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通过创造情境、还原现实、创造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知识构建、能力发展与情感产生的教学形式与教学观念。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色彩,是新课改后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之一。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传达的内容与情感,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进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提供有力支持。
一、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体验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机会,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在具有情感色彩的环境下展开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结合教材的内容找到切入点,保证教学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教学活动效果服务于教学目的。
在进行《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注重利用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让学生在公共生活中主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利用图片创设体验式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教师向学生展示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图片,校园作为学生日常活动最多的公共区域,有在教室中的,有在操场上的,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思考在公共场合中自己有哪些行为不合时宜,有哪些行为值得提倡。接着教师继续利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学校这个公共场合中,你还应该注意哪些行为习惯呢?”组织学生总结回答。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让校园生活贯穿其中,利用熟悉的情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表达热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在公共场合有哪些行为准则,为学生今后在校园生活中的自律行为打下基础。
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总结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共性,以保证情境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进入情境、融入情境、在情境中思考,进而获得求知的内在动力。
二、活用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积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利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生活中可以顺利地解决常见问题,侧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的基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进行《学会宽容》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注重利用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宽容是一种美德,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谅别人,增强学生的共情意识,促进学生的性格养成。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设计了体验式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教学材料。材料中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的日常冲突,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表演后,教师抛出问题:“这种场景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也常有发生?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应该如何解决此类事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可能遇见的烦恼,让学生利用角色代入的方式体会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增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宽容的必要性。
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实生活的平台,增强学生的相关经验,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与成长,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使用体验式教学,规范学生的行为实践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内容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面对这样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反思与回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利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将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实践。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总结出的内容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在进行《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注重利用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行为实践。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未成年人被赋予特殊保护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起规则意识。为了让学生明确遇到危险时的求助目标,教师利用社会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并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明确哪些情境下的哪些行為会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危害。在课程的最后,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秘密通道,让学生可以将成长中的烦恼通过隐秘的方式传递给教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思想动态。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案例分析,教师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身的权利,一定程度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强化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安全保障。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羞于表达,使用体验式教学可以为学生的行为实践给予一定的引导,促进学生行为的合理与规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巧用体验式教学,保证学生的情感提升
学生的情感发展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与性格养成。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技能的提升与情感的进步。体验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体会不同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同理心,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学生的道德情感往往决定着学生的行为底线,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让学生可以更平和地接受教师与父母的意见,增强学生对家庭、班级、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与思想认识。
在进行《低碳生活每一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注重利用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发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学会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环保理念,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念。在这样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利用教育信息技术,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创设带有科幻色彩的未来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巨大危害,让学生接受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教师又利用生活化情境提升教学情境,让学生回忆自己一天的生活,并根据教材的提示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环保行为与不环保行为后,继续组织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具有特定情感色彩的情境,为学生带来了超前的体验,让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提供了现实基础,也为学生的环保行为提供了现实动力。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许多问题是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切的感受,加深学生对事件的认知与理解。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道德意识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与知识的进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推荐阅读:中小学教育杂志国家级期刊征稿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