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与推进机制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2-04-14
简要:[摘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是立德树人。而围绕立德树人的问题,根基和要义是要培养四个自信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只是传统思政课教育,而是贯穿于全员育人、全程育

  [摘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是“立德树人”。而围绕“立德树人”的问题,根基和要义是要培养“四个自信”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只是传统思政课教育,而是贯穿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中。落实好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习近平同志“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措施,已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文章针对某高校理工科师生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教育未来教育问卷调查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19年度思政课题“基于航空航天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创新推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XZX-08)研究成果。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一教育指导意见。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是“立德树人”。而围绕“立德树人”的问题,根基和要义是要培养“四个自信”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只是传统思政课教育,而是贯穿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传统思政课程的主阵地作用,还应将德育教育植入学生成长学习的方方面面。落实好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习近平同志“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措施,已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针对课程思政教育,近期,笔者做了问卷调查,针对某高校理科和工科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专业课、思政课教师开展。本文结合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为48.82:51.18,其中,中共党员占比20.38%,教师占比6.63%、硕博士研究生占比32.22%、本科生占比61.14%;学生中,工科学生占比39.34%、理科学生占比60.66%: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均有任课经历,其中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占比21.43%、4~10年的教师占比35.71%,57.14%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42.86%的教师具有中级职称,专业课任课教师占比85.71%。

  对课程思政的内涵非常了解者仅占10.43%,34.12%的受访者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而完全不了解的1.36%全为本科生。59.24%受访者认为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很重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分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储备、品德修养、人格塑造逐步定型的阶段四,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是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用时最多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多样化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必须要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课程、全过程,在进行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力求做到价值引领、品格塑造,与传统思政课程一起构建一个全面的思政教育体系,将“课程思政”改革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才能打通立德树人的生力线。

  专业知识有着明显的行业特点、社会责任、价值倾向、家国情怀,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四。而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专业课教师或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在课堂上有涉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内容的,每门课程均有覆盖的仅占21.8%,有9%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全部是研究生。由此可见,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还任重道远,特别是在研究生教学中,相较于本科生的基础学习而言,研究生教学专业性更强,更加重视探索、研究,往往在一个切入点上不断深入、拔高,引入课程思政内容相对更难。

  在调查中,我们还有个惊奇的发现,有20.38%的受访者不喜欢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其中95.35%为非共产党员。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教育,似乎有着什么联系呢?这也就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必须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意义所在。党员同志接受党性教育,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运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各方面充分体现着先进性、模范性和带头作用。党性教育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以“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也有助于提升党建工作成效。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深入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启发学生关于态度、情感及价值观层面的思考和成长。而理工科教师通常教学任务重,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与文科教学略有差异,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常常将思政元素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直白地灌输给学生,透出浓厚的思政味,呈现出另一种思政课程却不及思政课程内容详实2,不仅影响专业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和連贯性,也影响学生的接受兴趣。关于所教授(或学习)的专业课中引入的思政元素,共8个选项,要求选出最多的1~3项。选择最多的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占比72.04%:其次依次是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意识、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分别占比63.03%、52.13%、47.87%,选择最少的是职业伦理,仅9.95%受访者选择。课程思政元素来自哪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政治担当、家国抱负、国防情怀,这些元素是公众道德素质层面的,仅仅是在公众意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强化、完善是不够的,还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各专业独特的行业性质,针对性地落实到各课程的深层次的授课方式、内容、目标。综合国防信念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爱国奋斗情怀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国际视野教育、行业能力素养教育以及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形成内容明确、体系健全、分段实施、有效衔接、整体推进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系。

  推荐阅读:特殊教育论文文献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