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期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成立,表现了国家对于防灾减灾工作非常重视,为了提升这一工作能力,对现有的应急救援力量以及资源进行了整合,以便能够更好方便调度和运用,助力救援工作的开展。救援资源的有效整合,也赋予了新时期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以新的内容,其中档案管理工作则是应急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一个保障。本论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应急管理部门档案管理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就加强档案应急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对相关研究者以借鉴。
关键词:档案 应急管理 对策 灾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得到很大改变。特别是新时期的防灾减灾工作,我国特别成立了应急救援保障中心,以应对新时期下应急救援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当前我国应急管理部门档案管理现状概述
根据笔者的工作观察以及对其他地区工作动态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管理部门档案管理现状并不是很理想,在档案的应急预案、应急主体、应急管理制度、应急资源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应急预案方面,一些地方针对本地区易发生的灾害性以及常见突发事件已制定了纸质版的预案,在一些灾害性实践应急上起到了不错的结果。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组织制定的档案应急预案多是在其他地区已有应急预案基础上改编的,对于本地区以及组织内部的情况并没有很好结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案的针对性。一些地区在制定应急预案的时候讲年限定在了3~5 年,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的组织比较少。
其次,在应急主体方面,有应急救援保障中心、中小型企业等,更多是由组织内部的档案人员和办公室人员着手进行,在本论文中我们更多探讨的是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目前我更多运用的是传统应急机制,如档案保护制度、电子文件版本规定等,机制需要与时俱进,满足新时期的应急管理需求。
最后,在应急资源保障方面,我國在这一方面都有固定的财政支持,从而保障了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和补充,部分地方还会每年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人员,负责管理电子档案以及安全建设。
二、加强档案应急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国应急管理部门档案工作现状,我们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建议,以提高我国档案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一)转变档案应急管理理念,实现多方协同应急
目前,我们发现档案管理专兼职人员多是采取传统理念进行应急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急管理该内容的变化,这为档案应急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思维,努力从传统被动处置的思维过渡到主动预防的思维。
在应对一些档案突发事件时,我们发现应急能力的不足不仅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推动情况恶化,为社会带来二次伤害。此时,我们必须建立区域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之间协同应急的机制,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优势和资源,共享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技术,构建出多方档案应急管理协同互助的模式,从而在多方应急管理和互助中,提升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努力拓宽各类灾害信息收集渠道,丰富应急档案内容
在一些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事件发生之后救援部门首先要了解灾区各类信息,了解以往历史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和教训,这些都会为应急工作人员的正确指挥、行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为此,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拓宽灾害专题档案各类信息的收集方式,全面掌握对本地区灾害性事件和救援工作经验,丰富本地的灾害专题档案内容。
每一次的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部和各省应急管理厅都会调动资源、利用技术设备、借助专业知识实施救援工作,我们应该建立应急管理单位内部的信息共享机制,将本地区的工作信息进行共享,此外还要积极和其他相关单位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掌握相关的档案信息,从而能够在完成救援工作之后将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和整理,为之后的救灾工作提供档案资料。
(三)以应急管理部成立为契机,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以应急管理部为基础,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内部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推进防灾减灾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当前,在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过程中,部分信息的手机和管理尚未取得法律的明确支持,加强与之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用法律制度要求各个应急救援保障中心、灾后重建单位、社会救援团体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从事档案工作。
(四)利用多种教育渠道,不断提高档案应急人员素养
应急管理人员的素养直接影响到了救援的成果,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开辟多种教育渠道,如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工作、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培训等,不断提升档案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总之,应急管理部门档案工作,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档案管理人员,都要树立一个全新理念、革新工作手段、提高自身素养,以满足新时期在应急管理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强.公共安全视角下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与服务[J].档案与建设,2016,(05):28—31.
[2]薛匡勇.突发事件档案应急管理评估探析[J].浙江档案,2014,(06):6—9.
推荐阅读:档案管理方面的著作怎么出版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