极的,而体验大英的学生则处于想了解和也不是非常感兴趣之间。文学学院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热情最高,而相比之下,理科学院的学生学习态度、热情较低。
第四,学生常常以本民族的文化为标准去看待其他民族的事物。例如对“龙”这个词的理解,中西方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它象征着权利与地位,表明炎黄子孙的一脉相承;而在西方,它却是凶狠与邪恶的化身,是魔鬼的代名词。
第五,在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途径上,80.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讲座,37.7%的学生能一个月看一次原版英文电影。可以说,这是和每月一次的语音课密切相关的,但大多数学生们是看着电影画面和汉语字幕来了解整部电影的,扭曲了我们上语音课的最初目的。
第六,学生学习英语的短期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考什么、怎样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学习的方向和重点,要想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该相应地增加文化方面的考试内容,但现在有关英语文化方面的测试还处于空白阶段。
第七,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仍以输入语言知识为主,有时涉及一点教材和教师参考书中的文化部分,较少讲授英汉文化知识的差异,也很少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而且现有的教师素质、教材、教法和课程设置都无法满足文化学习的需要。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缺失现象的应对原则
第一,兴趣性原则。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有趣的交际环境之中,从而产生和保持对它的兴趣,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加深记忆。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竞赛、唱歌、看录像、做游戏、开Party、背诵小诗歌、学习成语、谚语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英语中许多成语、谚语包含着许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有选择地教给学生。例如:“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词汇量、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能用汉语生搬硬套,还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第二,相关性原则。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几节课的时间内解决全部问题,也不可能在一个课时里讲解全部文化差异性。具体来说,是指当我们的课本内容包含或涉及两种文化某一个方面的差异时,把这一方面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介绍给学生,不可扯得太远,不然的话,会给其他语言知识的传授带来影响。所谓相关性的原则就是传授的英语文化知识要与教材内容相关。考虑到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需求以及相对有限的学时等因素,我们认为,文化教学的基本内容应来自语言教材本身。另起炉灶、重新找素材不大可能,也无必要,因为与教材内容脱节的文化教学,既费时又增加教师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效果不会理想。现在几乎所有的英语教材都全部选用原文材料,其中大部分内容既是语言知识学习的蓝本(语法知识、词汇、常用句型等),又可作为极好的介绍英美文化的素材。如果把两者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不会冲淡或影响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反而会使他们对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循序渐进性原则。语言教学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文化的教学也就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相应地分阶段进行。教学时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文化教学的重点、方式、分量等要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接受和领悟能力等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本身所提供的文化信息为主,避免引进外来内容;对进入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半段的学生或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传授更丰富的、更“隐性”的材料。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就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第四,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传授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考虑到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换言之,这些内容应该是很实用的,也就是说,在一般性跨文化交际中会经常用到,并可以促使这些交往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两者的兴趣,产生良性循环效应。
文化学习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只能有选择地把英语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具体地说,应着眼于英语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优先传授给学生的应是对学生交际作用较大的、现代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因为人们的交际是与现代的、占主流地位的普通人的交际。
第五,适度性原则。首先要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适度地传授英语文化内容。如属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就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英语教师还应正确处理好文化内容的历史性和共时性的关系,重点应在共时文化上(主要是当代文化上),适当地引入一些历史内容,以利于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等。其次教学方法上要适度,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师讲解的文化内容是有选择的、有限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
第六,整体性原则。把文化纳入语言教学的框架,从单纯的语言教学向文化知识倾斜,使两者从分走向合,这是以语言教学整体目标为依据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在一定的文化规约指导下的言语交际。因此我们必须把语言和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我们所说的整体性原则就是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做到纵横结合、点面结合。
第七,比较性原则。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长,受特定文化的影响,其一言一行必然带有此种文化的印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障碍,因为有差异,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对于来自异域文化的人来说可能感到奇特,甚至很难理解。要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将不同文化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不比较就无法知道它们的差异。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就是要考虑如何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胡文仲、高一虹.英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 高易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2)
6 李松涛.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D].西南师范大学,2002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