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基路面作为道路工程的核心构成部分,保障其整体质量才能够给行驶车辆提供舒适性、安全性,保障项目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路基路面检测期间,要理清工作的侧重点,将公路路面基的施工要点明确起来,后期在施工建设、运维保养期间才能明确侧重点,为后期的公路工程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对此作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的分析探讨,以期能够给从业人员带来积极借鉴参考。
本文源自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2):148-149.《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报刊出版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应用》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道路交通运输产业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在项目工程管理期间,将路基路面检测技术有效应用起来,能够确保各项工作稳定开展,因此施工单位、管理部门还需做好技术应用,将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不断提升,并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保障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更好的满足人们在日常出行、贸易往来等方面的需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之下,给产业发展进步奠定良好条件。
1、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检测技术应用价值
在道路建设期间,保障项目工程质量,能够提升道路工程的平整性、舒适性,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基础条件,提升车辆行驶的舒适度。路面路基的质量对项目工程有决定性的作用,利用检测技术并配合相应的质量管控方法,就能够将道路工程的价值作用全面提升,工艺流程设置更为合理有效。因此企业单位要明确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建设的价值影响作用,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做好道路工程质量管控[1]。
从路基路面检测技术应用实际来看,这项工作是贯穿始终的,也就是说该技术应用的针对性较强,需要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道路使用或道路质量管理期间,都需要对该技术应用保持高度重视的状态。因此需要根据路基路面检测技术应用要点,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方式方法,做好道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控引导,确保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计划目标稳定开展。
2、公路路基路面检测技术手段
道路工程施工建设期间,路基路面检测工作也是项目建设期间所不能忽视的基本环节,因此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需要将检测技术有效应用起来,首先是保障路面的平滑性与平整性,其次就是将公路运营的安全性不断提升,进而降低公路的出行安全事故,现如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2.1铺砂检测技术
在道路工程建设期间,利用铺砂检测技术能够更好的判断路基路面的质量。该技术在实践应用期间,最终获得的检测数据精准度、可靠性都比较强。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在实践期间,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变化,由此对路基路面的结构进行判断,找出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现如今铺砂检测技术在路基路面检测期间的应用范围较大,数据信息分析期间,配合应用TD评估法。
2.2核子密度检测技术
核子密度检测技术应用期间,需要配合核子密度检测仪完成各项操作。该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就是对路基路面的密度进行判断,了解检测路段的密度变化之后,避免该路段发生混凝土的离析,防止这类病害问题逐渐扩大化。利用核子密度检测仪进行公路路基路面的检测,技术应用效率较高,在检测期间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公路损伤的问题。从现阶段的公路建设产业发展实际来看,该技术已被界定为无损检测技术的构成部分[2]。现如今在道路工程建设期间,如果利用沥青材料,通常材料应用会相对较为集中,但在这种情形之下,核子密度检测仪也会因为基础材料的影响,而产生一些错误的数据信息,所以要结合项目建设质量,利用其它方法推进项目建设。
2.3观察检测技术
在项目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对路基路面应用情况的检测,最常用的是观察检测技术,该技术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实践工作期间,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施工人员,普遍会利用观察检测技术,观察路基路面是否出现混凝土离析的问题,进而采取下一步管控措施方法。在该技术应用期间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比方说不同的检测人员的判断依据有所不同,最终获取的数据信息质量不能保障。
2.4灌砂检测技术
该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检测路基路面的密实度以及压实性,在该技术应用期间,需要明确检测核心避免混凝土泥浆灌入到路基路面之中,因此需要将泥浆分布情况进行推测,保障最终各类数据信息的精准性。该检测方法在施工现场就能有效落实,技术应用的便捷性、实效性相对较高。但在该技术应用期间,要对灌砂这项操作进行管控,要保证灌入砂浆的整体质量,这样后续的施工建设质量,才能在技术的支持下得到良好地方保障,避免对接下来的施工建设操作带来不良影响作用。
2.5红外摄像仪检测技术
在公路路基建设期间,不同的施工建设环节对技术应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项目建设期间,混凝土浇筑、运输、摊铺以及压实处理,不同的位置技术应用的标准不同,所以在混凝土摊铺处理期间,控制压实技术应用环境的整体温度,保障技术应用效果。如果未能考虑设备对路基路面压实处理的适应性,则很有可能会因为设备体积问题而导致相应温差的出现,这种情形之下路基路面混合料离析的问题就会出现。在这种情形之下,路基路面检测技术应用需要做好局部判断,控制这类问题的扩散化。在项目建设期间,混凝土运输车或者摊铺机应用期间,做好路面摊铺部位的管控处理。就目前温离析的问题,获得信息数据之后,就能够将摊铺压实处理的问题进一步管控,控制路面离析的情况。
2.6贝克曼弯沉检测技术
贝克曼弯沉检测技术应用,能够将汽车的车轮荷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确定荷载之后道路工程表面的垂直变形问题找出,此时就可以判断道路工程的抗压强度。在时间工作期间,贝克曼弯沉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测点,测点之间的距离通常会控制在60cm左右,行车道上选择相应的测点,并将测点的里程、位置等进行判断。还有就是将弯沉仪的测头进行调整,确保在测量期间能够保障测点固定到位;在检测期间要指挥车辆缓缓的前进,当达到最大位置之后再获取各类数据信息,通过读数将数据搜集应用起来。利用百分表配合相应的检测工作,确定路面变形量之后,在路面最大值之时将数据读取,等指针反向转回的时候,再读取第二个数值。通过公式以及计算软件等将回弹弯沉值确立,精度要达到毫米级别。
3、道路工程路基质量控制的相关举措
3.1优化项目设计方案推进施工建设
公路工程建设阶段对各类专业技术都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之下,由于现代产业发展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逐渐增多,为保障施工建设能够满足项目工程的目标要求,在时间期间需要将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深刻,使之能够与后期的路基路面检测技术应用相契合。在项目建设期间,将科学、有效的公路路基建设方案确立起来,避免项目建设进度受到影响是基础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审查在施工建设期间所需应用的技术手段,以及工艺流程。在设计期间做好公路路基路面的调查研究,将相应的影响因素有效管控到位,此时施工方案有效应用起来,在检测期间遇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设计方案,也需要对施工管理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做好施工方案可行性、针对性的研究,避免各类方案成为一种形式,最终在项目建设阶段未能有效应用起来,如果现场遇到变更问题也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按照项目施工建设实际要求,要认识到任何施工建设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且在项目建设阶段总是会遇到各类问题。如果施工建设期间与目标方案存在误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控制经济投入,就能够在保障施工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前提之下,不断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3.2路基路面压实度、平整度有效保障
在进行项目施工建设期间,根据道路工程实际情况,将路基路面压实处理的要求确立起来,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在路基路面施工期间,需要利用仪器设备对路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得出路面的孔隙率相关的数据信息。在施工期间最好是利用压实处理工艺手段,施工阶段需要保障温度条件,并确定碾压参数,而不是盲目的根据实践经验进行判断,经过这样的技术管控引导,最终的碾压参数合理化,能够控制施工材料的离析问题[3]。还有一方面是路面的平整度,该环节直接影响过往车辆的驾驶体验感以及安全性。因此在质量控制期间,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需要合理利用摊铺设备,控制沥青材料的厚度保证其均匀度,当碾压技术与摊铺工艺结合应用起来,公路路面的平整度提升,能够保障其整体质量。
3.3路基路面质量管控工作
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做好路基路面质量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将原料的大小进行控制,如果原料的径粒太大更容易导致离析问题。控制原料径粒需要与摊铺厚度进行匹配,这样才能保障其应用价值。在原材料应用管理期间,首先要将原材料进行摊铺堆放之后完成质量管控,这样一来颗粒较大的径粒就会在应用期间,通过堆放处理完成第一次筛选,这一类材料未能应用,就会控制混凝土离析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在原材料装运以及卸载期间,为避免急停、急转的问题而导致原料离析,在摊铺期间需要尽可能的保障原材料的连续性,后期进行路基路面检测,其整体质量提升,能够更好的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4、结束语
道路工程建设期间,为保障其整体质量,必然要将路基路面检测技术有效应用起来。在实践期间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在施工阶段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将路基路面的检测质量不断提升,这样一来就能够给人们在交通运输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条件,对达成产业可持续化发展有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松年.路基路面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00(034):781.
[2]顾瑾.路基路面检测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7,000(005):244-245.
[3]刘良珍.浅谈路基路面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000(001):134.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