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对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08-10
简要: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对血液 T 细胞亚群水平影响。 方法 选择 90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 1、观察组 2 与观察组 3 各 30 例;观察组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对血液 T 细胞亚群水平影响。 方法 选择 90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 1、观察组 2 与观察组 3 各 30 例;观察组 1 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 2 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 3 采用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治疗;对照组 30 例为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疗程均为 5 d,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 CD4+/ CD8+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 3 d 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1. 21,P < 0. 05),治疗前和治疗后 4 组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治疗前和治疗后 4 组外周血 CD8+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治疗前和治疗后 4 组外周血 CD4+/ CD8+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短期疗效肯定,两者均提升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水平。

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对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曹娟; 管敏昌; 娄召君; 沈林云; 杭金国; 王丽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发表时间:2021-08-09

  关键词: 中药外治;推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T 细胞亚群

  轮状病毒感染是波及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婴幼儿时期,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1]。 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发热,伴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蛋花样或者水样,并含有未消化的乳食,常伴有黏液等[2]。 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有效治疗, 则会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从而对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3]。 目前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通常采用饮食指导、肠道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根据脱水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4]。 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在儿科临床广泛应用,中药外治及推拿逐渐应用于儿科领域[5]。 王红平等[6]研究显示,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可缓解小儿腹泻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梁忠培等[7]研究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助于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郝瑞影等[8]研究显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液中 CD3+、CD4+ 水平降低,免疫力低下,而随着疾病的发展及转归 T 淋巴细胞亚群呈现着一定的变化规律。 本研究通过检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治疗前后血液 CD4+/ CD8+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一步了解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对血液 CD4+/ CD8+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2018 年 10 月—2019 年 10 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 下属 2 家医院(路桥医院、恩泽医院)儿内科门诊 90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中男44 例,女 46 例,平均年龄为(1. 56 ± 0. 99)岁,病程为(1. 76 ± 0. 64)d。 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制定的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9];且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湿热证[10]。 采用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为观察组 1、观察组 2 与观察组 3 各 30 例,观察组 1 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 2 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 3 采用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治疗治疗;对照组 30 例为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

  1. 2 方法

  1. 2. 1 纳入标准[11](1) 秋冬季腹泻婴幼儿,发病≤3 d,稀水便,无黏液脓血便,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制定的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湿热证;(2)大便 ELISA 快速检测法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3 ) 年龄为 6 个月 ~ 3 岁;(4)就诊前未使用过微生态制剂、抗菌素及中药者;(5)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排除标准[12](1)重度脱水、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病程 > 72 h,伴发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者;(2)重度脱水者或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3)对本研究中所有药物过敏者;(4)既往患有先天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慢性腹泻及细菌性痢疾者;(5)主动退出本研究或不能配合按规定用药者。

  1. 2. 3 治疗 3 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入院后均调整饮食、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患儿蒙脱石散(3 g × 10 包,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3045)口服,1 岁以下患儿 3 g / d,1 岁以上患儿 3 g / d ~ 6 g / d,均分 3 次用温水饭前冲服。 观察组 1 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 2 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 3 采用中药取穴贴敷并推拿治疗治疗;湿热泻以泻法推大肠及脾经,推六腑,清法推小肠,揉天枢以清热止泻;止泻贴药物组成:炒白术 15 g,炒苍术、泽泻、五倍子各 10 g,丁香、肉桂各 5 g,每次取 3 g ~ 6 g 用生姜汁调和后敷贴,清洁患儿脐部,将药糊贴在神阙穴,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日 2 次,5 d 为 1 个疗程。

  1. 2.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每天记录腹泻患儿日最高体温、大便次数以及呕吐次数;疗效判断标准[13]:显效:治疗 72 h 内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次数减少至 2 次以下;有效:治疗 72 h 后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 72 h 后大便性状及次数无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 = (显效 + 有效) / 总例数 × 100% 。

  1. 2. 5 血液 T 细胞亚群水平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时抽取 2 ml 外周静脉全血选择 EDTA 抗凝,将5 μl CD4 FITC / CD8PE / CD3PerCP 试剂加入流式管中,加入 20 μl EDTA 抗凝血,充分混匀后室温下避光15 min,加入经 10 倍稀释的免洗溶血素 450 μl,室温避光 15 min,样本溶血充分后经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商贸有限公司)检测,采用 MULTISET 软件进行分析。

  1.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正态性与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以 x ± s 形式表示,采用 t 检验,满足条件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 LSD 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 2 检验,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一般资料比较 4 组性别、年龄、病程和脱水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表1)。

  2. 2 4 组治疗前后外周血 CD4+/ CD8+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后 4 组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治疗前和治疗后 4 组外周血 CD8+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前和治疗后 4 组外周血 CD4+/ CD8+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进一步 CD4+ 和 CD4+/ CD8+ 两两比较,治疗前观察组 1、观察组 2、观察组 3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 01);治疗后观察组 1、观察组 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 01),观察组 3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前观察组 2 显著低于观察组 1(P < 0. 01);治疗后观察组 2 与观察组 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前观察组 3 与观察组 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后观察组 3 显著高于观察组 1 (P < 0. 01),治疗前观察组 3 与观察组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后观察组 3 显著高于观察组 2 (P < 0. 05)(表 2)。

  2. 3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前 3 组临床症状日最高体温、呕吐次数、腹泻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后 3 组临床症状日最体温、呕吐次数、腹泻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治疗后日最体温观察组 2 显著低于观察组 1 ( t = 2. 62,P <0. 05)、而呕吐次数、腹泻次数观察组 2 与观察组 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 1. 75、0. 10,P > 0. 05);治疗后日最高体温、呕吐次数、腹泻次数观察组 2 显著低于观察组 1 ( t 值分别为 3. 97、9. 19、4. 59,P <0. 01);治疗后日最体温观察组 3 与观察组 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 53,P > 0. 05);而呕吐次数、腹泻次数观察组 3 显著低于观察组 2 ( t 值分别为 7. 03、4. 09,P < 0. 01)(表 3)。

  2. 4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患者治疗 3 d 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1. 21,P < 0. 05);观察组 3 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2 和观察组 1(P < 0. 05)(表 4)。

  3 讨 论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侵犯小肠微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导致小肠黏膜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同时双糖酶分泌减少且活性降低,导致肠腔渗透压增高引起渗透性腹泻[14]。 黄 海 樱 等[15]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显 示, 2010 年1 月—2012 年 12 月广州地区住院和门诊的腹泻轮状病毒总阳性率为 31. 61% 。 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呕吐、腹泻严重,患儿进食困难,而腹泻可导致机体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西医临床上通常采用补液、止泻、抗病毒、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16]。 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17],主要包括湿热证、风寒证、伤食证、脾虚证等,其中临床报道以湿热和脾虚为主。 吕勤[18] 研究显示,吴茱萸、丁香、胡椒,研末后用陈醋调制成糊状敷于脐部,总有效率为 90% 。 本研究显示,由炒白术、炒苍术、泽泻、五倍子、丁香、肉桂组成止泻贴可显著减少呕吐和腹泻次数:小儿推拿疗法通过对外表肌肤穴位的推、揉、按、捏等,刺激肌表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脏腑,扶正祛邪达到治病之效。 本研究显示,采用推拿疗法可显著减少呕吐和腹泻次数,降低日最高体温:采用中药止泻贴联合小儿推拿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两者不仅操作简便,患儿易于接受,深受家长欢迎。

  血液中的 T 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发展过程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急性期CD4+T 淋巴细胞显著下降,致使 CD4+/ CD8+ 比值降低,而恢复期 CD4+T 淋巴细胞显著回升,使 CD4+/CD8+ 比值接近正常,与文献一致。 提示轮状病毒感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是引起轮状病毒肠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药外治可显著提高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水平,无法确定中药(炒白术、炒苍术、泽泻、五倍子、丁香、肉桂等)穴位贴敷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现代医学方面的作用机理,但至少可以确定中药外治可能与提升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水平有关。 推拿手法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以健脾助运、和中消导为原则。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20],推拿能使机体胃肠活动明显增强,胃肠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降低机体的应急反应,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儿童消化吸收。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推拿疗法也能明显提升外周血CD4+T 淋巴细胞水平,而且中药取穴贴敷联合推拿具有显著提升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水平,具体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中药(炒白术、炒苍术、泽泻、五倍子、丁香、肉桂等) 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推大肠及脾经、推六腑、清法推小肠、揉天枢)治疗轮状病毒感染(中医辩证湿热型)短期疗效肯定,两者均提升外周血CD4+T 淋巴细胞水平,从而使 CD4+/ CD8+ 比值接近正常,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