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碎片化时代,对新闻评论构成冲击,如何发挥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动权,摆脱进退维谷的窘境?通过新闻评论自身的革新,比如变总结式评论为多阶式评论,引入平衡机制,适度弱化评论的倾向性等方式、手段,从而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要。
《新闻春秋》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时效性一直是新闻报道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时效性的增强,新闻事实的呈现形式也发生了改变。早期那种一次性全景式报道,逐渐让位于阶段性片段式的报道。特别是在网络媒体中,报道碎片化的现状对网络新闻评论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由定义可知,合格的新闻评论作品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作为评论对象的事实性信息要准确,否则新闻评论就丧失了立论的基础;二是对事实性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要准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评论就丧失了启发民众、把握舆论导向的资格;三是新闻评论应当具有时效性,即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间隔要尽量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便会出现舆论引导的真空,很容易导致网民在认识上的混乱。但是,新闻报道的碎片化却对这上述基本条件构成了冲击。一方面,新闻事实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有一个自然的产生发展过程,如果新闻评论一味地追随碎片化报道的快节奏,就难以确保所依据的事实性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使新闻评论工作犯下盲人摸象式的错误,从而误导受众。另一方面,如果新闻评论工作者不去追随碎片化报道的节奏,坚持在充分掌握事实信息之后进行评论,使新闻报道与评论之间保持“零,1”的距离,又失去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摆脱这种进退维谷的窘境,就不能机械复制传统新闻评论的方式、方法,而应当探索出一套与碎片化报道相适应的网络新闻评论机制。
改变评论节奏 变总结式评论为多阶式评论
碎片化报道的时代,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特别是重大新闻的相关信息很难一次性掌握,只能随着采访工作的深入逐渐获知。在这种情况下,评论也要遵循报道的进程,对新闻信息进行切割处理和分段。
比如,当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之后,最初知道的可能只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这时,评论者虽然不知道造成悲剧的原因,但是完全可以针对交通事故所引发的后果进行评论,以警示大众。一旦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查明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种评论方式不仅保证了网站评论的正确性,而且可以引导民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已知信息之上,避免草率地对事件进行整体性的评价。
此外,多阶式评论还有助于实现碎片化报道的重新整合。在传统媒体的条块式新闻播报中,由于新闻采集的时间较长,因此单次新闻报道所蕴含的信息量相对密集。但是,在网络媒体中,碎片化报道却将集中的信息群以很短的时间单位切割成零碎的片段,从而降低了单次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特别是像会议、谈判等原本节奏缓慢的新闻事件就更难以吸引受众去关注。通过阶段性的新闻评论不断地对已经获得的新闻信息进行总结评论,有利于修复网络新闻报道的完整性。
引入平衡机制 适度弱化评论的倾向性
在碎片化报道过程中,新闻事实的相关信息一直缺乏完整性,就媒体而言不宜轻易表态。但广大网民却常常依据不完整的信息,在刻板印象的支配下,过早地对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的性质做出判断,并逐渐由多元的舆论迅速衍生出主流舆论。这种草率形成的主流舆论很可能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新闻事实对当事人构成伤害,干扰各部门对社会问题的正常处理,或者当媒体后期报道的事实与受众最初认同的观点发生冲突的时候,许多人会质疑新闻媒体的公正性。
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网站可以借鉴西方新闻写作中所使用的平衡性技巧。首先,网站编辑人员将网民已经发表的各种观点分类汇总并进行初步把关,剔除那些明显偏激的言论;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加以评述,指出各自的合理成分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既尊重了网民发表观点的权利,同时又人为地将那些非主流的观点凸显出来,让它们有机会和主流观点直接碰撞,防止过早地形成错误的舆论审判。
与此同时,碎片化报道虽然破坏了新闻信息的完整性,但是却拉长了新闻播报的进程,从而提高了新闻事件的悬念性。作为依托新闻事实而存在的新闻评论,完全可以在新闻报道的各个关键点上进行预测性的评论。所谓预测性评论有别于传统的盖棺定论式新闻评论。这种评论文体以有限的新闻信息为起点,对可能出现的采访结果进行合理预测,并分别加以分析、评价。预测性评论文体不仅便于网络媒体灵活机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提高了新闻评论在整个新闻报道活动中的能动性。预测性评论在新闻报道进行的过程之中出现,对可能出现的报道结果进行强调,相当于强化了新闻报道的悬念性,同时,对于吸引受众继续关注后续报道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
增加必要的背景信息和提示性信息
由于报道的碎片化,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整体性认知已经遭到破坏,如果评论直接以最新发现的、碎片化的事实信息为由头直接展开论证,显然不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观点性信息。最好的方法是以精练的语言对依然知晓的事实进行简单的回顾。如果新闻事件本身比较复杂,要表述清楚必须占据较大的空间,可以使背景信息单独占据一个页面,并通过关键词与评论部分链接起来。无论是多阶式还是预测性的新闻评论中,应当适当地增加一些提示性信息。增加类似的信息,一方面可以避免媒体将话说过头,将来一旦有所变化没有回旋的余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受众关注后续报道。
总之,报道的碎片化,对网络新闻评论工作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闻评论工作通过自身的革新,不仅能够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而且促进了评论与报道的双向互动,实现了新闻媒体的整合传播。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