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源管理论文发表了提高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建议,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壮大,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论文对主要矿产资源利用在国际上的利用率进行了比较,并预测了2015年主要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资源管理论文,矿产资源利用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中粗钢、石油以及铜、铝、铅、锌等是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消耗规模比较大的原材料和燃料。从纵向上看,利用效率呈现上升势头;从横向上看,利用效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 6 种原材料和燃料利用效率不高,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率不高。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做大经济规模,缩小资源消耗规模,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规模,争取到2030 年,我国资源利用整体效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部分资源利用效率提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主要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
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指一个周期内(通常为 1 年),单位经济规模所消耗的矿产资源规模。同样的经济规模,消耗的资源越少,则资源利用效率就越高;反之,消耗的资源越多,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越低。
铁矿、石油、铝土矿、铜矿、铅矿、锌矿等矿产资源是我国利用效率比较高的资源,本文用粗钢、石油、铝、铜、铅、锌等原材料和燃料的利用效率来表征。原材料或者燃料的利用效率越高,则表征所消耗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越高。
(一)粗钢。
从 1991—2011 年,我国粗钢消费量从 7051 万吨上升到 6.47 亿吨,占世界消费的比重从 10%上升到46%。纵向比较,我国每吨粗钢产出从 0.54 万美元上升到 1.1 万美元,平均为 0.82 万美元,粗钢消耗相对强度缓慢下降,利用效率相对提高。横向比较,我国粗钢单位产出从相当于世界的 17%上升到 23%。
(二)石油。
从 2000—2011 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从 2.24 亿吨上升到 4.62 亿吨,占世界消费的比重从 6%上升到11%。纵向比较,我国每吨石油的产出从 0.54 万美元上升到 1.58 万美元,平均为 0.65 万美元,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横向比较,我国石油单位产出 从 相 当 于 世 界 的 59% 上 升 到92%,利用效率提高较快。
(三)铝。
从 1985—2008 年,我国铝消费量从 84 万吨上升到 1250 万吨,占世界消费的比重从 5%上升到 33%。纵向比较,我国铝利用效率每吨在 36万美元左右,没有显著变化。横向比较,我国铝利用效率从单位产出相当于世界的 46%下降到 22%,铝资源消耗相对强度在不断提高。
(四)铜。
从 1985—2008 年,我国精炼铜的消费量从 85 万吨上升到 513 万吨,占世界消费的比重从 8%上升到28%。纵向比较,精炼铜的产出从每吨 36 万美元上升到每吨 88 万美元,翻了一番;平均 57 万美元。横向比较,利用效率从相当于世界的 28%下降到 26%。
(五)铅。
从 1985—2008 年,铅消费量从24 万吨上升到 315 万吨,占世界消费的比重从 8%上升到 36%。纵向比较,从 1985 年到 2008 年,我国每吨铅的产出从 126 万美元上升到 143万美元,平均为 151 万美元。横向比较,我国铅利用效率从单位产出相当于世界的 55%下降到 20%,利用效率趋于降低。
(六)锌。
从 1985—2008 年,我国锌的消费量从 35 万吨上升到 411 万吨,占世界消费的比重从 5%上升到 36%。纵向比较,每吨锌的产出从 88 万美元上升到 110 万美元,平均为 88 万美元,利用效率没有显著提高。横向比较,我国锌单位产出从相当于世界的 46%下降到 21%,消耗相对强度在不断提高,利用效率相对降低。
二、2015 年主要资源利用效率预测。
(一)利用效率预测。
根据《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 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 2013 年 1 月 15 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的有关数据,2015 年粗钢、石油、铜、电解铝、铅、锌的需求量分别为 7.5 亿吨、5.4 亿吨、970 万吨、2400 万吨、620万吨和 720 万吨,世界 GDP 和中国GDP 分别为 78.08 万亿美元、9.98 万亿美元,相应原材料利用效率分别见表 1。
综合起来,到 2015 年,6 种原材料和燃料利用效率比目前均有较大提高,但与目前世界平均水平比较,除石油外,仍然差距较大,提高利用效率任重道远。
(二)提高利用效率的总体思路与实现途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做大经济规模,缩小资源消耗总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主要途径是转方式、调结构、靠技术、优布局、挖潜力,争取到2030 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资源消耗总量达到峰值区间,其中粗钢等消耗大的部分资源在 2020 年达到峰值区间。此后,资源消耗规模进入平台期,逐步进入下降通道。
一是转变资源的利用方式。从粗放利用型向集约利用型转换,从有水快流型向细水长流型转换,从低端产品型向高端产品转换,从开环型向闭环型转换,从主要依托国内市场向依托全球市场转换。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是促进资源利用观念的转化,即从低成本利用资源向全成本利用资源的转换,从依托制度保护向依托市场竞争转换,从重视资源本身向重视经济效益转换。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从高资源密集型向低资源密集型转化,从产能过剩型向产能适度型转化,从贸易失衡型向贸易平衡型转化,从小规模分散型向大规模集聚型转化。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化,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化;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拓展型转化,从低端低值型向高端高值型转化。
三是依靠技术突破。技术突破可以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巨大跨越,要开发利用新型开采技术,降低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损失,加强对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产业链接技术、回收再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四是优化布局。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禁止开发地区的矿产资源坚决不开发,适度开发地区的矿产资源据点开发,重点开发的矿产资源深度开发;优化开发地区综合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后的资源按照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按照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地域生产综合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五是挖掘潜力。依靠科技挖潜力,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加强共伴生资源的多元利用、梯级利用和高值利用,发展综合利用。依靠工艺挖潜力,优化工艺流程,加强流程再造,实现闭环生产。依靠管理挖潜力,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扩大管理幅度,延伸管理深度,提高产品档次,提高服务质量。
三、措施建议。
(一)坚决削减淘汰过剩产能。
坚持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消化和转移一批过剩产能。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逐步实现非资源型产业对资源型产业的替代,从高资源消耗型向低资源消耗型转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产业关联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通过整合、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增加投入,突破技术瓶颈。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投入机制,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扩大新技术、新产品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修改完善落后于发展实际的技术标准。
(三)优化来源结构。
提高利用国外资源的比重,制定完善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支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广泛参与国际间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重组活动。鼓励进口国内紧缺资源和产品,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及初级深加工产品出口。
(四)限制资源消耗过快增长。
实施资源消耗增长总量控制制度,研究制定资源消耗零增长的时间表。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若干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示范基地。鼓励矿山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矿产资源、再生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推荐期刊:《四川水泥》(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四川省水泥协会主办。是专门报导水泥工业实用技术及经验的地方水泥技术系列期刊,设计精美、丰富实用,因此倍受我国水泥工作者欢迎,读者对本刊的评价是“实用性强”。本刊向读者郑重承诺:读后无收益,年终退刊退款。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