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教育管理论文论当下幼儿美术教育的管理模式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4-06-06
简要:论文摘要:美术教育要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通过美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要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幼儿能感受到美术活动带来的快乐,喜欢以美术的手段表达自身的情感和体验。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力获得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教育学文摘

  本文选自《教育学文摘》杂志聚焦中外科技前沿动态,促进科技的传播与发展;在全国高校营造一个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交流的学术环境,给各院校、各学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努力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及人文进步。

  引言

  创造力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属性,而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恰当的美术教育也会成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羁绊。本文从创造力与幼儿美术教育的关系入手,对美术教育如何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做了较深入的思考。

  美术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够表现内心体验的活动,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实践,需要幼儿倾注他的全部热情,运用并发挥他的全部心理能力,从而使幼儿得到全面的锻炼。而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创造力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比重日趋加大,逐渐成为社会从业人员的必备能力。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且,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得认为,“个人的创造力是任何创造艺术中的属性,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即是生活和职业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恰当的教育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力与幼儿美术教育

  美术的基本表现是“象征”,即创造某种与所见具体事物同形的另一事物或意义。这恰是幼儿思维的具体特点。两三岁时,幼儿的表象动作能力日渐发展,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能脱离具体事物和动作来进行。这时,幼儿获得了一种新的心理能力,即象征性思维能力。幼儿开始能用特殊的动作、线条、形状、声音和物体来代表他们头脑中对某些事物的印象和情感,如会亲吻母亲的照片。这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提供了心理基础。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往往需要改变物体的原有属性,赋予物体新的功能,这本身就是创造力的表现。如: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一大一小两个纸盒叠放在一起,做成“小汽车”。这需要幼儿曾经感知过小汽车的外形特征,并形成“小汽车”的意象,然后将眼前的盒子做属性的调整,最后实际动手将头脑中的“小汽车”通过纸盒外化为可视可触的美术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必会得到锻炼。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被人们寄予了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厚望。然而在现实的幼儿美术活动中,不恰当的美术教育也会成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羁绊,如过分强调画法,技法,总是给幼儿提供范画,把幼儿的绘画限制在对范画的模仿和重复练习上;或者放任幼儿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辅导,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结果导致幼儿由于缺乏表现技能而丧失绘画的热情。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思考

  (一)美术教育的目标

  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工作,首先应该明确美术教育的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艺术领域的目标表述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因此,美术教育要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幼儿能感受到美术活动带来的快乐,喜欢以美术的手段表达自身的情感和体验。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力获得发展的前提。

  (二)美术教育的内容

  正是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他们的创新也是有别于成人的。成人的创新是创造出人类前所未有的东西,而幼儿的创新指凡是做出来他们所未知的事物都属于创新。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该根据幼儿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创新点,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概括来说,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方面,三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绘画教育主要侧重形象创新。在进行绘画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积极引导,比如教幼儿画一个小兔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情境“小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同时,让幼儿唱关于小兔子的儿歌,讲讲跟小兔子有关的故事。调动起幼儿对小兔子的兴趣,进而再提出问题,“你见过的小兔子是兔妈妈、兔弟弟还是兔妹妹…他们是什么表情,在干什么?”。先给幼儿指出兔子的基本特征,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见到的小兔子形象、表情、动作进行想象创作,使每个幼儿都能画出属于自己的小兔子,整个情景创设与问题引导的过程都需要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因此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的过程。

  手工则侧重于材料创新,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幼儿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比如可以让幼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塑造出可爱的动物形象,比如用毛线、毛球来做出小动物,也可以用纸折成杯子,笔筒等立体造型。而且同样的一个形象,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塑造出来。

  美术欣赏则应重点让幼儿欣赏具有童趣、符合幼儿心理世界的美术作品,如上海胡小舟的“在月亮上荡秋千”,在欣赏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儿童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并且引导幼儿表达他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提出新的创意,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美术教育的途径

  美术创新是在一定的视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自然、社会生活是幼儿视觉形象的源泉。幼儿在封闭的教室里是难以有创造力的。因此,定期组织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有机会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看、嗅、听、尝、触摸,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此外,幼儿美术教育是审美的启蒙教育,同时也是德智体等多方面启蒙必不可少的辅助教育,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所以,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美术活动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美术活动必须培养观察力,从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锻炼记忆能力,对智力开发大有意义。美术活动考虑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和需要,如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较低,这时幼儿绘画主要侧重于轮廓的勾勒和物体造型。随着幼儿水平的提高,再引导幼儿逐步关注到细节,如衣服的纽扣,头发的样式等。美术活动使幼儿热爱生活,关心周围的事物,陶冶情操。幼儿在体育、智育、德育方面的发展又促使幼儿进一步去爱美,发现美,创造美。http://www.17net.net/总的来讲,这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

  (四)美术教育的方法

  创新往往是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完成的。教师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不要用简单的是非标准来判断幼儿的作品,而要多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

  比如,“加一加”即教师提供一个基本的图形或场景,启发幼儿来补充完整的画面。例如,教师在纸上画一个圆形,然后幼儿可以自己想象,画出一个成型的图画,如可以画出气球、苹果、车轮、太阳、救生圈、表、皮球、盘子等;“变一变”即改变、改组物体的颜色、次序、形状等,如儿童画出长着香蕉皮的苹果;“联一联”即考虑把物体联结起来,而出现新的用途;“学一学”即学习或模仿某些事物,以便移植其用途;“代一代”如用五颜六色的蔬菜汁代替颜料来作画;“搬一搬”,如利用废旧材料做手工艺品,以发现其别的用处,运用废旧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结语

  人类因为爱美,而创造美。美与创造从来就是不分离的。美术教育既是儿童审美心理的需求,又是成人追求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儿童身上的投射。而成人世界与幼儿心理的差距使得教育时常成为儿童追求美与创造的羁绊。教师如果能在美术教育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心理世界“减一减”,把世俗的标准“变一变”,向幼儿“学一学”,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美术创作环境,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这样也必会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育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