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是社会意义的存在和社会生产形式与生活方式的反应,大众文化产生并服务于普通大众,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依托传播媒介,主要满足当下的欲望和需求,长久以来,精英文化者针对大众文化对物质的过分依赖和大众身份的沉默无语进行批判。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移动新媒体开启了新的信息传播格局,并推动相应文化形式的自我突破,新媒体上的大众不再是沉默被动的“乌合之众”,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发声,能够对自身文化进行理解并诠释的公民群体,这种公民自主意识的提升,进一步调整了文化的价值表现形式。
关键词:大众文化;新媒体;精英主义;文化价值
引言
文化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反应,它的产生、发展与自然客观条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政治地位权力等密不可分,在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以及技术的发展革新常常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介形式不断涌向,不仅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不可取代的社会交往工具,也深刻地影响了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主要的社会文化形式,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背景下,大众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和值得关注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在社会交往手段并不发达的早期社会,经济财富和社会信息流通方式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社会财富的分布情况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不一样的精神财富,于是便产生了专属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英文化,和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文化。如果社会文化形态最初的分野带有明显的阶级意识的色彩,那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阶级等级的分割不再是文化分野发生的主要条件,尤其是在消灭了阶级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形式的划分不再依据上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的附属社会阶级的地位来确定,而是更多地按照文化自身的内容,生产方式、服务对象以及传播载体的不同,而分化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机器大工业发展之前,信息传播手段较为单一,大众文化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市民文化甚至是市井文化,但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无电线通信的兴起,电报、广播、以及新闻纸的出现,尤其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从前的市民文化被重新唤醒,呈现出的发展态势。虽然关于大众文化的定义目前学界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但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生并服务于普通大众
从服务对象和产生环境来看,顾名思义大众文化根植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大众,文化是其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在精神层面上的体现,主要用于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以及当下的、普遍的本能情感需求。随着生产方式以及社会信息传播形式的变化,大众文化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模式,但唯一不变的是,大众文化的群众性基础,正如菲克斯所言:“大众文化是大众在文化工业的产品与日常生活的交接面上创造出来的。大众文化是大众创造的,而不是加在大众身上的;它产生于内部或底部,而不是来自上方。”[]
文化研究者约翰·菲克斯从意识形态角度来定义这些普通大众,认为“大众文化由各种组合的居于从属地位或被剥夺了权力的人群所创造,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由外部和上层强加的。一方面为从属地位人们自己的利益服务,另一方面也为支配着的经济利益服务”。在菲克斯的视野中大众文化的关键词是“规避”、“抵制”上层支配阶级的文化,是一种“安全阀”,也是一种“麻醉剂”。[] 在西方文化研究语境下,大众文化代表着底层文化,挑战了知识分子对于文化趣味的垄断地位和决定权,其群众属性常常意味着底层大众对其所属经济权利和政治地位的某种反抗和压迫的精神释放。
相比于精英者的高贵身份,和文化的贵族传统,大众文化的创造者和服务者身份更加平民化,这使得一方面作为群体的大众,难免会有“乌合之众”的身份,对某种文化随波逐浪,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理解,但另一方面,大众作为历史创造者中最广泛的群体,虽然身份相对普通甚至“低下”,并不能由此否定大众的创造性,更多的时候,大众对于文化不仅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一种再创造,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環境在大众身上的映射。历史证明,那些朴素的信仰和理念常常是经得起历史推敲的最普世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大众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因此不能忽视大众文化里群众的创造性和影响力。
(二)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
机器大工业不仅给社会生产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机器大生产带来的市场经济更是为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通过艺术品复制的技术手段,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接受的各种更加民主和更多大众参与的形式提供了前景。[]麦奎尔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指出大众文化的关键词是“非传统、非精英、批量生产、流行的、商业的、同质的”[]。在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大众文化为了适应商品化的需要,开始规模化批量化地复制、生产并传播,从而在短期内达到流行的效果。作为现代社会民众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常常随着标准化生产线下产生的商品,裹挟着“时尚”“流行”“偶像”等时髦的关键词的推广,而向公众出售,常常成为街头攀比和议论的热点。因此,在大众文化的诸多属性中,其商品性常常占据着主导的决定地位。
在中国上世纪八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开始蓬勃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批量复制使大众文化成为低俗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同义词。尤其是在商业利益的追逐下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大众文化被具象化、通俗化甚至可消费化,直接影响了其文化的品质。文化研究学者麦克唐纳认为:大众文化所构成的威胁是由于它的同质性,它拉平或降低一切文化能力,以及按自己的形式评论自己的能力。”
推荐阅读:微计算机应用《网络新媒体》国家级论文发表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