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但针对某一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取了京津冀地区1989-2014年的进出口数据和地区生产总值,对该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期望达到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国内外学者对于外贸和经济增長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介绍京津冀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现状得出如下结论:京津冀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并非十分稳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贸易拉动度数据化后并未出现单一趋势。
关键词:对外贸易;京津冀 ;经济增长
《经济与管理评论》期刊介绍仅作为参考资料,树人论文网作为展现平台,不是官方杂志社,不以期刊名义征稿论文。 如果有职称论文发表,可向在线编辑人员咨询,可以解答您的疑问,介绍适合投稿期刊,并予以期刊论文发表。
一、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早期亚当斯密通过对重商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自由贸易学说,认为对外贸易是剩余资源出路。Balassa(1978)选取了1960-1966年以及1967-1973年两个时期11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得出了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Romer,1986, 1990)在分析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时认为对外贸易可以加快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提高世界总产出水平。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对外贸易使得引入国际上的先进科技推动本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为可能,除此之外,直接引进新技术还可以节约相对落后国家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资源,把这部分资源用于新的投资,这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卢卡斯(Lucas, 1988)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来源于专业化的、特殊的、具体表现为生产者技能的人力资本。对外贸易的开展有利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国外的新科技,并以此加快其人力资本积累率的提高,最终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Dollar(1992)对92个国家1976-1985年的数据进行了OLS分析。McNab和Moore(1998)对41个发展中国家1963-1973年和1973-1985年的两个阶段的数据进行了三阶段OLS方法分析,得出了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的结论。1999年,Lawrence等人对日本和韩国的进口增长以及产业政策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部门层次上进行了检验,发现劳动生产率会随着出口的增加而上升,表明出口对其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在Cline (2004)的研究得到贸易水平和人均产出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2,这一结论说明发展中国家很有可能从全球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Kali、Mendez和Reyes(2007)对外贸结构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结构可以不依赖于贸易的水平而独立的对经济增长率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某地区的对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程桂云(2007) 利用1979-2004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分析认为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上出口和进口分别对辽宁省经济增长起衰减作用和促进作用,而且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仅存在GDP对进口的单向因果关系。
二、理论基础
人们通常将占典经济学者看作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杰出先驱,因为重商主义的学说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其论述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在古典学派的外贸学说中,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斯密的“地域分工论”、“剩余产品出口”理论及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下面就分别予以介绍。
亚当?斯密(Adam Smith)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国富论》中猛烈地抨击了“重商体系”,鼓吹自由放任,提出了地域分工理论,这是贯穿他的国际贸易学说的基本思想。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性,这种交换的倾向形成了分工,他采用了由个人和家庭推广到整个国家的方法论证了地域分工的合理性。也只有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国才能充分利用先天具备的条件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通过分工,享受到地域分工的利益。
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因为土地边际收益率递减最终会使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升,进而导致工资的上涨和利润率的下降,这样就防碍了资木积累,阻碍了经济增长.依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内涵式发展可以进免这种情况。通过贸易,可以用与原来相同的要索进行专业化生产,交换到更多的产品。进口的廉价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可以防止工资的上涨,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剩余产品出出口理论假设贸易前一国是处于不均衡状态的,即存在着闲置的资源或过剩的产品,因此,该国由封闭转向贸易之后。其原本剩余的产品或资源就不必再向其它部门转移了。同时,出口带来的收益或由此而增加的进口也没有机会成本,这将必然促进该国经济的增长。
三、结论
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笔者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利用京津冀相关经济数据,对处于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京津冀展开现状分析,实证研究和规范性分析,以期望使该地成为“承南启北”带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而该地区本身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对外贸易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无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总量分析、外贸依赖度分析以及其相关系数分析,还是从各个图表的直观感觉来讲,均认为京津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从实证方面出发,京津冀的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三个变量都是二阶平稳变量,并且三者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京津冀经济增长是出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出口贸易也是进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
本文选取了1989-2014年的样本数据,虽选取京津冀地区为对象有一定代表性,但样本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以达到最接近事实的研究结果。笔者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为研究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一些启示,由衷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2
[2] Balassa.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8,(5):181-189
[3] 马涵彬.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2010
[4] Cline. William R. Trade Policy and Global Poverty[N],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
[5] 杨继国、侯永刚.对外贸易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一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市场,2013(11)
[6]田磊,郭宏旭,邰东旭.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J]2011年第3期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