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例,通过对该街道文化礼堂建设现状、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现状的分析,运用已经在实践证明有效的一些教育服务模式,取得了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一些选择途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农村文化礼堂;探索与实践
一、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现状
(一)文化礼堂定位
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文化礼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礼堂,一般指的是举行典礼或者是聚会的厅堂。在古代,人伦教化、讲学论道的“明伦堂"被认为是最原始的礼堂。到近代,相继出现的宗族祠堂、乡村礼堂也扮演着礼堂的部分角色,村民议事、解决纠纷、教化后代、承办讲座、各种典礼、联欢、电影、追悼等各种活动都在祠堂内进行。90年代起,人口开始快速流动,礼堂的功能越来越弱化,置身于城市化的浪潮下,因公共文化生活解体导致农民的精神日渐空虚,乡村面临的文化危机也日益严重,文化建设刻不容缓。2013年,浙江省首次把“文化”和“礼堂”结合起来,在经济相对富裕、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村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那么,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到底应包含哪些内容,农村文化礼堂该怎样定位呢?文化礼堂应该通过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打造一个集科学技能普及、思想道德教化、娱乐活动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最大限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新建成的文化礼堂一般兼有礼堂、讲堂以及文体活动场所等诸多功能,严格执行“五有三型”(“五有”即有场所、有队伍、有展示、有活动、有机制,“三型”即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基本标准,按照“两堂五廊”(“两堂”指的是礼堂和讲堂,“五廊”则村史廊、艺术廊、民风廊、励志廊和成就廊)的设计模式所建的或综合一体式或分散组合式的文化场所。
文化礼堂要定位在“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要求,要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主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揚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
(二)文化礼堂建设现状
西坞街道地处奉化区东郊,距区中心8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街道辖区面积111.7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94万人。自2013年起,西坞街道陆续建设了20个农村文化礼堂,占全部25个行政村(社区)的80%。另外,为了工作需要,还建设了宁波兴明液压器材有限公司等5个职工文化礼堂,进一步拓展了文化礼堂建设范畴。
有的村还将文化礼堂与村民讲堂相结合,根据自身的产业、环境、人文等特点,确立了颇具特色的”村民讲堂”名称。如金峨村叫“金凤讲堂”、蒋家池村叫“绿池讲堂”、山下地村叫“三和讲堂”、四维村叫“四维讲堂”、税务场村叫“正廷讲堂”等。每个文化礼堂建立了相应的负责人和联系人,且做到“有班子(领导)、有牌子(名称)、有票子(经费)、有房子(教室)、有方子(方案)、有师资(教师)”等要求,为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现状
西坞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担任着总体协调和组织实施的重任,教育资源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相对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我们街道成人学校在开展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中,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及街道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成立了由教育局为主导、街道协助、成校负责、村干部配合的“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管理、指导、计划部署和监督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成人学校,落实专职人员,协同每个文化礼堂联络员,负责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与协调工作。
2.比较优质的教学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有在编专职教师6名,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称,兼职教师38人,主要由能工巧匠、相关专家、村干部与村民代表等组成。专职教师主要由成校教师及社区工作者组成;能工巧匠由具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担任兼职教师,如村中的花木种植大户、营销专家、水果种植能手等;相关专家主要邀请科协、农林、法院、教育局、文明办、公安局、妇联、妇幼保健所等单位理论骨干和专家学者,也包括宁波社区教育讲师团、电大教师等。
3.基本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学校有48台计算机的机房一只,可同时容纳80人培训的大教室一只,有近2500册图书的图书室一只,小教室、实训室、阅览室、档案室各一只,触摸式教学一体机2台,移动投影仪一套,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设备若干,还有烘培器具和母婴护理等实训设备各一套。
4.相对频繁的教学培训活动。近几年,西坞成校进文化礼堂教学培训活动相对频繁,仅2018年度就开办了74个班,先后培训村民18667人次,其中双证制高中3250人次,扫盲1080人次,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安全培训2203人次,花木、杨梅、灵芝农技培训824人次,家政服务937人次,老年人健康、越剧、二胡等教育31班5473人次,使一大批农民掌握实用的生产技能、安全知识、社会生活常识、才艺技艺、家政服务等知识。
二、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各种特色做法实践
在近几年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一些特色做法,使我们的工作得心应手,同时也为兄弟单位提供了一些样板。
(一)“网格化布局、网络化工作”模式彰显新时代特色
根据西坞街道社区教育特点,经过多年实践,由2017年提出了“网格化布局、网络化工作”的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新模式。所谓网格化布局是根据地方需求进行差异化布局,在全街道20个文化礼堂,有特色、有侧重、不重复的进行讲堂分工,分别布点了11个市民学校、6个社区生活E站和社区图书室、8个文体活动室等作为活动阵地,培育了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各级各类教育产品,形成了“区社区学校、街道社教中心、村民讲堂”的社区成人教育三级网络。所谓网络化工作是指将网格化布点的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由西坞成校进行管理和调配,形成一个教育阵地网格化、教育内容特色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新格局。通过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了联动服务,化解了影响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使社区成人教育焕发蓬勃发展的动力,彰显了新时代特色。
推荐阅读:教育部课题可以出版专著结题吗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