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阐述科技创新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入手,具体分析了滁州市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滁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创新;滁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作为新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首先来源于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2]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近年来,滁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政策体系建设为支撑,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主要科技创新总量指标均位居安徽省第一方阵,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是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滁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滁州市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效
(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截止2018年末,滁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341家,同比增加55家,企业数总量位居安徽省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2.3%,增加值总量位居安徽省第3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2件,位居安徽省第6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合计31.5亿元,占GDP比重为1.96%,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位居安徽省第5位。
(二)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在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上,滁州市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四大工程”(科技企业创新培育工程、科技创新项目推进工程、科技人才招引培育工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工程),2018年累计出台各项科技创新政策23个,形成了“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滁州市通过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科技创新夯实了制度基础。
(三)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滁州市“双创”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围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建成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截止2018年末,滁州市新增省级研发平台25家,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总量达152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3家。在创业平台建设上,滁州市创业平台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2018年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20家。
(四)科技人才招引行动稳步推进
在引进人才上,滁州市坚持外部引进和本地培育并举,稳步推进人才招引“三大行动计划”(引博、院士助滁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招引)。“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滁州市大力实施人才招引行动,积极对接硅基材料、先进装备、智能家电、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型化工这六大支柱产业,精准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截止2018年末,滁州市成立院士工作站30家,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58名,建成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51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家。
(五)区域协同创新不断加强
在区域协同创新上,滁州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发达地区科技资源,不断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工程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大院大所”认定,2017年认定43家,2018年储备新型研发机构14家,对接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0余个。
三、滁州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滁州市部分企业因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自主创新意识较差,不注重技术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缺乏紧迫感和主动性。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技术人员、科技经费、科技项目做支撑,导致研发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不高,同时也未能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有效的科研项目对接。一些企业虽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合作层次主要停留在技术咨询层面,能够建立稳固的、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的较少。
(二)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一是企业研发平台数量相对偏少、质量不高。滁州市企业研发平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一些企业虽建立了研发机构或技术中心,但研发机构的档次不高,有成果、能发挥作用的较少。二是公共研发平台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滁州市公共创新平台数量相对偏少,与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公共创新平台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三)科技创新人才资源较为匮乏
滁州市虽实施了人才招引“三大行动计划”,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人才需求而言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仍显不足。一是人才引进难。从事生产、科研一线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缺乏能占领科技和市场前沿、能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与此同时,核心技术开发人才以及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也相对匮乏。二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由于滁州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长三角地区人才“虹吸效应”影响,本地院校培养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企业的“技工荒”现象比较突出。同时,一些企业规模小,发展空间有限,难以留住高端人才。
推荐阅读:《公路交通科技》征稿要求有哪些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