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的生源流失、教育水平层次不齐、教育资源短缺等现象严重危害我国的教育公平。在此社会背景下,本文从农村小学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农村小学教学现状,给出了关于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发展、提升的思考。
《陕西教育》(高教版)(月刊)创刊于2007年,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为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研、学术交流,评职、晋级等方面提供主阵地,为研究生、大学生创新研究开辟园地,并及时宣传报道我省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取得的成绩。
2015年,中央深改小组召开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国小学建设的短板在农村。发展农村小学教育,我们国家也已迈出了组建中心校等一系列举措,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小学现状分析
(一)生源数量逐年下降
以湖北省鄂州市西南部的沼山县为例,2011年,镇教育局管辖范围下共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约为4.6万,全县共设置农村小学21所,其中学生数量达到400人的仅为1所,学生人数达到100人及以上的为10所,另有6所学生人数不足100人,3所小学学生人数不足50人,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之类似的农村小学学生数量骤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东北三省等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较早、较好的省区尤为严重。
究其原因,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是适龄农村小学生数量减少的人口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城乡居民大量涌2指出,截止2015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达到77116万人,城镇化比率由2005年的42.99%达到了2015年的56.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2个百分点。据《2015-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报告》称,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近期内仍将稳高不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各种商品式、体验式商业市场迅速成长,零售业、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所属经营面积快速增加,其装修和后续经营为商业照明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城镇化水平的持续增高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稳固。
大量农村劳动资源涌入城市势必带来农村小学生源的紧张,同时决定着农村小学转变、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师年龄层次畸形化发展
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观察、指导地位。教师是把握教学环节、直接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的一线人员,特别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重要他人”地位不可撼动,小学教师对于人生观、思想观、世界观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影响意义重大。因此农村小学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必须把农村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放在农村小学建设的首要位置来看。
随着农村小学生源数量的减少,对教师数量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队伍常年无新鲜血液注入,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问题,整体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与逐年下降的生源形成恶性循环。
二、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主课,轻副科
留守儿童、农村小学教育公平问题在社会上持续引起热议,我国大批学者投身到农村小学教育、教师、教学现状的研究中。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对主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美术、音乐等科目。学生的美术课、音乐课常常不能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完成,经常出现美术老师、音乐老师借课给主课课程的现象。诚然,传统学科教育是我国小学中最古老、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教育形式,同时,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决定了民族未来的创新能力,同样不应该被忽视。
对比于城市小学,美术课、音乐课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与尊重,大批的小学生家长在孩子课余时间里还会自掏腰包送孩子去学习钢琴、美术等情况,农村小学的重主课、轻副科的行为不仅没有保障教学大纲的完成要求,而且不利于农村小学生的艺术启蒙,无形之中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教育效果的滞后。
(二)校本课程开发滞后
校本课程的开发相对于国家规定统一开设的科目,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是农村小学校的老师、领导,其开发出来的课程更加贴合该校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在执行方面更具实践性。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因校而异,能充分弥补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促进他们全面、均衡、健康地良性成长。再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可以促进本校科研水平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人员可以依照年龄层次、教学科目、职称情况、分管情况等多种维度,吸纳各个层级的相关人员,组成合理梯队,有计划地进行组织、调研、讨论工作,促进全校教师的思考,更新学校的教学思路。然而,受到人员水平、重视程度等的影响,校本课程在为数众多的农村小学中几乎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良性作用。
三、关于农村小学教师发展水平提升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农村中心校的辐射作用
为了均衡全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2001年以来,中国对县镇以下的中小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撤并,究其原因,主要有:人口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数减少;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入学需求增加,农村教育发展步子减缓;教育投入长期偏低,农村办学经费严重匮乏;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城乡教育差距拉大。这一轮布局调整历时10多年,农村中心小学成为了散落在各村、屯之间,良莠不齐的农村小学的替代品。农村中心校集合了村镇小学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师资、学生管理方面更具经验;在教育思路、教育意识方面也更先进;在教育投资方面,优先获得大量的政府扶持基金,教学硬件更为出色。
充分发挥农村中心校的辐射作用,为所的村镇提供更优质的小学教育服务是农村中心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农村中心校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个村落未合并的小学辖于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应该为其提供保时、保量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好定点小学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协同处理各项教学难题。
农村中心校的出现,使农村小学增加了与城镇小学对抗的资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力争扩大农村中心小学优质教师的引进渠道,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改善,实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稳步增长,逐步形成“留得住学生”的局面,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重视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教学水平培养
新入职的教师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教书育人的经验虽然比不上老教师,但其身上特有的热情、亲和力、朝气蓬勃让他们广泛地收到同学的喜爱。新入职的热乎劲儿过了,新教师很容易产生工作、教学上的迷茫。对此,新入职教师的对接学校应该主动出击,在新教师入职之初做好培训计划,不要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去个别解决。
(三)教师重视自我学习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地吸收来自社会、时代的新知识、新方法,只有不停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教出与时俱进的学生;教师自身的孜孜追求同样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教师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对于教师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形而有效地开展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内容应该涵盖新的教育、教学、科研方法;新的学科知识;自身素质的提升。同时农村小学应该在教师自我学習的过程中起有效的推动、支持作用,定时、定期、定量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回来以后交流心得、想法,全面促进教师的学习、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2]叶丽萍.农村小学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朝阳北票市几所农村小学为例[P].
[3]2015-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报告.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