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发表论文论当下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改革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4-06-06
简要:论文摘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积极体验,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大胆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阐述个人的看法和疑问;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发现

  论文摘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积极体验,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大胆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阐述个人的看法和疑问;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发现过程和思考的探索过程中激发创造潜能,尝试创新。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能力,想象思维,当代继续教育

  本文选自《当代继续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当代继续教育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当代继续教育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当代继续教育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创刊于1983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她深入成人教育第一线,宣传国家成教方针政策,探讨成人教育理论,交流成人教育信息,指导成人学习,跟踪成教学员现状,透视成教热点,提供就业指导。她是成教同仁思想交流的阵地,是展示成人教育的窗口,是社会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引言

  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进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主观想象;把知识点融入问题中,两者结合开展各种活动来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尊重独立个性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点,而创新能力是评判当前大国际化时代人才的必备标准,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是我们的努力目标。美术教学必需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的有效性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教学充分突出学科特点有密切关系。

  想象力是创新培养的前奏,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反映、提炼、升华、概括。想象力表现为对事物的敏感度、立意新而善于变、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对想象力推崇备至,主张通过美术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通过对想象力的拓展正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是美术教育中开展创新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从课的内容选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一、课题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从课题内容中挖掘出创新的种子,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把这些种子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相结合。我始终认为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师要灵活掌控课程内容,把基本知识点融入到有趣的课堂中,把新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关联在一起,并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信息。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么学生就能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

  我在选择美术课程内容时主要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现代观点来阐述各种形式美感,并与传统艺术理念相结合,感染学生,使其认识和理解,进而能够主动的去分析各个形式美之间的异同之处。在内容拓展上我选择把美术课中的内容与为人处事相联系,通过讲述课程内容中各个艺术家的人文思想与创作背景,映射出前人的精神作风,做到以德为先,将德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例如:在赏析齐白石的画作时,我结合抗战时期白石老人不畏日寇的民族气节,以及在艰苦岁月中仍然顽强学习的精神;在讲述现代设计时,我播放3D影片《阿凡达》片段,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了解现代科技与设计的飞速发展和广阔前景。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深刻性以广阔性为前提,深刻性则是广阔性的核心。知识点以点带面的形式层层深入,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认为激发学生追求新异的好奇心,对挖掘学生潜在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策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积极体验,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大胆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阐述个人的看法和疑问;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发现过程和思考的探索过程中激发创造潜能,尝试创新。

  巧妙设计探索情景,设计探索型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思维创新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得到不同程度的体验,以增强自信和成功感,激发其进一步的创新欲。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反驳,鼓励个性思维的体现,并多表扬、多赞赏,让学生放松心情,锻炼胆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例如我在讲空间设计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我设计在白纸同一面的两端各画一个点,问:你能说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有多少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我说:是零距离。学生问为什么,我引出二维、三维的知识点,启发学生抛开二维平面的想法,利用空间意识把白纸对折,两点刚好重合在一起。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这是一篇文章中的报导:

  一位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教师把同样的圆圈问幼儿园的孩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铁环”“是足球”“是布娃娃脸上的小酒窝儿!”“是教师的大眼睛”——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迫在眉睫,而创新教育又是和想象力的培养密不可分的,知识的继承与发展严重失衡,我们的学生头脑里塞满了知识(记忆),也装满了思想,但大多是别人的思想,是灌输的,是被动的,唯独缺少了自己的思想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没有想象,思维就像死水一潭。想象是创造的根本,想象能够增强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对信息的提炼和再创造。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想象呢?想象用通俗地话来说,就是把记忆和接收到的各种印象加工,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的心里过程。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当时对自己感觉器官产生直接作用的事物,不仅能回忆起过去经历的事物,还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头脑里构成有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新形象,这种形象就是想象。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的体会是要根据不同的美术作品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标题性的美术作品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有的美术作品的标题就阐述出了它的创作情节和主题。对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标题去展开想象。就是在告知作品标题后,让学生敞开心扉,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的多姿多彩和它每一个震撼人心的细节。如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我启发学生:“这是一幅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这幅画作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当时的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欣赏时,大家的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繁华情景呢?”这时学生立即展开想象,有的说:“我仿佛身临其境的在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小摊小贩们呐喊忙碌的情景……”有的说:“我想到在清明节时春天百花齐放,正好衬托出汴河两岸繁华美丽的风光……”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表达出来了。虽然大家想象不同,但又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绘画情景之中。我们不能用教师的“合理性”来衡量学生的想象,学生不管想得怎样离奇都是正常的、可贵的,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想象给予积极的回报,要及时反馈:鼓励、欣赏、赞扬,让学生有愉悦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思考和想象。

  (二)情感性的美术作品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情感性的美术作品主要是表达某些情绪,如悲哀、喜悦、忧愁、愤怒……等。对于这样的作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准确、深刻、细致的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于他们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美术要素(色彩、人物形态和表情、画面气氛等)引起想象,使其与美术作品的情感取得一致。如欣赏《攻占总统府》时就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解放军在国民党总统府升起胜利的红旗等)达到理解作品情感(欢呼、振奋、雄壮、鼓舞人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