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传统文化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呈现与表达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0-12-11
简要: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越来越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影视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阐述了传统文化对改编影视作品的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越来越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影视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阐述了传统文化对改编影视作品的意义。

银幕内外

  本文源自银幕内外【2020年第6期】《银幕内外》是一本国家正式批准,面向全国发行的,有着20多年历史的期刊杂志。从本年度起,杂志社针对纷繁杂乱、令人无所适从的杂志刊物市场,对本刊作出了全面调整。重新定位,并重新提出“世家”这个概念。因此,《银幕内外·世家生活》以全新的面貌登场。本刊着力于多角度刻画世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读者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除此之外,揭示了豪门背后的潜在商业规则与影视圈内的情感纠葛等等。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的爆炸式拓展,传播媒介五花八门,影视作品亦要与时俱进,探寻当下观众的审美心理,单纯的故事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审美文化,而需要将外在形式、故事情节、内在精神等多元素融合进行创新。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空虚,亟需具有精神内涵的作品来汲取养分,如果能将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以艺术的手法应用于影视文化中,让影视作品更加厚重,这不仅迎合人们的需求,更能增加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性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其涉及范围极广,因此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内涵解释都存在着争论。本文所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实践性,指的是“从远古开始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存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譬如文化、道德、制度等。这种习惯力量发挥着无形的控制作用, 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具有继承性。因为传统文化范围极广,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所以在研究其传承与创新时,我们倾向于选取浩瀚的文化中的某一元素,以点带面。文学作品是借助语言工具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认识与情感,力求唤起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三、影视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去粗取精,展现时代性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撑,文学作为反映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改编为影视作品过程中要关注其时代性,从小处着手,去粗取精。说到时代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直到今天,这部电影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原著作者是香港小说家李碧华,影片围绕着段小楼和程蝶衣两位京剧伶人近 50 年的悲欢离合,用熟练的电影语言细腻剖析了人性,极富时代特色, 展现了对特定时代小人物的生存环境及传统文化的思考,影片 不乏对人性的拷问、对社会状态的反思,是中国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

  (二)革故鼎新,提升内涵底蕴

  如果没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支撑,再贴合实际、再新颖的表达也成就不了经典,五千年的历史,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经历大浪淘沙筛选出来的一定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字,这些文字中凝结的传统文化要素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基础,是能够烙上 中国印记的外在文化形象,也最容易引发大众的心理共鸣。毛卫宁导演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原著作者路遥,讲述了贫苦出身的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在艰难困苦中挣扎,面对各种压力、困

  难和挑战时,相互扶持,各自承受,虽历尽苦难,依旧秉承本心, 坚守最初梦想,执着追求美好的爱情。

  《平凡的世界》为观众展现的不只是原汁原味的陕北文化, 更展现着其深处潜藏着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儒家思想。这种对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灌输是通过人物形象的言行举止来塑造的,不仅提升了影视作品的文化底蕴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亦是一次传承。陈凯歌导演的影片《黄土地》由柯蓝散文《深谷回声》改编,影片中的大片黄土地不仅是故事情节铺陈需要,中华儿女素有炎黄子孙的称号,黄土地更寄托了国人的特殊情感。因此说革故鼎新,具有时代性的文化元素、文化象征可以使影视作品增加文化底蕴与内涵。

  (三)与时俱进,激发观众兴趣

  某些文学作品因其独有的时代性而不容易被人理解,如果创制者能够结合当下社会实际,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则既可以

  激发观众兴趣,又容易引发共鸣。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归来》改编自著名作家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相对于原著,张艺谋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小说中 68 年里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情节,

  缩减到影片中的 5 年,蔡贻象在《“张艺谋电影”对文学资源的创意性运用》中认为张艺谋这是语境改编,电影取名《归来》虽然淡化了个人与时代背景,但通过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情感,反思当下。即便没有正面刻画历史,但观众还是能窥见历史,还是能领会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责任与担当。当前电影的受众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在现实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如果还是一味地着力还原,那么将无法引发年轻受众的共鸣。影片中处处显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观众在观影时非但没有违和感,反而觉得制作精良,这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表达。

  四、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对改编影视作品的意义

  (一)传承与发展的载体

  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才能对其实质进行把握,才能进一步的传承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创制者在改编文学作品过程中,要聚焦于作品创作的时代,分析当时社会语境下所聚焦的文化,然后与当今时代结合,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以传承宝贵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丰富多元,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愈加精细,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人的个性被压抑,面对这一社会问题,部分影视作品将镜头转向天然无污染、保持原始风情的村落,创新利用传统文化来吸引更多人回归自我,找寻个性。

  (二)创新传统文化赋予影视作品“精气神”

  中国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孕育出来的,影视作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传播途径,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而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有效介入也为影视作品增加了文化底蕴,使影视作品更加富有“精气神”。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 文化领域“强势文化”的全球“霸权”,导致了“弱势文化”的边缘化,外来的影视作品让时下的年轻人容易忽视了本土文化、遗忘了传统文化。国家的根与魂被漠视,长此以往危害不容小觑。近年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并被相继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比如

  《盗墓笔记》《琅琊榜》《老九门》等。从这些热播的电影电视剧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像《琅琊榜》这种体现忠义、信

  念等主流价值观、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够收视率与口碑双丰收,原著中有许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描写,电视剧则保留了这些细节,从而侧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

  《琅琊榜》中霓凰得知梅长苏的真实身份后,两人见面行礼时, 她不再抱拳还是致以万福,用礼仪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恰到好处的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

  五、总结语

  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过程中要保留底蕴,理应体现时代追求,弘扬主流价值观。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影片的创作之中, 要注重融合的方式方法,如果改编中的融合仅仅局限于肤浅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到实质层面,则不能体现出东方神韵,而如何将延续千年的儒家文化要义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主题情节故事中,才是深层次的传承与创新,才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任梦池,张建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和融合[J].电影评介,2018,(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