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课时量得到明显增加,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正是弥补之前小学体育教学对德育渗透关注度不足的绝佳时机.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某地6所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情况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的考察,发现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德育渗透认知不足,学生对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反馈效果不好,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待完善,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评价不够全面等问题. 提出了教学管理层建立德育渗透的相关评价体系,学校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的能力,学校与教师共同探索立体式的体育德育渗透方法,教师自身提高对德育渗透的重视度和对体育本体德育精神的理解等对策,以期小学体育教学能抓住“双减”的机会,积极进行德育渗透相关举措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现状;问题;对策
麻广一; 宫士君嘉应学院学报2021-12-09
1 概况 1.1 研究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在斯宾塞、严复、日本教育理论、中国传统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了“德育”、“智育”、“体育”的“三育论” 此概念对后世的中国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从“三育论”的角度审视,长期以来,我国各层次教育均是以“智育”为核心,而“德育”和“体育” 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 在德育方面,国家层面早有相关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 [2] 党的十八大首次在中央重要文件中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我国教育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也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3] 但各级单位及教师均未把德育渗透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学体育课程,常常几经缩减,课程存在与否都成了问题,更谈不上德育渗透 .
近些年来,这样的现象开始得到改善,尤其是随着我国“双减”政策(《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颁布,小学体育课时量增加,课堂质量重新被重视,给小学体育德育渗透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另一方面,小学体育德育渗透也响应了“双减”政策的要求,政策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可见“双减”的初衷之一即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正好包含了其中的 “德”和“体”两个当前常被忽视的方面 .最后,小学体育课堂对德育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已有的“德育”培养如思想品德课过于刻板并且脱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难以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体育课堂的开放性、自主性、场域特色和身心结合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 立足于以上“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渗透的机遇、必要性和体育课堂对于德育渗透的优势,本文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 .
1.2 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的与小学体育德育渗透相关的研究,多是从国家政策出发,分析问题并说明对策,总体来看大同小异,但今年来有几篇相关文章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角度,一是熊小健等对于体育德育本体论的探讨,二是李储涛对体育课程中“身体德育”逻辑视角的研究,三是马德浩的“具身德育”学校体育视角 . 在关于体育德育是手段还是本体的讨论中,熊小健等认为,当前的体育在德育教育中是工具化的,即大多的相关研究都在探讨特定德育教育内涵如何通过特定体育途径实现,而回溯到文明之初,中西方的体育运动都是实现德育的主体,具有本体意义 .[4]
李储涛讨论了学校体育中“身体德育”与“竞技伦理化的体育道德”,认为学校体育不是职业体育,应从“身体德育”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体育课程的德育逻辑 [5] . 类似的,马德浩从“具身德育”的视角出发,主张恢复身体在德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6] 三者的研究殊途同归,都从某种程度上修正了体育仅仅作为政治工具或是竞赛工具的固有思维逻辑,肯定了体育本身的价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所以基于这样的精神,体育的德育渗透应从更本体的理念出发,强调体育带给学生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收获 .
1.3 研究方法
笔者对广东省某地城区6所小学的400名学生、40位教师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并随机对小学的部分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进行了访谈,对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和逻辑分析 .
2 现状
“双减”政策于2021年7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策的效果具有滞后性,考察当前的小学体育德育现状有助于在“双减”政策逐步落实,小学体育课程时间增加,课程质量受到重视的时机,增强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及体育教师对小学体育德育现状的了解,以帮助其更好地调整德育渗透策略 .
2.1 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管理
小学教学体系中领导阶层是否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以谋求德育发展,构建相应的体育学科德育管理机制,以及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德育教育是否持积极态度,对学生完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 查阅资料以及访谈显示,上到教育部,下到各省市教育管理机构以及具体的学校,对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都有明确的文件要求 .但最后的落实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关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82.5.0%的教师知晓上级有一定的要求,但普遍未感受到体育课的德育渗透被重视,10.0%的小学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政策了解的不清楚,而有7.5%的老师则完全不了解上级对德育渗透提出的要求,说明基础管理部门对这一政策落实还不够很到位 .如同“双减”政策一样,只有把德育渗透放到受重视的位置,才能真正促进小学体育德育渗透的实践 .
2.2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认知
教师作为学生进行系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对德育渗透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学科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德育理念的培育. 为此,值得我们将探究目光投向关于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与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有所了解,但其了解程度因人而异. 比重占据30%的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比较了解;选择对德育渗透了解的占40%;了解较少和不了解的分别占20%和10%. 从调查结果看,小学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德育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性、底层性内容,甚至是《义务教育法》中强调的应当放在首位的内容,小学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度和熟悉度不应亚于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应将小学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作为职业素养的重要培养部分,主动学习德育理念和德育渗透方法.
2.3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
德育渗透内容是影响德育渗透程度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德育教学任务是否贯彻落实到位. 德育渗透的价值是通过将德育内容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思想素质以及德育情感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从图1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小学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的内容有较高的认同一致性,其中主要有情感(热爱祖国、团结协作、责任意识、荣誉使命等)、意志品质(坚持、顽强、执着、奋斗等)、社会适应(遵守规则、良性竞争、和谐往来等)等等. 由此可见,在德育渗透的内容方面,小学体育教师达到了很高的一致性,特别是在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方面,全体教师都认为是有必要的.
2.4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基于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进行德育教学,这不但能够体现渗透德育的工作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也可以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调查,发现小学大多体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主要的德育渗透方法为:“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利用堂课突发情况进行德育教育”等方法,见图2. 另外,通过对体育运动的规则讲解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体育名人的实例举例说明等方法也被小学体育教师使用. 但从实地的课堂观察来看,还存在每个老师掌握的德育渗透方法较为单一固定,且德育渗透的深度普遍不够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5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反馈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果如何,通过对学生调查信息的反馈就能得出,如表3所示:有68.0%的小学生认可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强的规则意识的教育;46.0%的小学生在体育课中较强的感受到了公平竞争教育;37.0%的小学生在体育课中较强的感受到了要公正对待人和事的教育;34.0%的小学生在体育课中较强的感受到了教师对团队意识的培养. 说明在这些选项方面,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效果较好.
另外,有25.0%的小学生较强的感受到了体育课对优良品质的教育,但也有35.0%的小学生反馈完全没有感受到;有23.0%的小学生感受到了在体育课中教师较好的渗透了相互合作教育,但也有 38.0%的小学生反馈完全没有感受到. 说明在这两个选项方面教师的教育需要加强. 有9.0%的小学生觉得体育教学较好的渗透了相互尊重,但却有67.0%的学生选择了没有;有7.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向学生渗透友爱的德育意识效果很好,但却有74.0%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 说明这两个选项教师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改进.
2.6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水平最终要通过合理的评价来衡量,评价教学效果应当可靠准确,这样不仅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性,还能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德育渗透的活跃度. 当前主流的德育渗透评价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图3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水平采用终结性评价的体育教师占比80%,而诊断性评价却没有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很少采用,这样会造成教师不掌握学生原有德育水平,因而也就不能评价出提高的幅度,这一点也是我们教学急需改进的地方,因为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水平,教学中才能达到有的放矢.
3 问题
一方面,“双减”政策是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改善的机遇,另一方面,小学体育德育渗透也是“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 “双减”政策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可见“双减”的初衷之一即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正好包含了其中的“德”和“体”两个当前常被忽视的方面.
(1)教师对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认知不足. 德育教学的内容广泛,囊括爱国情感、集体主义、团结与合作等优秀德育内涵. 德育的各个不同内容都需要相对应的媒介载体来开展德育渗透,因此存在着优化需求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德育内容都适合在体育中开展,而体育老师应该知道体育教学中能够在哪些德育内容方面有更大的价值. 然而,对教师的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教学德育渗透了解较少或不了解,这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什么样的德育内容可以渗透给学生,主要是由于各级学校在践行德育教育时的重视度不够,没能使教师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需求和小学体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2)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反馈效果不好. 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小体育课堂相较于其他的学科课堂,有更强的身心结合机会,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有更强的积极性等等,这些因素使得体育课堂比其他学科更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非低效率地讲述与说教. 体育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前需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生,把握每节课活动内容所包含的德育要素,加以利用,恰当做出德育渗透教育. 从学生反馈结果显示,在调查的8项指标中,学生对4项指标反馈效果较好;对2项指标反馈效果一般;对2项指标反馈效果较差. 从这个结果来看,反馈效果不好,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有一半的内容没有达到预期,内容涉及到品质、合作、尊重和友爱等. 这些问题是以后的小学体育德育渗透中值得重视的.
(3)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待完善. 调查显示,一方面,现在仍有诸多的小学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的了解不足,导致其在课堂教学时以技术为主,没有注意到学生对德育渗透的需求,对德育渗透的方法也少有研究.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体育课堂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较低,导致体育教师及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足,小学教师积极性减弱,且少有培训进修的机会,使得小学体育教师普遍缺少德育渗透的方法论学习. 德育渗透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应有的基本教学目标,目前少有教师能够自觉地注意到,各学校也少有对德育渗透的明确要求,但这样的问题正在得到重视,随着“双减”等政策的落实,小学体育课堂有机会成为重要的德育渗透点,在课堂上运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精神,发挥体育对精神方面的促进作用,以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塑造学生的德育精神的目的.
(4)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评价不够全面. 从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可以看出,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不仅是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中取得成绩(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等),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交流与合作等. 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认知存在误差,对小学生做出体育成绩判定时依旧认为体育技能与体能的掌握是核心考察点,而忽略教学中对学生德育问题的教育评价,诸如精神理念、价值态度等. 在这种小学教学体系的错误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教育评价很容易出现偏差.
4 对策
一方面,“双减”政策给小学体育的德育渗透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德育渗透也是“双减”政策“全面育人”基本诉求之一,尤其是在小学体育课堂,在年龄段和课堂性质方面,具有绝佳的德育渗透条件. 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改革应抓住“双减”的机会,从教学管理层到学校,再到小学体育教师,多层面协同努力,促使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常规化、常态化.
4.1 建立德育渗透的相关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2007 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6 年《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都指出体育在培养良好品德、强化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7][8] 要提高小学体育德育渗透的效果,最根本的是要建立相关的规则政策,使德育渗透被学校和教师重视,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价时加入其德育渗透能力的评价,考察其课堂教学是否有德育渗透的相关内容,是否在体育课堂上落实相应的德育渗透内容. 对于学生,可以实行档案制度,成立德育档案的专门小组,建立成长档案,对学生实行跟踪式的考察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道德理念,促使学生生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精神品质.
4.2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的能力
如前文指出,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在各类教学大纲和规划中均有明确说明,但在具体的落实方面,各级学校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当前政策倡导恢复小学体育课时量的背景下,也是提高小学教师德育渗透能力的绝佳时机,各级学校应在提高体育课时和质量的同时,对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比如通过增加德育渗透方法的培训、设立以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为主题的公开课、举行以小学体育德育渗透为主题的说课比赛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意识,促进教师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
4.3 探索立体式的体育德育渗透方法
小学体育在进行德育渗透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应积极探索立体式的体育德育渗透方法. 立体式可以体现为空间场域的复合交叉,如教学的场景不局限于固定环境,可以是室内讲授与室外实践相结合,不同的运动项目间的场景切换等,多样化的教学场景有利于发掘不同的德育渗透切入点.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