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桥墩为独柱式墩的两跨连续梁桥,当中间独柱墩采用板式橡胶支座,而在两端伸缩缝处采用滑板支座时,在横向地震下,可能在中间独柱墩上产生较大扭矩。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分析了这种情况下的横向地震反应,并提出了设计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桥梁建设》现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主管,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出版。《桥梁建设》主要报道和交流我国桥梁工作者在科技、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探讨,重点突出桥梁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设备、新材料及最新科研成果,为读者提供相关的技术、经济信息。
在公路工程中,预应力T形梁与空心板等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先简支后连续型连续梁桥中。当上部结构采用这种板式或肋梁式结构时,一般在其中间各墩上采用板式橡胶支座,而在两端伸缩缝处采用滑板支座,这主要是基于温度效应的考虑,并且目前国内大多数设计院的 设计人员们已经有意无意的公认这种支座布置方式。但是,这种支座布置方案,在应用于两跨连续梁桥,并且中间桥墩为独柱式墩时,就可能在抗震上出现不利的受力情况。下面就存在的问题以某预应力T形梁连续梁桥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并由此得出结论。
一、存在的问题
以某预应力T形梁连续梁桥为例,取其端部的一联,该联为两跨,其跨径为(29.5+29.5)m,一端为桥台,一端为过渡墩,中间为(200×150)cm(宽×厚)独柱式墩。中间墩顶设置板式橡胶支座,桥台与过渡墩处设置滑板支座。桥址处地震设防烈度为9°。
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建立的抗震分析模型,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桥墩、支座、桥面梁等构件,计算得到前3阶振型及其振型频率。值得注意的是,该桥的第1阶振型既不是纵向振动,也不是横向振动,而是扭转振动。这是由于两端桥台与过渡墩上的滑板支座抵抗力太小,不能有效约束全桥的扭转变形。全桥的抗扭刚度主要由中间独柱墩的自身抗扭刚度承担,而独柱墩的自身抗扭刚度是有限的,因此,扭转振动上升为第1阶振型。
对该桥在顺桥向输入地震,反应谱分析得到独柱墩底的顺桥向弯矩M及扭矩T。相对于弯矩M,其扭矩T很小,这是因为在顺桥向结构是对称的,输入地震时很难激励其扭转振型。对该桥在横桥向输入地震,反应谱分析得到独柱墩底的横桥向变矩M及扭矩T,可见在横桥向由于结构不是完全对称,其第1阶扭转振型被激励,而两端的桥台与过渡墩上的滑板支座不能承担多少抗扭能力,主要由抗扭刚度相对比较大的独柱墩承担扭矩。因此,在数值上,扭矩T达到弯矩M的4倍以上。而在一般的桥梁抗震分析中,扭矩一般比弯矩小2个数量级。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扭能力一般不强,在如此强大的扭矩作用下,独柱墩底易发生弯扭破坏。由于墩底与墩顶的扭矩相等,也可能独柱墩顶外侧板式橡胶支座先被剪坏。而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对于板式橡胶支座梁桥的顺桥向、横桥向抗震计算均有相关的规定,然而,这些规定没有考虑结构的扭转效应,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板式橡胶支座是可以适用的。但在上述某预应力T形梁连续梁桥为例情况下,全桥的整体扭转效应显著,且主要由独柱墩的局部扭矩抵抗时,规范给出的计算式是不能完全适用的,应通过空间计算解到这些局部扭转效应。如果直接套用规范公式,仅仅只进行桥墩的抗弯、抗剪验算,而忽略抗扭验算,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改进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分析起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上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滑板支座不能提供桥台、桥墩与上部的有效联结,因此,一方面,可考虑在两端的伸缩缝处,滑板支座改为板式橡胶支座,加强桥墩和桥台与桥面的联结,通过两侧的桥墩和桥台来抵抗整体扭转效应,以保证独柱墩墩身与墩顶支座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将独柱墩改为双柱式墩,通过双柱的相互共同整体作用抵抗整体扭转效应,以减小墩身的局部扭矩。实际设计时,可采用上述其中一种措施,或两种措施同时采用,来解决扭转问题。
将上述某预应力T形梁连续梁桥的滑板支座改为板式橡胶支座,重新计算。在横桥向输入地震,得独柱墩底的横桥向弯矩M及扭矩T,通过计算得知在改为板式橡胶支座后,横桥向的刚度提高,独柱墩底的反应弯矩增大,但是扭矩反而减小了约50倍。可见将滑板支座改为板式橡胶支座有很好的效果。由于该联长度不大,由此产生的温度效应也是容易调整的。如果不改变支座,将上述桥中间的独柱墩改为双柱式,对该桥在横桥向输入地震,计算得双柱墩底的横桥向弯矩M及扭矩T,计算得知在改为双柱式墩后,尽管横桥向的刚度提高,独柱墩底的反应弯矩增大,但是墩底的扭矩仍然减少很多,在数值上比弯矩要小2个数量级。
三、结论
两跨连续梁桥,中间桥墩为独柱式墩,并采用板式橡胶支座,而在两端伸缩缝处采用滑板支座时,在横向地震下,可能在中间独柱墩上产生较大扭矩。在设计这种桥梁时,应特别注意验算独柱墩的抗扭能力,及独柱墩顶外侧的板式橡胶支座。为避免结构的这一不利受力情况,可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取代两端伸缩缝处的滑板支座,或将中间独柱墩改为双柱式墩。
参考文献:
1、《桥梁抗震》,范立础,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