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9-02-13
简要: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高能耗的公共建筑物,为了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公共建筑设计环节中必须考虑这一要求。本文分析了公共绿色建筑的提出背景,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高能耗的公共建筑物,为了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公共建筑设计环节中必须考虑这一要求。本文分析了公共绿色建筑的提出背景,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设计方法、设计因素进行了详述,并对我国的绿色公共建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主要涵盖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综合布线、系统集成、智能照明、居住小区智能化、安全防范、火灾自动报警、数字控制、机房工程、防雷接地和计算机应用以及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专项应用、基础技术等相关专业。

  1研究背景

  1.1环境因素

  当今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全球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变成了人类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涉及建筑建造的能源的急剧减少及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同样也使得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人类对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强。

  1.2绿色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资源消耗的速度十分之快,我国的资源、能源现状不容乐观,能源消耗率高、使用率低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特征。随着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出台,高能耗的公共建筑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绿色建筑概念的形成较晚,但是在正式形成之前我国就提出了“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规定。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表示,要全面推广建筑节能,制定了相关的节能、节材、节水的标准并且强制推行。“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重点就是建筑节能。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目的就是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2012年,我国相关部门对建筑物绿色改造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3评价方法

  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的场所,绿色建筑要求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公共建筑作为人群较为密集的场所,对绿色建造的要求则更高。绿色公共建筑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绿色建筑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大量定量指标的定性设计,使得评价结果的偏差加大。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统一定量评价指标,从而解决绿色公共建筑的评价问题。

  目前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基于专家知识的主观评价法,即定性评价法;第二,基于统计数据的客观评价法;即定量评价法,第三,基于系统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即综合评价法。不同的评价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定性评价方法适用于战略层次的决策分析对象,难以量化的大系统和简单的小系统。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节约时间,但是由于主观性比较强,当多个人决策时结论难以确定。

  定量评价方法适用于易于用数字来评价的对象。这种方法量化的标准较为简单,但也因此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考察较为困难。

  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引入权重的概念,评价指标更具科学性,可以有效防止不正当行为,但是当指标集较多时,可能造成评价失败的现象。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4设计因素

  设计行为具有以下几种性质:精神性、目的性、指向未来性、创造性、适应性。建筑设计应当是多元的、开放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多重的。

  4.1场地功能因素

  公共场地现存的树木、古建筑及其他有价值的物品在进行设计时都应当进行保护,使之得以保留或者成为新建筑中的一部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相关场地进行安全性检测,必须满足国家的要求,这既是相关制度措施严格实施的表现,也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表现。公共场所的功能较为丰富,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交通区域、休闲区域、景观区域等分开规划,同时又要注意方便民众的生活,使之有序的衔接。

  4.2场地节水因素

  公共建筑场地的水源现状决定了用水规划、供排水系统的规划、用水器具的选择,因此,要对传统的水源进行详细调查与估算,从而决定相应的设计环节。此外,对于下雨天气公共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在场地内可以设计相应的雨水收集、处理和再利用的方案,减缓用水紧张的压力,同时也不给居民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

  4.3场地绿化因素

  出于环境保护的国策,我国的绿化面积正在不断扩大,绿色公共建筑队绿色的要求自然更高,绿色公共建筑可以通过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增加绿化程度。建筑物屋顶绿化可以增加绿化层次与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并且挖掘更多的场地。建筑物垂直绿化的增设可以增强建筑物空间绿化的多样性,改善并调节建筑物的室外环境。绿化植物的选择应当选择成活率较高的物种,同时尽量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4.4室内因素

  建筑室内的功能必须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未来可能会有因功能改变而发生的空间调整,因此,空间的划分要灵活,可变换空间的要达到30%以上。横向既要有公用的大型区域,同时也应当有小型的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纵向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扩展并延伸现有建筑的空间容量,如地下空间。室内设计与装修应当一体化,节约建筑材料,杜绝噪声污染,节省能源及社会劳动力。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且繁杂的工程,既关系着当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未来子孙的生活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反馈性、整体性、共生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充分采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对废弃土地、未开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在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增强与周围建筑的协调程度。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充分应用绿色的策略,同工作团队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基于社会网络,对各种设施、工具进行动态评估,将科学的设计方法应用与整个设计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