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专业无疑已是高等院校的第一大专业,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无专长”让英语专业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与挑战。英语专业要改变专业的模糊定位和摆脱就业的弱势地位,除了要回归人文素养培养,还要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从英语专业低年级开设的语言技能课开始开展思辨教学,以听说思辨促读写思辨,以读写思辨促翻译思辨,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辨的习惯,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文源自王严治,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发表时间:2021-06-15
[关键词]英语基础技能课程; 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
自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一直呼吁要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未引起足够重视。在 2000 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思辨能力便已写进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 1998 年起黄源深两次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的“思辨缺席”,中间间隔十年之久,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仍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言文学类) 》( 以下称《国标》) ,此次《国标》课程体系研制明确让英语专业教学回归人文学科本位,提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再次重申了“外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 “思辨能力”的紧迫性。
与《2000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设置相比较,《国标》课程体系保留了传统的口语、视听说、阅读、写作、笔译和口译等语言技能课程,语言技能课程在英语专业低年级开设,为高年级专业知识和方向课程打好基础,那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不是只能在高年级语言学及文学类专业知识课程进行? 我们知道,学生的思辨能力既不会从天而降也不能一蹴而就,若不在低年级的语言技能课程开始埋下思辨能力的种子,学生如何在高年级专业性更强、养分更充足的课程土壤中去茁壮成长? 所以当务之急,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和反思如何基于专业语言技能课程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思辨能力的构成
从认知角度看思辨能力,布鲁姆( Bloom) 的认知能力模型将认知能力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大主类: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其中知识和理解属于低阶思维,而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高阶思维。国内学者蔡基刚提出思辨的核心是“质疑”,即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谈到人文学科的思辨能力是要在语境中去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和解释”。文秋芳在借鉴“德尔斐报告”的双维模型、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的三元模型与林崇德先生的思维三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层级模型,列举了三项核心技能: 分析技能、推理技能与评价技能,明确了思辨能力的内涵和标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不难发现思辨能力的共核便是“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在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思辨能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生外语综合技能的提高,我们呼吁在大学英语专业要压缩外语技能课,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英语基础技能的重要性,根基要扎实,基础要厚实,高楼大厦才能红瓦高墙地筑起来。学界很多学者对英语基础技能课是有偏见的,大致有两种声音。或认为语言技能课“不利于学习者对语言的深层次把握,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将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对立起来。或提出“可以在基础阶段用文学课代替精读和泛读课,去除听力课程”,只保留文学、语言学等“高端”课程,摒弃基础技能课程。这种理想境界的课程设置的前提是学生入学前的专业技能基础已经相当扎实,且学习习惯良好,能自觉保持下去。若不然,则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这里,我们还要厘清一个误区,英语基础技能课并非就是传统老套的单一技能训练课,并非只是简单的机械模仿和重复记忆。很多教师都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反思如何打造语言技能基础课的“金课”,基于基础技能课有效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也不少,有精读课、语法课、写作课等等。可见,英语专业课程本无高低等级之分,低年级开设的课程不等于低级,也不等于可有可无。相反,正因为专业知识量不大,英语基础技能课是将“外语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相结合的最好的语境教学基地。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高阶认知能力较早地在学生大脑中的生根发芽,这样,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养成了英语思辨的习惯,开展语言研究和项目创新便水到渠成了。
三、英语基础技能课与思辨培养
如何在语言基础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有一些前期研究,但大多数只关注其中一门基础技能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孙有中提出应该把思辨能力训练作为核心教学目标纳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英语专业的各门课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循序渐进地展开对学生思辨能力的系统训练。其中,针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去设计教学活动和课练形式,机会最多且发挥空间最大的便是低年级的基础技能课程。不论是口语、视听说,还是阅读、写作、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并作出评价。
在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不同角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进行思辨。在 “分析”层面,英语口语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及归纳英语连读同化等发音规则”,视听说课让学生“识别关键词及关键信息”,阅读课“梳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及段落大意”,写作课 “分析文章框架及衔接”,翻译课“从连贯角度对比译文”; 在 “推理”层面,口语课引导学生“根据常用短语和句型判断说话人的观点”,视听说课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推论并预测说话人的观点及下文内容”,阅读课“区分文章事实与观点”,写作课“论述观点类作文的语步结构”,翻译课“论述文学翻译的翻译策略”; 在“评价”层面,口语课引导学生“对小组角色扮演或小组辩论发音及流利度进行评价”,视听说课让学生 “评价 TED 演讲者的观点是否明确,条理是否清晰”,阅读课 “评论文章观点如何反映时代文化背景”,写作课“评价作文论述是否有条理有深度”,翻译课“评价文学翻译中译者能动性的影响”,以此类推,听说读写译的思辨教学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教师围绕“分析”“推理”和“评价”三方面开展英语技能训练的教学活动,既系统地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语言技能,又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深入思考开展研讨式学习,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思辨能力。
四、讨论
( 一) 树立整体思辨教学理念
思辨英语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种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语言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理念。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托于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而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在语言基础技能课程中全面铺开,形成以听说思辨促读写思辨,以读写思辨促翻译思辨的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良性循环,所有课程的思辨教学合力推动学生养成英语思辨的习惯。通过基础技能课程全体教师教研小组讨论,让老师们理解思辨教学理念的精髓,整体规划各门课程思辨教学的单元主题及难度和深度,切实做好年级间的衔接和课程间的融合。
( 二) 开展合作研讨学习
Robert Ennis 提出教师需要熟悉学生思辨的认知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和教学场景让学生锻炼批判性思维,所以教师如何开展语言思辨教学活动也非常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对主题内容提出问题或质疑,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进行头脑风暴,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理性判断并发表见解,绘制思维导图或其他作品成果展示,小组间进行同伴互评等等,将这些有助于思辨的教学活动和小组项目贯穿到整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共建知识,逐渐养成英语思辨的习惯。
( 三) 形成思辨能力评估体系
语言技能的高低可以用考试试卷测评,但思辨能力的高低却难以用终结性考试测量。在思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思辨能力的考查。语言技能课程的考试可以引入形成性评估,包括期末考试试卷,小论文写作,视频录制和课堂学习及小组讨论活动中思辨参与和思辨表现记录等等,尽量设置开放式的,有利于学生展示思辨能力的题目,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和评价能力的考查。
五、结语
从古希腊的众多哲学先贤到当代美国的 21 世纪人才 4C 能力培养,西方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思辨教育,所以在创新领域成果斐然。思辨能力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没有思辨的语言学习没有深度,也没有灵魂。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在扎实的语言技能基础上善于思辨,敢于创新。将思辨教学理念根植于英语专业低年级的语言技能课程中,不仅能帮助他们打下雄厚的语言基础,增强语言情景运用能力,更能系统地培养他们语言思辨能力,为高年级专业知识和方向课程的学术研究做充分准备。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