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元素在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上的教学应用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09-18
简要:摘 要:达斡尔族歌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少数民族艺术领域中摇曳生姿。其蕴含的艺术元素,自然也具备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气质。这种宝贵的传统艺术元素,应以恰当的方式融

  摘 要:达斡尔族歌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少数民族艺术领域中摇曳生姿。其蕴含的艺术元素,自然也具备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气质。这种宝贵的传统艺术元素,应以恰当的方式融入高校艺术领域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在舞蹈表演专业上,达斡尔族歌舞的艺术元素具备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这种应用,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来说,也是一种颇具实际意义的探索方向。

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元素在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上的教学应用

  赵琳, 黑龙江民族丛刊 发表时间:2021-09-17

  关 键 词: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元素;高校舞蹈表演;教学应用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其中尤以歌舞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流传至今。达斡尔族歌舞中的艺术元素,以其严谨的科学方法,遵照客观的教学规律,通过借鉴一线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经过大胆而细致地尝试,完全可以巧妙地融入到艺术色彩较为浓郁的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艺术元素涵盖的人性光辉,如想象力本质、创造欲望衍射、审美能力互动映照等,都与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尤其是在艺术类专业的拓展性教学中,将上述元素引入,既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使得教学层次和教学吸引都得到了提升,同时在潜移默化之间实现了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弘扬。

  当然,从一种艺术上的挖掘到教学中的应用,必须经过严谨细致的辨析与甄别,最后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检验。达斡尔族歌舞中的艺术元素,可以先藉由部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训练实践进行渐进式融入,待主客观条件成熟,再将这种“融入”规范化、系统化并深入化,使之成为一门颇具特色和助益的单独课程。而这种推进,同许多新兴学科或课程一样,必然伴随着摸索与阵痛,也需要团队力量的持续支撑与反馈数据的大量对照,可谓不易也。百尺雄城起于基石,对于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元素融入高校专业教学的初始考量,恰恰是推动这一应用研究的关键一步。

  一、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元素

  遵照艺术领域的一般规律,对于达斡尔族歌舞这一表演形式中的艺术元素进行提炼与挖掘,必须与该表演形式所诞生的人文、自然环境相比照,对于歌舞来说,人性的折射、天性的释放以及情感的宣泄,主要由客观外物环境所决定。

  达斡尔族歌舞同许多少数民族艺术形式一样,有较强的即兴特征。由于达斡尔族的歌舞起源于渔猎之中,词、曲、舞往往因时因地而勃发,同时达斡尔族的歌舞都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因袭传承,一些歌舞的曲式、歌词和动作还会在传承过程中产生主客观上的变化,所以不论是在源头诞生上,还是在传继完善过程中,这种“即兴”的特征都极为突出;在乐曲当中,体现为单句体重复的曲式结构、五声调式音阶的调性特点、上下级进的旋律曲调[1]。这种即兴,因为在长时间的创作表达中散布于形式多样的作品里,带有达斡尔族固有的艺术展现手段,因而也逐渐成为一种可统计的定式。

  同时,由于达斡尔族人的居住地为北方较为寒冷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中,造就了他们渔、猎、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剽悍勇毅、自由奔放的族群特征,这自然在达斡尔族歌舞中也呈现出来。以这些背景内容为参照体系,结合音乐、舞蹈外在特性进行对比归纳,首先可以得出该民族在歌曲表达中的规律性特征:一是音律短促而调性变化鲜明;二是音强交替升高而核心音区不变;三是啸音蕴于延长音域而不显突兀。其次,在舞蹈的风貌特征上,所得出的相应规律也清晰可辨,如肢体舒展中偶现的爆发力动作、额头上扬时明显的眉目皆张、舞型衣饰协同律动所释放的豪迈气息等。

  在这些核心特征基础上,达斡尔族的歌舞也在时光的演化中呈现了多种多样的分类和特色。比如以山歌为源,在词曲是否固定上有着较为严格区分的“扎恩达勒”;从内在到外在都发展到极为完备的歌舞皆重的“哈库麦勒”,这里要强调的是,“哈库麦勒”中的舞蹈样式与类别,划分的极为严整细致,这在北方少数民族艺术形式的保存当中,是较为难得的;还有调式类型有明确分类的说唱“乌钦”[2]。

  这种直抒胸臆、活泼外放的艺术元素,既在形式上分类丰富,又在内容上传承完整,在数百年的传承中,在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捕猎、渔牧、风俗等各方面积淀了诸多体验与感悟,绽放着这一北方少数民族极具族群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光彩。

  二、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对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上的助益

  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向有两点:一是专业领域,包括知识获得、技能掌握,简而言之,理论与实践也;二是意识领域,涵盖心理承受、心态调节与道德、思想、观念的塑造,当然也包括审美能力上的雕琢。由于历史原因,在教育的整体追求上,都以考试为前提,这样就造成了意识领域教育的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当然,这个原因既有主观的人为影响,也有客观的环境必然。只注重“教”,而忽略“育”,造成了诸多教育问题的出现,高分低能和“学习机器”只是外在表象,精神信仰和正确理念的缺失才是内在的顽疾。而艺术类课程和艺术元素的融入,对人的健康情绪和良好心态的形成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从而对“美”的追求,自然会贴近“真”和“善”。

  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中,任何艺术活动的要素,都离不开对人性的刻画和描述,对各类艺术元素的需求是直接的,也是必要的。所以,艺术的相通性,最终都是指向人性。舞蹈表演专业所围绕的教学目标,即是舞蹈动作和乐曲节奏,两者互相依存,不分主次。它们都是人的思想情感、性格爱好、情绪变化或者主客观刺激下的衍生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会带有相应的、极具特色的不同种族或者不同人性的自身属性,而达斡尔族歌舞的自身属性,这种源自于北方冰天雪地下古老民族的艺术元素特征,恰恰能够为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带来足够的营养。

  (一)教学中学习视野和学习兴趣上的助益

  学习视野是我国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中逐渐被重视起来的一个研究对象,它既包含了学习组织者对学科知识的前沿展望和应用前景的考虑,也涉及到学习者自身对外延学科内容的探索和相关领域知识营养的汲取。

  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现代文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与天地自然搏击从而获取资源的条件,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直观体验。而我国无论是基础教学材料还是高等学府的教材内容,都鲜有这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所以,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在拓展学习视野上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尤其是达斡尔族歌舞当中涉及到渔、猎、牧、战等内容的艺术元素,自然带给学生极为新颖的学习视野。在舞蹈表演的各门专业课中,其实都是从舞蹈动作和乐曲节奏这两方面着手进行学习、实践的,那么在引入达斡尔族歌舞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悟,必须进行艺术元素背景的描摹与分析。当一幅幅古老的画卷,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在老师的讲解下,徐徐展开,学生们看着那些身着“果罗穆” 和“鸟形”皮质长袍的达斡尔族人围着篝火翩翩起舞[3],听着或苍凉、或悲壮、或豪迈、或激越的 “扎恩达勒”仿佛穿越茫茫白雪而来时,这种极富特点、别有洞天的场景,必然会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使其在学习动力上有明显的提升。

  这种学习动力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习动力的前提,也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项重点课题,广大高校教师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长久的、多方面的探索。时代在不断前进,生产力、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得途径也在不断变化,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然随之进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能停滞、僵化,总是要及时注入新鲜血液。而在舞蹈表演专业中,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必然会成为教学中可借鉴内容中的着眼点,尤其是这种具有即兴创作特征的达斡尔族歌舞,形式极为鲜明,在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在直接生动的多手段示范带动下,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获得更充足的动力去深入学习并研究其特点与规律。

  (二)教学中学习氛围和文化熏陶上的助益

  学习氛围究其本质来说,是对人的整体状态的探讨。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桌椅、温度、色彩、声音等客观外物因素,又比如心态、情绪、信念、文化环境等主观意识因素等。高校的学习氛围绝不仅仅是教学硬件上的设置,更重要的是营造出学习过程中的舒适感和学习欲望上的提升感。

  达斡尔族歌舞类型多样,歌曲上节奏变化较多,舞蹈曲风奔放热烈,在教师的带动下,在课堂上比较容易形成愉悦欢快的互动环境,而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会得到明显增强,学习活跃度和探究心理也会随之提升,旋律节奏和动作样式的领悟效率就会有所加强。而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场景,往往是在实践性较强的舞蹈教室或音乐教室当中,这样一来,在了解和掌握达斡尔族歌舞的过程中,借助于主客观因素上交织而成的良好学习氛围,可以不断结合舞蹈动作开展旋律辨析活动,进行更为直观上的鉴赏、体验与研究。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由长久而系统的全方位的文化熏陶所建立起来的,而文化熏陶更是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我认知的完整性和深刻性的呈现。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由于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准备艺考的因素,文化成绩要求比较低,因此在文化底蕴上是有所欠缺的,如果能通过对一种少数民族歌舞的学习而比较全面地了解该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无疑对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是有助益的。

  (三)教学中学生使命感与综合素质提升上的助益

  对达斡尔族歌舞的系统学习,会让学生逐步意识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充满自豪感,更会产生保护与传承这些特色文化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给学生们所带来的人生影响,不仅仅是保护与传承,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自信,是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所喷薄而出的昂扬气势。对于我们当代高校的大学生,尤其是对于舞蹈表演这样的纯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使命感及其后续责任感、文化自信、恣意昂扬等心态意识的形成,如果仅仅通过传统的说教进行,其效率和效果都差强人意;但是在润物细无声的少数民族歌舞学习中,这一切不仅进行得自然和谐,而且成效卓著。

  达斡尔族歌舞中蕴含的“战天斗地”渔猎思想和恶劣气候、地理环境下的乐观豁达性格,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受到心灵上的冲击和洗礼。在当代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长大,没有忍饥挨饿、流离失所和捕猎取食这样的经历与体验,又经常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干扰与影响,在十八九岁这个敏感、多疑、软弱甚至极端的情绪较为容易出现的年纪,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出现也屡见不鲜。因此,通过达斡尔族歌舞教学中的各类资料和教学引导,学生们去贴近这样一个饱经磨难与沧桑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去感受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依然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以此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辨析力,逐步培养他们开朗、阳光、勇敢和自信的品格,自然能够在提升综合素质上有所助益。

  三、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在教学中对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元素的具体运用

  (一)舞蹈表演专业特性和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元素的教学运用切入点

  一般高校的舞蹈表演专业,包含的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与实践。而从专业本身的人才培养目的上,其特性表现为音乐、动作、表演和情感的统一。音乐既是背景,也是舞蹈动作的依据,它们齐聚于舞者自身,通过表情、眼神、服饰、发型等来实现表演上的冲击力,最终释放出情感,带动舞台氛围,升华表演行为。所以从专业特性来说,教学要求上必须具备音乐牵引动作、动作释放音乐的互动条件,而实现这一条件的切入点,就是情绪。达斡尔族歌舞当中的“哈库麦勒”,恰好在情绪的转折与变化上,与乐、舞有着完美的融合[4]。三层递进的结构,使这种歌舞在起始以歌带舞,先落入情绪底色与基调,乐曲上温婉柔和、飘逸舒缓,在教学进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逐步酝酿发力,动作配合曲调;中场部分以舞带歌,动作恣意畅爽,歌曲的动感性开始加强,在教学进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情绪加深、肢体力度和表现程度开始提高、表情呈现愈发丰富;而在高潮部分,伴随着斗舞的出现,在教学进程中要引导学生情绪集中爆发、动作力度要实现针对性、表情与目光的变化更加剧烈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教学运用是以“情感”变化为切入点的,动作、歌曲和表演等都围绕情感性质和情绪动态而进行,不管是舞蹈表演的专业特性,还是达斡尔族歌舞的艺术元素,都可以以之为轴心,纠缠熔融,和谐相助。在设置课程标准时,可以将实训内容与课程目标进行协同,具体化到授课计划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在授课活动中步步为营,扎实地设置实训活动的难易度渐进顺序,使学生在达斡尔族歌曲伴奏的适应上由浅入深,避免认知障碍的出现;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上,也要以动作拆解为先,逐步实现动作要领掌握的成就感之后,再将达斡尔族舞蹈的连贯性稳妥地实现。

  同时,这种切入运用也可以借助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更好的教学启发。比如哈尔滨体育学院在近期举办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冰上舞蹈史诗活动中,将舞蹈与冰上运动相结合,恰当地融入包括达斡尔族歌舞元素在内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在整个活动的设计、研究、排练和表演中,学生自然对达斡尔族这个冰天雪地中绵延的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仅是在歌舞表达上,更是在文化特色上。当然,这种运用首先要建立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有了较为全面的基本掌握后,校园文化活动的群体带动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和反哺学习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点面相结合的循环体系的完善。

  (二)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元素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上的具体融入

  首先,在教学设置上遵循融入的基本原则即学习目标的情感认同。一般在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部分知识的初始学习阶段,都要进行此项认同工作的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既涵盖了知识体系的指向,又是激发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教育阶段。在确定了“情感”这一切入点后,要构建学生在情绪共鸣上的依托。在对达斡尔族的文化历史有所了解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制作带有达斡尔族传统民族服饰特色的舞蹈表演服装,包括发型、首饰上的仿制等。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加入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和资料阅读等环节,教师借此机会向学生进一步展示达斡尔族的民族风俗文化,并尽可能多地将这些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制作过程中。最终,由于学生全程参与其中亲手将图样实现为具体造物,所带来的活动体验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情感共鸣。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展开部分要进行实践实训的层次化和细微化。训练的层次可以依据训练内容的特异而进行,根据内容建立不同的针对性训练,这种针对性虽然是从内容上出发,却可以让学习者分区域、分小组进行逐一体验。另外,细微化的实践实训对于歌舞表演来说,就是因循着歌曲、动作、表情、状态、心态来逐一设置,具体来讲,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以先将学生分为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两个部分。歌曲演唱部分主要选择一些大家熟知或具有代表性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演唱,达斡尔族歌曲的单句式复合使用较多,歌曲学习的难度不大,所以并不会对实际课堂教学产生阻碍。而舞蹈表演部分的重点在于情绪的释放,特别是以“捕猎”的内容的展示,表演时要抓住打猎时谨慎观察、细致追查、酝酿扑击、勇猛搏杀、收获喜悦与牺牲悲伤等情绪特征。将学生分为歌曲演唱组和舞蹈表演组并交替训练的教学目的就在于此,体悟歌词内容为一,追寻贴合歌舞核心情绪为二,最紧要的就是歌与舞在情绪上的最终统一。

  再次,在教学活动的深入部分要进行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持续开发。这是所有学习活动中颇具难度又意义重大的环节,必须由教学组织者结合授课对象的实际特点进行充分的酝酿。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舞蹈表演学生来说,“动起来”和“想起来”是应该齐头并进的两项科目,有所思才会有所行,在教学内容上的合理预制,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意识与行动欲望。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达斡尔族歌舞当中的剽悍勇毅、自由奔放的情感特征,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融入,这种引导融入可以是现身说法式的示范,也可以是借鉴优秀素材的讲解式示范。这里面可以引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也就是教师设置表演情境,先让学生藉由事先预设的达斡尔族歌舞视频进行赏析,使学生对将进行的教学内容有较为新鲜而直观的认知,并结合教师提出的表达要求刺激和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态度,此后在课堂上进行训练时,进行难度上逐层递进的演绎学习[5]。这里面,教师事先设置的表演情境,可以是冰天雪地下的牧猎,也可以是青年恋人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只要契合“剽悍勇毅、自由奔放”,就可以由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意演绎和改编。

  最后,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提升部分———综合拓展。当学习进行到此阶段后,就要在基本的理论与技能掌握基础上进行极富挑战性的学习总结和升华。这一环节不仅对学习组织者的创意、谋划和实施有较高的要求,又对学生将知识技能的演化能力有较强的考验,也是对学习大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学校的研习风气与上层建筑支持)的较高诉求。在学生对达斡尔族歌舞的艺术特征有一定深入了解和熟悉掌握后,可以在表演上拓宽挖掘。比如师生共同设计排练舞台剧的方式,将具有达斡尔族风情风俗的元素融入到一个故事当中,对白、服饰、背景搭建和道具设置等元素有机围绕歌舞徐徐展开。这样的教学成果展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对达斡尔族歌舞的理论与实践认知充分地调动起来,不仅更好地促进了“动”、“静”两种知识的融合型吸收,而且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大学生对达斡尔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扬与承继。当然,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师生的剧本写作、演出安排、时间分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歌舞与情节的有机融合上也有较高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有合理、科学的规划,例如,在进行基础的节奏及动作训练后,可以先散化成一个个的单元小品训练,待较为成熟后,再进行打磨性地组合。这种拓展性的排演,固然在准备、彩排和表演阶段要求师生全情投入,更是在总结和回顾阶段要求学生进行整体复盘,这既是对全部教学活动的深入剖析,也是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重新印证。

  四、小结

  达斡尔族歌舞自成体系,将其艺术元素采撷而来,适当融入到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并非是强求新鲜感的植入,而是一种颇具实效的激活。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独到之处,何况达斡尔族歌舞作为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支傲雪寒梅,经过教学一线人员的细心研析,必然能够成功假借到高校教学的生长中,让古老的记忆流淌在新时代的校园课堂上,让达斡尔族歌舞的艺术芬芳,在青年学子当中得以飘扬、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