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已经离不开媒体了,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金山农民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成果,它以明快、简朴、饱满、充实的艺术风格激励着人们,让现代人感受到了当代农民的朴实和精神风貌。在数字媒体艺术和金山农民画间搭起了桥梁,缩短了农民画和大众之间的距离,也促进了农民画的审美观念能够快速的传播。
《美苑》已改名《艺术工作》(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鲁迅美术学院主办。坚持独立的学术品格与艺术标准,设立专稿、创作评介、艺术史研究、教学研究、设计平台、外国美术等栏目,在深入思考艺术创作与理论问题的同时,及时报导当代美术活动、发布最新美术作品、介绍国外美术信息,努力推动艺术创作与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一、农民画与数字媒体的结合
1.从农民画中汲取影视创作素材。
金山农民画家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色彩规律,大胆构想,善于利用丰富的构图、质朴的形象和高明度的色彩,他们作品中每一个看似静止的画面都具有动态的视觉冲击力,将观者带到农村的热闹场景中。每一幅农民画都是民间画家对真实生活的描绘,每一笔色彩的描绘中都凝聚着金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原了当地浓厚的风俗人情。影视创作者可以从金山农民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从而创作出深入人心的影视作品。
如,影视作品《泥土的芬芳》通过还原金山农民画中的故事原型,创作出动人的影像。《泥土的芬芳》将农民画中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故事作为创作来源,经过一定的抽象加工,把金山农民画中的风土人情融合在影视作品中,每一帧画面中都能体现出农民画的艺术形式。同时,在展示空间上呈现出富有江南气息的风景和画面,提取农民画的点、线、面,构成了效果明快、有感染力的视觉作品。
2.数字媒体艺术的场景构想来自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在构图上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构图充实、饱满,不太讲究近大远小的透视感,刻意表现一种天真烂漫的童真之气;二是金山农民画的构图大多采用散点式的透视,利用全景构图,打破现实生活的视野束缚,力求营造出实物全貌的真实感。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高性能可视化仿真实验室里,呈现了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皮影戏这一新的影视创作理念。他们通过数字技术创作皮影戏《梁祝》,利用农民画的构图场景和人物形象,实现了用媒体技术自编自演皮影戏的创举。
从这一幕幕皮影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金山农民画元素,男女主人公的衣着和发饰都采用了金山农民画中质朴的色彩搭配。在金山农民画传统文化元素的再生产中,构思影视作品的人物角色时,尝试将农民画中的人物特点与传统产品再开发的思路结合起来,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视野,以现代的影像构成语言和表现手法赋予农民画全新的面貌,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这种创新思维下,金山农民画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金山农民画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发挥农民画的传播功能,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传承了非遗文化。将金山农民画二维符号编码解构成的新三维语言符号表现在屏幕上,使金山农民画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影视特效中农民画元素的应用。
移动媒介的发展为农民画带来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如,龙门农民画移动商务电子平台利用手机扩大农民画的文化营销,平台的浏览量在短时间内达到了400万。移动媒介通过影视特效的处理,用虚实结合的视觉特效表现农民画质朴、天真的造型特点。金山农民画的造型大多来源于传统民间艺术,同时结合了当地农民对景物的深入观察,这种直观、抽象的艺术元素对于影视特效的借鉴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
金山农民画的设计开发思路也适应当下社会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视觉符号的传播,发挥其文化的传承功能,利用手机等媒介传播金山农民画。开发者可以将农民画的艺术元素提取出来,并应用到影视作品中,使影视作品除了具备传播功能外更能体现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美感。可以把农民画家笔下的动物、人物、景物变化成三维或者四维画面连续播放,使金山农民画成为一种时尚元素,被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接受。
二、金山农民画的创新启示
金山农民画这一民间艺术通过产业平台拓展和开发,能够更加顺应这个时代,为农民画开辟新的传播空间和途径,也让数字媒体从中国民间艺术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无论影视剧本创作还是影视特效,这种有机融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大众的审美品位,也为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应该在找回农民画本源的前提下发展农民画的特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通过流媒体的广泛传播,结合工业生产的发展,打造一个适合金山农民画的跨媒介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钟杰华.民间艺术奇葩——金山农民画.成才与就业,2013(19).
[2]刘静静.浅析金山农民画风格.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2013.
[3]高秦艳,黄光辉.上海传统金山农民画的审美特征及其设计开发探索.包装工程,2013(14).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