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浅析低年级词语教学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5-12-18
简要:低年级的孩子接受的新东西比较慢,因此低年级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应该怎样教,教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就选择什么样的内容

  低年级的孩子接受的新东西比较慢,因此低年级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应该怎样教,教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就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下面小编介绍一篇关于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

  在低段语文中以“词语”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词语为抓手,深入语段内部,在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凸显低年级学生习得语言的核心,为中高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此,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螺旋递进的规律,让词语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

  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语文味”,站稳“基础性”,让词语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笔者认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抓住“词眼”进行教学,让关键词语如一条根,深深扎进课文的泥土里,牵一发而动全身。《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第9条也曾指出:“随课文识字应做到‘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在汲取大量文本营养后,破土而出,开出绚烂的创生之花。

  一、词语组块,有章可循

  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人教版第三册《“红领巾”真好》中可以这样展开:

  (伴随美妙的音乐,师生对话)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竖起耳朵,用心感受。(播放鸟声片断)你听到了什么?怎么样的鸟叫声?

  生:(模仿小鸟叫)

  教师随机出示词条“叽叽喳喳”,指名像小鸟那样叫一叫。

  师:你们看着叽叽喳喳这四个字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口字旁。

  师:是啊,小鸟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生活。让我们到树林里瞧一瞧。(课件出示树林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随机出示“蹦蹦跳跳”。学生立刻发现这四个字都是足字旁的。

  师:再仔细看看小鸟的翅膀,他们是怎样飞的?许多小鸟快速地扇动翅膀,还会发出一种声音——“扑棱棱”。

  教师出示“棱”和“扑棱棱”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

  生:“棱”读第二声,“扑棱棱”中两个“棱”读第一声,仿佛小鸟扑翅的声音。(学生边说边模仿小鸟扑翅的样子舞动双臂)

  师:那我们来猜一猜,小鸟们在说什么,干什么呢?

  生:小鸟们有的叽叽喳喳地唱歌,有的在树枝间蹦蹦跳跳,还有的扇着翅膀飞来飞去。

  以上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利用声音,激活孩子的记忆,启发孩子的想象,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清晨的树林中,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快乐的小鸟,自然而然意会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扑棱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同时通过比较发现“棱”字的读音变化,轻松快活地掌握了“扑棱棱”的读音。教师能否把握好词语教学抒发激情和诗意的时机,使语文课堂教学波澜迭起,收获较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设计学习词语的“脚手架”,为学生有效学习词语铺路搭桥。

  二、遵循字理,经历体验

  低年级学生掌握词语的心理加工过程,更近于原型加工的方式。学生常常是通过成人指出的最好例子,或从原型中学习真实世界的概念,所以,从低年级学生对词的心理加工的真实过程来看,使用原型进行加工,明显要优于词语之间抽象的比较分析。在经历体验中感悟词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锁定词语目标,前后联系悟得词义,这是遵循字理,经历体验,有效理解词语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汉字的字理,适当地采用字理析词的新方法,如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执教人教版第四册《雷雨》中就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教师出示“垂”字。

  师:“垂”怎么写,一起跟老师来写笔画。哪一横写得最长?

  学生们一丝不苟地跟着黄老师学写“垂”字。

  师:看老师板画“画一棵坠着两颗果子的果树图”。看看像什么?

  生:像禾苗、果树……

  师:树上什么掉下来了?(果子)果子垂在树上,有什么牵住了它?(小柄)

  师:课文里指什么往下垂呢?(蜘蛛)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为什么不说是落下来,掉下来呢?是什么牵住了它?(丝)课件演示,如果没有这根丝牵住,那就叫——(落)。

  黄老师教学“垂”字不仅仅教学生怎么写,还形象地描述了“垂”字的字理,让学生对“垂”字印象更加深刻。同时通过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学生形象地区分了什么是“垂”,什么是“落”。

  字理析词是根据词语中汉字的偏旁部件组构原理寻索词义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字理析词理解词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中之义,这种教法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诠释到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所包蕴的深刻含义。

  感悟词语时如果能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概括提升的过程,那么这样的词语,能成为他们说话、造句的“源头活水”。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师生品味“簇拥”一词就很有效。

  教师出示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师:什么花被什么花团团围住?

  生:野蔷薇被铃兰花团团围住了。

  师:这样的情景课文用了什么词?

  生:簇拥。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师:你什么时候看到过簇拥的情景?(小组讨论)

  生:下课时,老师坐在讲台前批作业,同学们围在老师周围。

  生:中午,小张从家里带来一件新颖的玩具,同学们发现了,把他团团围住……

  教师要求学生用簇拥造句。

  “簇拥”一词的理解,结合画面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与文本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做到识用结合,在运用、积累中深刻理解、感悟了语言,发展了语言。词语教学中时刻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时刻注重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乐学、趣学。

  三、随机盘点,有序积淀

  在词语积累过程中,如果简单地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形式,学生虽有积累,却是静态的“消极词语”,对语言的发展功效不大。但如果改为形式多样的有机的“词语盘点”,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有序积累的能力。如人教版第一册《雨点儿》中“云彩”一词的教学就是个好例子。

  师:(出示)云彩

  生读:云彩(注意轻声)

  师:请对比读,云彩——彩云(配图片)。

  学生对比读。

  师:对比读后,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

  (出示云彩的图片和彩云的图片,看图体会词义的变化)

  师: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扩充词语(出示图片对比):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

  上述片断,抓住“云彩”一词在结构上的特殊形式,进行了有关词语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适度地进行了词素互换训练,“云彩——彩云”,通过对比读,学生发现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再出示云彩和彩云的图片对比,学生通过直观看图感受到了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层层深入,向生活中拓展,列举出生活中许多具有这种特点的词语,如“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汉字的奥妙和趣味性,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汉字文化。关于“词素互换”的训练,二年级语文教材有专门的安排,但是在这里借“云彩”一词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拓展,体现把握教材从纵观整体,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出发,为知识的后续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编推荐优秀的教育期刊 《教育技术研究

  《教育技术研究》是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管、中国和平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152/J;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6111。以"推动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为办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