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的方案,目的是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听取京津冀协同發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信访矛盾源头的预防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便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管理科学》立足经济全球化与逐个入世带来的变化,开展各种创新的研究,给读者以启迪,为管理添新页:关注和追随全球化经济发展带来的管理革命,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研究拓空间,创学术之发展。《上海管理科学》以"与世界接轨,为全国服务"为宗旨,探索和营造中国特色的海派管理。
一、京津冀一体化的信访矛盾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唐工业基地便是中国北方的工业中心。“京津冀城市群”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但是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京津冀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和天津的双核集聚现象显著,与周边地区长期存在巨大的经济社会落差,河北大部分地区仍然以污染较重的第二产业为经济支撑。长期以来,京津冀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地域产业发展协同还有待加强,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环境较差,尤其是河北部分地区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信访矛盾源头预防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便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上述宏观矛盾,其他微观层面的矛盾也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出现,如居住在津、冀两地人才在京就业的通勤事项;相关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配具体事项;一体化进程中具体政策落实基层的若干事项。而这些微观的矛盾也与整个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息息相关,甚至成为了信访矛盾的主要原因,不少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在信访矛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整个信访事件的总体数量呈增长态势。在这样宏观微观相互连结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信访矛盾的预防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我们聚焦在人民群众的直接自身利益与关切利益上。信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涉及到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信访问题的来访人通常涉及到两个属性:直接利益相关与非直接利益相关。而上述六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纯粹直接利益相关,这一类信访问题的主体群众通常是该事件的直接利益相关人,例如“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搬迁政策”、“北京市整治‘拆墙打洞专项行动”等行动,不少相关个体户、营业者在这些政策或行动中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自己与该事件的关系是纯粹的直接利益相关。这一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以及研究价值,因此我们将该类问题列入到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信访矛盾的研究中来。
第二类为纯粹间接利益相关,这一类信访问题的主体群众通常并非是该事件的直接利益相关人,但是对事态进行关切的人群,例如:“北京市级机关搬迁政策”、“北京市集中清理建筑物天际线专项行动”等问题上。不少群体认为这样的事件虽目前与自己没有直接利益相关,但是作为居民既有责任与义务去表达合理关切,也认为这样的事件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潜在影响。作为信访个体通常是当地的居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表达人民群众的关切,这一类问题又具有一定的共性且在信访来访者构成上与之前所述问题不同,因此亦将该类问题列入到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信访矛盾研究中来。
第三类问题为混合形态利益相关,这一类的信访问题通常比较复杂,例如“北京市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涉及到整治、搬迁等多项措施,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居民关切也比较大,无论是直接利益相关还是非直接利益相关在信访矛盾的过程中均有重要体现,这一类问题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信访来访者构成上成混合态势,因此亦将该类问题列入到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信访矛盾研究中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但不可避免的是会有一个漫长的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三、研究对策与方法
(一)健全舆情的引导、管控机制
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网络具有全时、无界、互动的特点。网络社会使得整个社会的传播不再依赖于以往的媒体结构。随着公民接受政治事务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意愿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其可以在不违法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任意时间针对社会事件发表任意的言论。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推进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意见沟通,更好地服务基层。
绝大多数的群众并不会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刻就去信访,而是会先沟通,再舆论反映,最后信访,一定要抓住群众反映问题的时机,争取在信访前就将问题从源头上解决。从北京清理天际线的行动造成的社会矛盾而形成较大的舆论风波来看,正视公民的舆论监督可以有效的止损,从根源上讲,这次“清理天际线”行动是符合北京长远的城市规划的,但是在实际行动中确实发生了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些问题。为何前期的舆论铺天盖地的指责北京市政府,一定程度上是对于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关切不够,有所关切却对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回应不足,回应不及时,回应不彻底。公民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发表言论,反映利益诉求,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论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健全舆情引导、管控机制已经尤为重要,从广义的角度说,在城市规划与治理的过程中会在一些相当长的时间上有惨痛代价,但是结果被时间证明是好的,而解决矛盾又能从根源上解决信访问题。前期的批评铺天盖地却难以形成统一而又服众的回应,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而且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从当公共政策已经造成社会矛盾并且形成较大的舆论压力时,无视公民的舆论会令政府进一步被指责,进一步的削弱政府公信力。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健全舆情引导、管控机制有其必要性
(二)健全京津冀信访工作协作机制常态化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三地的信访矛盾连结性越发的突出,在北京的信访矛盾中,信访问题性质已经呈现双态势,且两种态势有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程度加深而呈现相互分离的状况。在北京信访矛盾中,呈现两种主体的状况,且这两种主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通过上文表格中关于农民的数据对比来看,农民所占主体的程度一直都是稳定的,且无论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其信访矛盾都呈现出以拆迁矛盾为核心、紧接行政矛盾与经济矛盾的矛盾分布。两种主体的融合化随着北京市的城市化发展会展现的越来越强,根据2018年的数据,农民(村民)关键词的权重依旧维持一稳定的值。通过这一数值可以展现出北京市信访矛盾中农民的主体性且与两大主体趋同性,与信访问题性质已经呈现的双态势截然不同。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我们相信主体的趋同性将越来越关联,而问题性质的离心力也将越来越强。
经过实践检验,目前信访和政府服务热线协作机制在统筹协调、判断形势、化解矛盾、维护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风险评估、信息预警、源头防控以及协调处置等各类突发事件上,三地实现了主动应对、互为支撑、协调联动、稳妥处置的目标,切实承担起了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京津冀三地有着良好的信访合作基础,在过去的几次合作中表现出了协同一体化的较大潜力。我们不应该将信访机制一体化仅限定在“重要会议”、“重要时间点”上,临时性的协作并不能满足当前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常态,建立健全京津冀信访协同常态化机制是重点。以往的联席会议总的来说还是临时性的机制,现下是应该将信访的协同机制常态化,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三地信访机制的联动,促使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信访机制的良性运转,预防重大社会矛盾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公民信访法制意识
《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该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和管辖层级,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该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
当前不少公民对于信访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还不透彻,对于越级上访、暴力上访等行为是违法行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常常处于不懂法而违法的状态。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要加强对公民教育的思想引领、从根本上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加强公民对于正确信访的认知。促进信访守法、依法信访。从源头上把握好信访秩序,推进信访的合理化与效率化发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信访矛盾风险管控。
从措施上来讲,要加大信访法治宣传力度,通过开展信访宣传月、信访法律法规镇村行、信访法治教育报告会等活动,着重加强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人民群众中所缺乏的信访法制意识,将文件精神下沉到基础对于我们的信访工作在基础平稳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维持好保护好信访秩序的重要前提。在当下,加强人民对于信访中的正确意识,促进信访思想的引领将会在信访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确实有许多不足,在风险管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改革进入深水区,随着改革的深入信访矛盾在数量上增加是必然的。而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势头。要坚持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从根源上对信访事件进行风险管控,推动京津冀协同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也会有一个漫长的各方利益博弈过程。
参考文献:
[1]夏锦鉴.浅论如何建立我国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法制与社会. 2015(19).
[2]崔冬初、宋之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纵横.2012(5).
[3]郭其云、陈震、夏一雪.基于京津冀一體化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11).
[4]刘晓春、白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21).
[5]梁昊光.京津冀一体化对首都人口规模的影响.北京社会科学.2011(1).
[6]蒋俊杰.我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现状、难点与对策.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2).
[7]回应型政府:理论基础、内涵与特征.学术研究.2009(7).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