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教育内卷化现象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12-27
简要:【摘 要】 当今社会,随着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教育内卷化现象越发引起社会关注。在全民参与、全民焦虑的推波助澜下,教育内卷化竞争产生了诸多不良社会后果,教育内卷化

  【摘 要】 当今社会,随着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教育内卷化现象越发引起社会关注。在全民参与、全民焦虑的推波助澜下,教育内卷化竞争产生了诸多不良社会后果,教育内卷化现象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最深刻的。此文试图从杜威“完整儿童”观出发,阐述该现象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呼吁大众和社会能重视并阻止该现象的继续发酵,停止低效率、高同质化的竞争,回归教育育人的初心。

  【关键词】 教育内卷化; 杜威“完整儿童”观; 家庭教育

教育内卷化现象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阿依派丽·阿不都喀帕尔 品位·经典2021-12-25

  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排位赛与竞争内卷化愈演愈烈,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对天价学区房的追逐与铺天盖地的课外补习班迫使政府不断加码减负与提倡素质教育。减负与素质教育日益成为教育调控的主基调,反衬出家长对子女教育焦虑的与日俱增。教育调控不断升级,受教者与施教者不甚满意,甚至怨声载道,受益最多的竟是各种课外培训机构和房产中介。然而,中小学课业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在课外出现严重反弹,一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夹在求素质、减负担与拼成绩之间苦不堪言。然而,受教育内卷化现象影响最深的还是学生,他们不仅是该现象的直接受影响者和承受者,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笔者试图用杜威“完整儿童”观探讨教育内卷化现象对儿童产生的隐形不良影响,呼吁社会和大众关注该现象对儿童的影响并阻止这种现象再度蔓延。当然,教育内卷化现象也有正面影响,比如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素质等,但此文只探讨教育内卷化现象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杜威“完整儿童”观

  杜威指出,儿童是“完整”的儿童。杜威提出的“完整儿童”的内涵并不仅指向生理及物理空间意义上身体的全部,而是具备教育意义的。杜威认为“完整儿童”是指身体和精神、智力和道德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儿童。杜威在“完整儿童”观念方面的主张,主要体现在关于“经验”的阐述上。杜威以经验的连续性及儿童个人经验的独特性为根据,展开“完整儿童”观论述。他认为教育活动本身无处不在且经验持续性存在,教育场所也不应仅局限于学校,儿童自身经验与教育内容和社会等存在天然联系。但杜威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儿童的思想与身体、理论与实践、社会与学校之间都存在割裂,各个学科之间也相互隔绝”[1]81。因此,杜威提倡将儿童各方面的不同经验联系起来,将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得以借由这些经验之间存在的天然联系共同为儿童的整体认识提供养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借杜威“完整儿童”观阐述教育 内卷化现象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增加学业负担

  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上,杜威认为教育本身是广泛的、无处不在的生长过程。由于经验连续性的存在,教育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时段也不再被限制于学校教育阶段。教育活动可以纵向贯穿儿童的一生,也可以横向渗透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往往习惯于“通过一种‘整体取向’实现学习最优化与新材料的内化”[2]。但随着内卷化现象愈演愈烈,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成只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因为学生的时间都是耗在永远写不完的卷子和补不完的课中,反而忽视了儿童具有的独特个人经验对知识积累的作用,只学习基础知识花了大量的时间占据了儿童从校外的生活体验中积累个人的独特经验,阻断了儿童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破坏了儿童惯于通过“整体取向”实现学习优化的和新材料的内化的独特优势,让儿童的其他技能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也让学业负担更重了。更糟糕的是,花大量时间在重复学习既定的基础知识但学习思维等习惯鲜少有精力培养,从某种程度上变为学习机器。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杜威在早期同样承认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价值,并在某些方面受其影响。他曾提出儿童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作为整体进行学习和行动的独特、完整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学校不能只强调生物学意义上的进步与改善,更应该关注儿童心智的发展。诚然,教育需要竞争,但绝不是内卷。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持续的内卷或许让人们淡忘了分数不是教育的目的,成长才是。良性的竞争往往能为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让受教育者的成长体验更加真切。但内卷是一种极端的竞争,它或许适用于一些以量化考核为导向的领域,但在以塑造人为己任的教育领域,是绝对容不下这种量化数据至上的极端行为,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初心。像热播剧《小舍得》中子悠那样被父母用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或许能保持分数上的优势,但从成长角度来看,必然会缺失很多。因为他们错过了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最佳时机,即使未来拥有了父母期待的高学历、高薪资,也会为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而迷茫。甚至,很多孩子会因为压力过大,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育内卷化现象让儿童成为发展单一的个体,儿童的不同潜能的发展受到影响,儿童未来职业发展的多样性受到影响。

  (三)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就理想状态下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而言,杜威认为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教育应当使儿童能够以共同体成员身份主动参与各项社会事务。杜威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儿童的思想与身体、理论与实践、社会与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割裂,各个学科之间也相互隔绝”[2],这些隔绝与割裂现象正是忽视儿童真实世界的结果。对各种“割裂”状况的解决是杜威倡导发展儿童的完整性的关键出发点,是他对时代现实问题的回应。而参与社会生活建设,则是杜威理想教育观念落实于现实生活的途径,也是他关于“完整儿童”观念论述的落脚点。儿童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反映。随着教育内卷化愈演愈烈,社会和家长忽视了让儿童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的重要性。儿童参与社会生活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建设社会,避免儿童的思想和身体、理论与实践、社会与学校之间存在割裂状态。毕竟,儿童是社会中的人,学校就是为了能为社会输送社会所需的人才而建立,但是随着升学压力和竞争的愈演愈烈,家长和学校过于注重儿童的成绩,几乎完全阻断了儿童参与社会建设的机会,一切以学习成绩为主,导致儿童频繁出现“社恐”的特质, “高分低能”儿童不在少数。因此,教育内卷化现象对儿童的影响不只是表面看到的那样只是让学业负担变重那么简单,教育内卷化对儿童的影响是深刻且不可逆的。

  (四)影响儿童德育发展

  杜威认为“完整儿童”是指身体和精神、智力和道德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儿童。诚然,儿童的道德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当前,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领域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过快的发展速度令许多国民的道德观念出现偏差。除了大环境影响,现如今受教育内卷化现象影响,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进一步受到了影响。近年来发生的“中学生弑师案”“江歌刘鑫案”“复旦大学学生投毒案”等令人震惊。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系列案件的背后所反射出来的,是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道德教育的失败。面对青少年此起彼伏的道德问题,究其根本,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是人们接触道德的第一个场所,是人们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保障家庭德育的积极开展,是促进国民道德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家长能在教育内卷化影响下有效缓解该现象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措施。

  三、启示及思考

  杜威早期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儿童是一个“生物有机体”,一个作为整体进行学习和行动的独特、完整个体。在杜威看来,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存在着天然联系,但现实相互割裂、分离严重。在当今教育中,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唯分数论”也深深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家长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得不更加关注儿童智力发展,忽视了儿童其他方面的同步发展。为了缓解教育内卷化现象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家长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儿童智育方面

  虽说学校承担了儿童主要的智能培养的责任,但也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在儿童进入学校之前,儿童智能的培养责任在家长身上,但不是说家长就要拔苗助长,而是应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儿童发展关键期起到作用,应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等促进儿童发展。

  (二)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

  应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儿童心理健康成为一个新的舆论焦点。为解决该问题,家长要学会放低身段,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互动,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

  1.定期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愿意分享烦恼忧愁时认真倾听,帮助孩子疏导并提出解决方案供其参考。

  2.家长在闲暇时间要多阅读一些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和规划人生等方面为孩子提供有益指导,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以及自我情绪管理。

  (三)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1.支持幼儿同伴交往。限于生活、学习场域幼儿接触的人非常有限,多为父母、教师与班级同伴,对此,家长要积极鼓励幼儿与较为熟悉的同伴进行交往,消除幼儿的交往畏惧心理,促进幼儿交际能力的提高。

  2.生活中促进幼儿开展交际实践。例如,在家中接待客人等生活情境中,让儿童参与待客过程,让儿童体验在家中如何招待客人,或者如何与客人聊天。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可给予儿童一定的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待客的基本礼仪。

  3.强化幼儿个别指导训练。家长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一位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家长对儿童进行适当引导。

  4.发挥家长的榜样引领作用。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对此,家长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在儿童德育方面

  家庭才是进行儿童德育的主要场所,家长道德水平高度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标杆,因此,(1)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传递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家长日常尊老爱幼、关爱周边人、树立正确的三观等;(2)重视爱的教育,如,爱国、爱家人、爱生活等,教会孩子怎样正确爱人知道如何表达关爱;(3)家长和孩子要构建道德学习共同体,例如,一起观看和分析热点新闻以及交流品评人物事迹,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4)在生活中积极实践道德行为,如鼓励孩子过马路扶老人、遵守承诺、真诚待人等,帮助孩子将领会的道德观通过实践内化吸收;(5)构建良好的家风,家风中正面、健康的教育思想,可以对家庭成员在品德操守、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如待人以宽、诚信有礼、勤俭持家、助人为乐、改过迁善、谨言慎行等。基础教育内卷化竞争形成机制的背后是群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诉求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在社会秩序建构中,人们总是基于个体理性对政策介入与社会制度做出某些“适应性”创新,即俗话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残酷而无实际意义的教育内卷化竞争未必会对教育调控做出“正面”回应。针对改善教育内卷化现象,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起到的影响和作用是长期和缓慢的,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直接接触和影响儿童的家长更应该负起责任对儿童尽责,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教育内卷化现象对儿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