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探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2-04-16
简要:【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构建数学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与现实生活相适应,并以问题情境为导向,在不违背

  【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构建数学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与现实生活相适应,并以问题情境为导向,在不违背科学原理、贴近生活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一些教师对授课方面的问题考虑得不全面,以及教学情境创设的不当,从而导致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于这一些问题谈谈合适的解决方法。

  一、既要新颖独特,又要切合实际

  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喜欢将数学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贴合实际的情境设计有其独特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熟悉的生活实例,能更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核心要点。但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特别是高中数学,学生难以理解,部分知识点没有在实际生活中演示出来。在举例过程中,教师往往追求用新奇、独特的事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忽略了数学本身的特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尽管教师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心构思,但却事与愿违。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但因不切合实际或不够新颖从而无法真正地将数学知识传授出去,让学生获得知识,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问题情境教学是为了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如果将数学知识的重难点生活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就好比解决生活问题,会更加得心應手。因此,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不然会导致学生吃不透数学知识,很容易将学生引入误区。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这一知识点时,其中函数为y=ax,且(a>0,a≠1)。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公式时,如果举例将一张厚度约为0.104mm的a4纸,反复对折20次,求最后这张a4纸的厚度,那么,学生很容易算出对折一次是y=21×0.104(纸的厚度)=0.208mm。同样的,对折两次就是y=22×0.104=0.416mm,以此类推,对折20次就是y=220×0.104得到109051.904mm,也就是大约109米。虽然很形象地将指数函数的概念带到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中,但是一张纸真的能对折20次吗?如果有好奇心重的学生去探究了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事实上一张纸在对折到十三次后就很难再对折了,那么,从何而来的对折20次呢?教师在举例过程中忽略了问题的合理性,新颖的事例的确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时,更是要考虑问题是否符合科学,违背科学反而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部分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往往因过于追求创设新颖、独特的问题情境而忽视了问题情境要与事实切合,虽然能成功地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但却无法联系实际。学生虽然感兴趣,但却无法真正融入远离实际生活的情境,没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通俗易懂的问题,掌握不了知识要领,这样就好比雾里看花。因此,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生活去设计和构思数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地转化思维,并要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合情合理地开展问题情境教学。在开展情境教学时,能给将教学任务与内容更高效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和学习,放松情绪,理解数学知识,这样能保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与实际生活相符,从而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形似固然重要,神似才是根本

  教师在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时,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紧扣学生的思维,围绕教材内容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授课时要明白,不能让选取问题情境与教学主题脱轨,同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将多种有趣的因素带入到教学中,形成风趣、幽默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风趣、独特的问题情境虽然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要注意想要正确将学生引入情境,就要将教学内容与风趣因素结合,二者紧密结合才能防止授课内容跑偏。

  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活跃度的目的,在教学中引入了历史故事,使得问题情境“形似而神不似”。虽然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没有形象地突出知识要点,只有把握教学内容,以数学知识为核心,设置恰当且合理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在讲解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时,如果教师举例,在北宋时期,南方首领起兵反宋,狄青大将军带领将士奉旨征讨,由于一路的晓行夜宿,将士们疲惫不堪,狄青了解到南方素来有祭拜的风俗,即刻命人拿来一百枚铜钱,设坛祭拜许愿:“如果这次出征可以平定战乱,那么将这些铜钱扔到地上,带字的那一面必然会全部朝上”,随行的将士都大吃一惊,认为不可能所有的铜钱都是同一面朝上,纷纷劝诫狄青万万不可这样做,否则会影响到军中的士气,狄青不予理会依然坚定的喝道:“铜钱伺候!”随着一百枚铜钱齐刷刷的飞起,又劈里啪啦的落下,结果神奇的是所有铜钱都是带字的一面朝上,瞬间全军士气大振。事实上,掷一枚铜钱朝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两枚是四分之一……一百枚就是二的一百次方分之一,几乎不可能全部朝上,是狄青事先就将铜钱两面都铸成了相同的字。引入经典的历史故事确实能让学生全神贯注,但一系列的故事信息已经将所要探究的问题冲淡。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先将数学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随后再加入适当的历史典故来开展问题情境教学,学生反而可以边听故事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典故中,趁热打铁温习刚学的知识,使得学习过程更为轻松。但是,教师要注意典故的信息量需适中,要分清课堂教学的重点,将重点放到数学知识的输出上,不要过于依赖相关的典故,要适当地去引入,掌控好其所占的时间比例。

  参考文献:

  [1]段海莉.基于“互联网+”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21):208-209.

  [2]柳永良.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活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16-17.

  推荐阅读:高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讨式教学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