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民族文化表征之一,熔铸了歌、舞、乐与剧为一体的形式。2006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摆手舞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已有十余年,关于具体的土家族摆手舞保护方式、范围、意义与效果等方面,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少数专家学者们认为,非遗保护不应该与经济发展相关联,这样会破坏“原生态”。但是,绝大多数专家学者们认为,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但不能破坏原本的含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该如何保护?如何传承?笔者以湖南省古丈县田家洞村为田野调查点,开展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
关键词:非遗语境 土家族摆手舞 本真性 保护和传承
《广播歌选》(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一、田家洞村摆手舞的“仪式展演”
摆手舞,主要流传于湘、鄂、黔、渝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主要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秀山县和酉阳县、贵州省沿河县等地为主要传承地。摆手舞流传广泛,名称不尽相同,土家语叫“舍巴日”或“舍巴格资”,意思是甩手或玩摆手。虽然名称很多,但表演形式和内容大致相同。“舍巴日”一般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办,地点选在“摆手堂”或者“神堂”等地方,举行祭祀舞蹈。其间,大多是以姓氏和村寨作为举办方,有时也有几个村寨联合举办的情况,通常由土家族梯玛(巫师)来主持。土家族摆手舞以祭祀祖先作为仪式的重点,且以祭祖仪式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平安吉祥等。
据笔者调研发现,田家洞村有一个舍巴节,每年立春的第五个戌日举办舍巴节,舍巴节的整个仪式过程可以分六个阶段:准备阶段、列队出发、请神、敬神、送神、娱神表演。在这个仪式过程中,土家族的民众会跳摆手舞来祭祀祖先。摆手舞是土家族一种大型的舞蹈,按其活动人数可以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田家洞村一般以“小摆手”为主,它的舞蹈形式一般以“单摆”“双摆”“回旋摆”及一些从事农事活动的动作,以围圆而舞的舞蹈队形。土家族对圆形有特殊的审美情感,尤其体现在摆手舞中,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旨在暗示土家族民众在祖先的福佑之下,相互团结,进一步加强族群间的凝聚力。在苏珊·朗格看来,“圈舞确实描绘了最初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实——神圣的王国,神秘的领域。那种轮舞作为舞蹈形式与自发的跳跃无关,它履行一种神圣的职能,也许舞蹈最神圣的职能——将神圣的范围与世俗存在区分开来。这样,它就创造了跳舞的舞台,这舞台自然而然地以祭坛或一些类似的东西——图腾、祭祀、火堆等——作为中心。在这具有魔力舞圈中,所有的精力都释放出来了”①。
田家洞村的摆手舞,以祭祀祖先开始,以送驾扫堂为舞蹈表演仪式的结束,其间摆手舞的活动始终以圈舞的形式进行,在表现祭祀先祖,迁徙定居、风调雨顺等方面尤其突出。通过摆手舞蹈的舞蹈动态来看, “神秘的圈舞”不仅凝聚、感召在场的每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摆手舞对农事活动等生产生活内容的关注,这种表演形式支配着民众的情感源泉与内核。
二、田洞村摆手舞的“文化变迁”
在郑晓云《文化认同与变迁》的著作中提到:“广阔辽源的世界,千姿百态的文化,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国家,任何一种文化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文化的变化也是不可抗拒的。流变对于人类认识自身的发展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②。田家洞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它主要表现在“广场型摆手舞”“教学型摆手舞”及“表演型摆手舞”三种形式。
(一)田家洞村摆手舞流变的表现
1.广场型的摆手舞
在流传过程中,摆手舞随着不同时间和空间都在发生变化。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原有的“仪式展演”传统形态中,又注入了一些新生命。广场型的摆手舞采用了傳统摆手舞中的基本舞蹈语汇,在其中,加入了优美的过渡动作,采用了广场舞蹈动感的电子音乐伴奏,故易学易懂,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深受大众的喜爱,容易推广出去。
据笔者调查,在田家洞村,村民们自发组织摆手舞队,每天傍晚都会在乡政府大院上一起跳摆手舞和广场舞,以此来锻炼身体,对于村民来说,在闲事之余,跳摆手舞和广场舞已经成为了一种健身、娱乐的主要方式。当传统的摆手舞转向广场型的时候,在形态方面,总体来说较之原本的动作要简单许多,特别是一些技巧性动作丢失,并且动作的幅度、力度变小,动作数量也逐之减少。
2.教学型的摆手舞
田家洞村的摆手舞流传于民间,是民间祭祀、娱乐的舞蹈。不过,在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的时候,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艺术职业学校(简称州艺校)以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为素材,开始编创舞蹈课堂教学组合。其间,州艺校的老师们会经常会去民间采风,提炼当地独具特色的摆手舞动作。当湘西州摆手舞进入课堂时,不断被舞蹈工作者探寻其独特的风格。在全国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的时候,湘西州艺校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元素提炼法”对民间的摆手舞形态进行选择与创编,较之广场型的舞蹈形态更加有理有据、更专业、更全面。
田家洞村的摆手舞到课堂教材建设转型,是湖南民族舞蹈的发展又一次飞跃,做到了科学性、系统性的继承和发展。这期间,跳舞的舞员又从广场到了中专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成功地促使更多人认识摆手舞蹈魅力,对推动摆手舞蹈传承和发展、彰显民族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