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发表网代理《长春大学学报》教育期刊论文征稿活动,“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综述”即为发表在《长春大学学报》教育学论文,从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研究方法、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进行综述,以此也希望更多的推动对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培养等相关问题的更多研究和深入,进一步推进和提高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的建设,以期为学校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其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影响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在黄宇翔、张强的文章中提到张维迎教授的一句话 “如果一个组织不能够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任何宏伟的战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我国当前高校教育大众化以及社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其严峻性的挑战和变革。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育的发展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开始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就业指导等。这些学生工作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去从事并研究此项工作。本文综合近几年与专业素质研究相关的部分期刊文献,从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方法、内容以及研究趋势作一归纳总结,期望能进一步促进国内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发展与研究。
一、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文献统计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变化经过了几个比较明显的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道明的3个阶段:萌芽、确立、发展。根据他的分法,今天辅导员制度依然属于发展阶段。截止写稿日期止,在知网中,用高级搜索,主题精确搜索同时含有“辅导员”与“专业素质”两个关键字的文章共173篇。从1994年到2000年分别为1篇。2001年到2004年为空白期。在2005年为2篇。2008年到2010年逐渐递增,到2010年达到最大30篇。其后到现在,基本维持在20篇左右。在知网输入"辅导员””专业素质"这两个关键字,时间不限,搜索到篇名同时含有这两个关键字文章总数为27篇,最早发表的时间是2006年。在知网输入“辅导员专业素质”关键字,主题精确搜索到的文章总篇数是63篇,最早发表的年份是2006年。其中硕士论文13篇,时间集中发表在2006年至2010年与2012年至2013年两个阶段间。从以上知网搜索到结果可见,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研究从06年后基本都是呈现一个递增的趋势,这与04年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应该有关。随着2014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相信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更加切合实际。
二、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文献概述
2.1研究方法
查阅对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文献,多是集中在理论层面去探讨。如吴广宇等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结构探析》、黄宇翔等的《试论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及其培养》等就是从理论层面去对辅导员专业素质作出探究。比较少的是实证研究,采取的方法也基本是调查问卷法,如陈秋华等的《从经验到科学:辅导员专业研究能力调查》,其中比较新颖一点的是孔祥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运用数学分析法定量研究,使得对辅导员的评价更科学与合理。要检验理论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可行性,最终依然要落实到实处,用实践来检验。所以对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促使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2.2 研究内容
2.2.1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构成
祁明、朱华珍通过对近二十年来高校辅导员素质研究内容的分析得出学界在90年代就已经开始关注高校辅导员素质,尤其是在06后后,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研究也是逐渐升温。但因为个体差异,造成对素质的分类标准各异,解释各不同。相应的,那么对于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研究到底集中在哪些方面,有何定论?张雪梅在她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中提出专业知识是构成辅导员素质的基础。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类相关学科知识一般学科知识;(2)能够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知识如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3)处理学生日常活动与党建等相关事务常识性知识。魏文刚综合相关于素质方面的文献认为:通过自我修养和社会实践可以获得辅导员专业素质,并且据此将辅导员专业素质分为四个纬度: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品德)。李世平、王小明归纳出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结构为四个纬度:职业理想、育人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同时他们指出辅导员专业素质就是辅导员在育人、服务、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育人效果,对学生未来身心发展起直接并且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集合。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构成比较多的认同是由:思想政治素质、多元知识构成、平衡的能力结构。
2.2.2 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现状
《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的指导原则、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林泰,彭庆红以清华大学为研究对象,指出其经过探索实践建立了“岗前培训、上岗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拓展培训”5个环节的培训模式。在培训内容上他们认为,在辅导员素质结构中,最需要提升的素质是专业知识素质,依次是管理能力素质与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各构成要素呈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得分较低的是团队建设与科研能力两方面。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调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班级学风建设、心理咨询方面测评分数较高,相应在职业规划指导技能、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教学技能等方面得分则偏低。
2.2.3 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培养
辅导员的工作主体是大学生,研究培养辅导员专业素质有助于推进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冯剑桥提出提高辅导员专业素质培训围绕三个重点“个人政治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来安排学习计划。卢远对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提出了几点对策:1、强化辅导员的自主发展意识和专业态度;2、丰富专业知识;3、提升专业能力;4、加强辅导员专业培训;5、开展制度建设。李杰提出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培养途径为: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健全如培训学习、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建设;辅导员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中指出应“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培训能力为重点,以创新培训方式为手段,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张雪梅认为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应该遵循目标方向性、全程性、系统性、发展性原则来完成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可见,对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集中为两方面,一是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二是辅导员自我专业素质的提升,加强自我学习,注重多元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完善与平衡。
三、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及走向
石芬芳、任婷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聘任机制、岗位培训、考核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还没有规范化的标准”例如辅导员的准入门槛的不确立,导致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候的显露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必要的人文学科的底蕴等问题。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诞生路程曲折,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多元化的管理、思想教育,这都说明,无论是高校还是国家在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与重视程度上,与时俱进。党和国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积极探讨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办法。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明确提出“专业素养提升”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提升”,并且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提出了一系列的主要任务。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基础,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也为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四、结语
随着国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明确定位,辅导员专业素质建设将趋向愈加明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相信在百家争鸣的状态下,国家对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研究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定论,规范化,对提高国内辅导员专业素质水平,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大有帮助。
推荐:教育论文发表期刊《长春大学学报》是长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1年1月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更多同类教育期刊可以咨询树人论文发表网,为您推荐!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