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交通作為城市发展的基础功能,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也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车位少停车难停车乱、道路资源占用严重、公共交通供给不足等交通“城市病”。分析其成因,或受路网结构不合理、公共空间规划建设不足、人口职住结构分布不均衡、政府交通管理履职不到位、交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公众交通意识淡薄且出行行为不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破解交通“城市病”,应规划先行,构建与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地位相适应的协同治理机制,重点落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交通“城市病”;交通管理
一、引言
2018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西安获批成为第9座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国家城镇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核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其在区域范围内强大的服务、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1],不仅需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城市建设力度,更应从“管理”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竞争力,有效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而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负面效应为特征的“城市病”就是城市“超载状态”状况下的集中体现,其中以交通“城市病”最为典型。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基础功能,交通既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地位[2],还关系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为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等建设目标。在落实《纲要》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城市居民对于交通状况的感知、出行选择偏好和需求,借助交通大数据的分析,多维度客观反映交通“城市病”的现实状况,从而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出行环境、规避交通发展中的不足,破除城市发展中的交通“城市病”,全面提升城市整体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符合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交通治理体制机制,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西安市交通“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基于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地位,城市建设过程必然耗时长且难度大[3]。西安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人文中心和交通枢纽,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虽已取得了较大的交通建设成就,但仍存在着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诸多因素。结合2019年西安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官方微信“西安交警”中有关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的数据资料,以及针对西安市主城区居民《“城市病”环境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和对西安交通状况感知》的问卷调查,基本梳理总结出西安市目前交通“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一)城区交通道路拥堵
交通拥堵是世界性难题,在现代中国也是由来已久,许多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都有出现。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城市应有功能的发挥,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4],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019年7月,《2019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对外公布了中国50个主要城市交通大数据监测结果:西安在第二季度的中国“堵城”排行榜上位列第12位,较为靠前。其中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1.779,即高峰出行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1.779倍,高峰平均行车速度24.01km/h;4月成为该季最拥堵的一个月,4月28日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高达2.28,成为该季最拥堵的一天,每日晚18:00则是一天中最拥堵的时刻。根据对西安市居民交通状况直观感知的调查,22.99%的受访者对目前西安市的交通状况表示出“不满意”,表示“一般”的占49.71%,位居调查选项占比的前两位;在问及西安城市交通目前存在的问题时,69.4%的受调查者认为“道路交通拥堵”是一类较为严重的问题;57.33%的受调查者将拥堵程度评价为“比较拥堵”,20.26%认为“非常拥堵”。可见道路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已成为西安广大市民生活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从西安市目前拥堵状况的空间分布来看,人口的高密度与拥堵空间分布区域基本一致。通勤日早晚高峰时段拥堵路段多集中在西安明城墙护城河与二环之间、二环与三环之间发展较为成熟、人居密集的区域。其中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作为西安市主城区的所在地(如图1),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区(县),每平方公里内常住人口均高于2万人。特别是西安市老城所在的莲湖区,是目前主城区拥堵最严重的区域,早晚高峰路上行车所花费的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2.09倍,高峰行车速度为19.88km/ h,居各区之首(如图1、图2)。其次为雁塔区、长安区、未央区和灞桥区4个行政区[5]。以位于城南的雁塔区为例,在功能上属于西安市的文教区,高校科研院所林立,对人口的吸引力自然不容小觑;而2014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北迁之后所座落的未央区,是目前市行政中心新的所在地,亦是地铁轨道线路重要的交通枢纽站,能够在空间上迅速集聚大量人流,也成为城北最拥堵的区域。
(二)车位少、停车难、停车乱
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使得西安迅速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增长中心[6],协调辐射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功能日益凸显出来,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也让城市承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公安部2020年1月最新统计数据,西安市以343万辆汽车保有量位列全国第八位。相较于数量“井喷”的机动车保有量,西安市停车位的供应量与车辆保有量之间的差值却在日益扩大,停车资源总量显得尤为不足。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曾于2016年12月起开展过为期4个月的停车专项调查,调查显示,2017年西安市约80%的车辆集中在三环以内,约200万辆。三环内共有各类停车场13798个,停车位1080780个,停车位缺口高达102万之多[7]。西安市三环内(主城区)机动车停车位配比仅为1:0.54,与国家发改委曾公布的我国大城市汽车与停车位比例1:0.8,发达国家1:1.3的比例都相差甚远。据《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许多大城市都面临愈发突出的停车供需矛盾,传统停车场已不足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西安以0.85的停车难度系数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成都、武汉、长沙 [8],且远远超过了北上广深。“车位少停车难”自然也成为西安居民所关注的又一热点问题,71.84%的受调查者都表达出因出行困扰所带来的不满情绪,甚至认为这是比交通拥堵更为严重的交通“城市病”。因“停车难”自然导致“停车乱”,这种现象时常出现在西安市南北中轴线等多处主干道路段,也屡屡见诸媒体报道,成为交警管控和执法的重点问题。既严重影响了西安城市交通环境和市容,也成为困扰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和交警执法的顽疾。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