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广东是我国柑橘重要产区,柑橘产业受黄龙病影响严重,在柑橘生产中,果农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的投入。近些年随着品种改良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广东柑橘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施肥过量、施肥方式不合理、管理粗放、农药滥用、肥药利用率低等问题,并由此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及柑橘果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目前,广东柑橘产区化肥、农药用量高,施用方式不合理,具有较大的减施和改进潜力。为改善广东产区柑橘施肥施药现状,按照“科学用量、替代减量、协同增量”的橘园科学用量的思路,通过多年田间关键技术筛选、集成与示范,优化整合相关配套措施,构建了广东产区柑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明确了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精准测报、同适期多病虫害协同防治、合理配施增效助剂、地面覆盖除草等技术要点,已经在广东柑橘产区应用推广,有效地减少了橘园化肥、农药的用量,并且在主要病虫害防控、产量及品质上取得效果良好,为广东产区柑橘的健康可持续生产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本文源自赖多; 邵雪花; 肖维强; 刘传和; 贺涵; 匡石滋, 广东农业科学 发表时间:2021-07-22
关键词:柑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同适期多病虫害协同防治
广东是我国柑橘重要产区之一,据 2020 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广东柑橘种植面积为 23.6 万 hm2,总产量为 464.8 万 t。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高温多雨天气时间长,生态环境复杂,广东柑橘产区病虫草害种类多、发生频次高、为害重,尤其是柑橘黄龙病已成产业痛点,防治难度大[1-3]。据统计,仅 2019 年度广东柑橘病虫害发生面积合计 142.7 万公顷次,防治面积高达 221.0 万公顷次。实际生产中,果农对杂草和病虫发生规律认识不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单一防治,普遍存在化学农药使用不科学现象,例如多种功效相同的农药混用、同一农药全年多次使用、随意加大用药量和用药频次,甚至个别果农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等,导致农药用量过度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诱发病虫草抗药性产生和增加了果品农残超标风险[2, 4-6]。此外,随着柑橘种植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劳动成本上升,果农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率,在实际生产中过度依赖化肥投入,过量施肥、偏施单一化肥、化肥干施、轻施或不施有机肥等不合理施肥方式在广东柑橘生产中普遍存在,肥料利用率不高,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不平衡,肥力下降,不利于柑橘生长及产量,同时造成果品品质不佳[5, 7-8]。针对上述问题,急需研究构建广东地区柑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这对广东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橘园生态环境以及果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我国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2015 年国家提出“到 2020 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6 年中央财政启动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9]。2017 年以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柑橘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按照“科学用量、替代减量、协同增量”的橘园科学用量的思路,课题研究团队在广东省不同柑橘生态区开展了橘园化肥农药施用调查[2, 5],并在德庆县、仁化县、饶平县、普宁市、汕尾市等地建立试验示范园,进行了关键技术筛选、集成与示范推广,集成形成了适宜于广东柑橘产区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有利于改善广东产区柑橘施肥施药现状,为广东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柑橘化肥减量化施肥技术
按照“科学用量、替代减量、协同增量”的橘园科学施肥的思路,该减量化施肥技术模式立足于广东产区柑橘园土壤与叶片养分检测结果,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结合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柑橘园基肥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其余追肥选用水溶性肥料或可溶性有机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按“少量多次”原则进行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
1.1 技术依据
1.1.1 区域特点需要 柑橘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广东柑橘产区大多处于丘陵山地或坡地,灌溉和施肥作为生产管理中主要工作,往往耗费大量人工,生产成本高。调查发现,对于粤东和粤北偏远的橘园,在施肥季节找不到足够劳动力时有发生。因此,在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柑橘种植效率,大幅度节省人工劳力,有效解决了柑橘生产中劳动力不足、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1.1.2 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 经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广东柑橘生产中普遍采用化肥干施、撒施、淋水或沟灌等传统水肥管理模式,肥、水利用率不高,急需改进。与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措施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显著的省水、省肥、省工、高效、环保等优点[10-12]。从作物对养分吸收方面考虑,水肥一体化技术满足了“肥料要溶解后根系才能吸收”的基本要求,成为现代农业水肥管理的首选技术措施之一[13]。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灌溉和施肥过程同步化,更高效、更精准地将养分随水输送到柑橘根部,极大地提高肥料和水的利用效率。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柑橘园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降低地表径流养分流失,减少肥料投入量[14-17]。
1.1.3 有机肥替代化肥 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循环。有机肥代替化肥是实现柑橘园化肥减量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利用有机肥富含有机养分的特点,通过大力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措施,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投入,实现化肥减施;另一方面,借助橘园水肥一体化系统,推广应用液体或可溶性有机肥可进一步降低化肥的用量。同时,有机物料能够改善橘园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有助于提高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起到提质增效作用。
1.2 关键技术
1.2.1 确定推荐施肥量 对于产区成年结果树,根据柑橘园土壤与叶片养分诊断结果,结合目标产量,基于柑橘氮磷钾(N-P2O5-K2O)养分推荐施肥量[18],确定当柑橘目标产量区间为 2 000~4 000 kg/hm2 时,推荐施氮量(N)为 220~340 kg/hm2,N∶P2O5∶K2O 需求比例按 1∶0.3~0.6∶0.5~0.8 施用。其中,土壤或叶片的养分含量为高量或过量的取低量值,土壤或叶片的养分含量为适量或低量的取中量值,土壤或叶片的养分含量为缺乏或极缺的取高量值。
1.2.2 水肥一体化技术
(1)遵循施肥原则:柑橘水肥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要遵循两个核心原则:一是做到“少量多次”,薄施勤施,否则发挥不了节肥增产的效果;二是要注意养分平衡,及时调整肥料的种类以及施肥比例和浓度,例如粤东地区柑橘园应注意补充钙肥、硼肥等[5]。
(2)正确选择肥料:水肥一体化对肥料要求较严格,肥料须是液体肥料或水溶性肥料,微量元素肥料须是螯合态,优先选用柑橘专用水溶肥料。商品化肥料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此外,果农在自制有机液肥(如花生麸液肥)时,可加入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加速发酵腐熟,使用时必须过滤去除杂质。
(3)掌握施肥量与施肥时间:柑橘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肥水同步灌溉施肥,施肥量按照目标总施肥量 60%~75%执行,主要分配在萌芽前、初花期、幼果期、秋梢和果实发育期,以及采果前和采果后等阶段。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全年施用 15~20 次。对成龄树要控夏梢,夏梢抽生阶段控制氮肥投入,具体应根据橘园土壤养分、柑橘品种及发育期养分吸收规律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例如在德庆市山地红壤区种植的柑橘生长前期宜选用平衡型(N∶P2O5∶K2O=20∶20∶20)水溶肥,中后期宜选用高钾型(N∶P2O5∶K2O=15∶ 10∶30)水溶肥,施肥总量约为 50 kg/667m 2;期间施用 3~5 次微生物发酵花生麸有机液肥。
1.2.3 有机肥替代化肥 柑橘园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替代 20%~35%的化学氮肥,也可以根据橘园土壤养分含量及生产需求增减替代比例。有机肥一般作基肥施用,于柑橘采收后 11 月底至 12 月初,采取穴施或条施法,施入树盘周围 30~40 cm 深的土壤中;其他生长季节可酌情施用,尽可能选用有机质含量大于 50%的商品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在追施促果壮果肥时,通过水肥灌溉系统施用液体或可溶性有机肥(如海藻有机液肥、花生麸发酵液肥等),也可减少部分化学养分的施用。此外,由于磷肥易于被土壤固定,根据橘园磷元素丰缺情况,在施用有机肥时可增加磷肥的施用,采用磷肥深施方式,施入根层便于树体吸收。
2 柑橘农药减量化施用技术
重点针对广东产区柑橘木虱、红蜘蛛和溃疡病,将柑橘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划分 1 个重点生态防控期和 4 个化学防治关键期,形成以精准测报为基础,整合同适期多病虫害协同防治技术、合理配施增效助剂技术、地膜覆盖除草技术等柑橘园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2.1 技术依据
2.1.1 病虫发生特点需要 广东地区是柑橘黄龙病老、重病区,病虫种类多,在柑橘木虱、红蜘蛛和溃疡病防治上用药尤其多。调查发现,由于恐惧黄龙病,果农对防木虱尤为重视,见虫就打药,经常出现过度用药;而对难发现的红蜘蛛,往往错过防治关键期,造成爆发后用药多量大。鉴于当前黄龙病尚无有效防治药剂,广东地区橘园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及关键在于做好上述“两虫一病”的精准测报和抓住关键时期用药防治,这也是实现柑橘化学农药减施的重要途径。
2.1.2 科学用药,协同增效 柑橘园农药减施最直接的方式是使用矿物油等非化学农药。在化学农药使用上,合理选用高效、低风险药剂,严格控制用药量、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针对橘园多种病虫同时发生,采用同适期多病虫害协同防治技术,选择广谱性农药实现一药多治,或联合应用具有协同、相加作用的农药组合,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或用药量。同时注重合理混配增效剂,降低农药的使用浓度,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2.2 关键技术
2.2.1 精准测报 重点针对广东产区柑橘上的“两虫一病”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结合产区柑橘生长物候期,将柑橘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划分 1 个重点生态防控期和 4 个化学防治关键期(表 1)。1 个重点生态防控期为柑橘采果后冬季休眠期,主要采用农艺措施压低病虫基数,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4 个化学防治关键期分别为春梢(开花)期(2 月底至 4 月上旬)、夏梢(幼果)期(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秋梢(膨大)期(7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以及果实着色成熟期(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化学防治关键期重点做好“两虫一病”测报,同时注意监控其他病虫害发生情况,当病虫数达到防治指标时,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控措施,每个关键期喷药 1~2 次,每生产季用好 5~6 次药。
(1)重点生态防控期:重点生态防控期为柑橘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即树体冬季休眠期,主要技术措施为农艺剪除及清园,清园药剂优先选用矿物油、石硫合剂等非化学农药。首先,在柑橘采果后,剪除树体枯枝、严重病虫枝和过密枝,并将收集到的残枝、病叶和落果等带离橘园集中深埋处理,减少病虫基数,促进通风透光。同时,清除园内杂草,挖除黄龙病树。其次是药剂清园,全园喷施 97%矿物油 100~150 倍液及 45%石硫合剂 300~500 倍液各 1 次,防治红蜘蛛等越冬害虫及病菌。
(2)化学防治关键期:化学防治关键期是防治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每个时期重点针对 1~3 种“两虫一病”喷施 1~3 种防治药剂,并兼治其他病虫害(表 1)。关键期喷药以预防为主,防止病虫暴发成灾,每次喷药都要保证枝叶均匀着药,施用农药产品要注意两两搭配。
① 春梢(开花)期(2 月底至 4 月上旬):春梢期重点监测柑橘木虱和红蜘蛛的发生,兼防花蕾蛆、蚜虫、炭疽病、疮痂病等。其中,红蜘蛛在开花前后均普遍发生和危害,是一年中最关键的防治时期,尤其是花前期,当红蜘蛛虫口达到 2~3 头/叶时喷药防治,叶片背面、树冠内膛和上层是防治施药的关键部位,主要防治药剂有阿维菌素、乙螨唑、哒螨灵、唑螨酯、螺螨脂、虱螨脲和联苯肼酯等。柑橘木虱最适的施药时期是在新梢嫩芽萌发至枝梢生长期,新梢和嫩叶是防治施药的关键部位,主要防治药剂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唑虫酰胺、吡虫啉等,防治柑橘木虱采用触杀(胃毒)+内吸、持效+速效等“两两组合”效果更好。
② 夏梢(幼果)期(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夏梢期重点防治柑橘木虱、锈壁虱和溃疡病,兼防蚜虫、介壳虫、炭疽病等。该时期是柑橘木虱第二、三代若虫盛发期,容易世代重叠发生,用药时注重杀虫+杀卵组合,杀卵药剂可选吡丙醚等。同时,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是锈壁虱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该虫开始上果为害,应加强果园调查(5~7 d 调查 1 次),当虫口达到 2~3 头/叶时喷药防治,主要防治药剂有阿维菌素、哒螨灵、唑螨酯、螺螨脂、虱螨脲、苯丁锡等。长须螨和汤普森多毛菌是锈壁虱的重要天敌,无溃疡病的橘园注意避免铜制剂与硫制剂的使用,以免杀伤天敌引起锈壁虱爆发。柑橘溃疡病最适的施药时期是在新梢萌发后 20~30 天,主要防治药剂有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络氨铜、乙蒜素、中生菌素等。
③ 秋梢(膨大)期(7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秋梢期重点防治柑橘木虱、锈壁虱和溃疡病,兼防潜叶蛾、介壳虫等。该时期是木虱发生的第 2 个高峰期,也是锈壁虱在果实上虫口急增时期,要加强橘园的检查。在秋梢抽发后,注意调查溃疡病发生情况,特别是疫区在大风和暴雨后及时用药防治。
④ 果实着色成熟期(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重点防治柑橘木虱、红蜘蛛和溃疡病,兼防锈壁虱、炭疽病等。该时期气温渐降,雨水减少,有利于红蜘蛛发生为害,应注意防治。同时注意调查柑橘木虱和溃疡病等病虫发生。此时期用药应选择低毒、低残留药剂,以免污染果实,影响品质。
2.2.2 同适期多病虫害协同防治技术 同适期多病虫害协同防治技术,是指针对广东产区橘园常常多种病虫同时发生,通过对柑橘病虫害发生时期的调查,将“两虫一病”防治与在同一关键时期发生的柑橘花蕾蛆、蚜虫、锈壁虱、潜叶蛾、炭疽病、疮痂病等病虫整合用药防治。选择广谱性农药实现一药多治,或联合应用具有协同、相加作用的农药组合,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或用药量。如表 1,在柑橘春梢(开花)期施用 25%噻虫嗪(3 000 倍液)+ 5% 阿维菌素(2 000 倍液)+ 10%苯醚甲环唑(4 000 倍液)的药剂组合,用以防治“两虫一病” 中的柑橘木虱和红蜘蛛等害虫,同时兼防花蕾蛆、蚜虫、炭疽病、疮痂病等,可综合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 30%以上。
2.2.3 合理配施增效助剂技术 根据不同化学农药种类以及病虫类型,合理添加农药增效助剂,以改善农药的润湿、附着、渗透和沉积性能,降低喷雾药液漂移,或提高其生物活性,减少农药的有效成分用量,充分发挥药效,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19]。可选增效剂有:农用有机硅 Silwet、增效醚、增效磷、氮酮、JFC-2 渗透剂、XG-1 高渗油性增效剂等。试验表明,添加农用有机硅可增加农药在柑橘叶面的展布能力,使药液在叶片上的持留量增加 15.37%~51.35%。
2.2.4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 利用黑色地膜或防草布覆盖柑橘树盘周围(及行间),通过遮光降低光照来抑制橘园杂草的生长,同时还具保水保墒的功效[20-21]。对橘园单、双子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除草效果,免除或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同时可防治地下越冬害虫,降低次年害虫基数,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2.2.5 其他措施 (1)采用先进施药器械:选择效率高、雾滴小、微量喷雾等先进施药器械,可减少农药的漂移,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有条件的橘园,可以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喷药防治柑橘木虱等病虫害。
(2)理化防控技术:在橘园按 1~1.33 hm 2 安装 1 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柑橘凤蝶、夜蛾类、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每 667 m 2 悬黄板或蓝板 15~20 张,诱杀橘小实蝇、蓟马等趋色性害虫。
(3)生物防治技术:提倡橘园释放天敌,利用捕食螨(如胡瓜钝绥螨、巴氏钝绥螨等)、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来防治螨类、蚧壳虫、蚜虫等害虫;果园适当留草,为害虫天敌创造有利于栖息繁殖的生态环境。例如,在 4~5 月螨虫发生初期(每叶 1~2 头),于晴天傍晚释放,按每株结果树挂 1 袋(300 头以上活螨),每 4~5 株幼年树挂 1 袋,挂于树干近冠阴蔽处;释放捕食螨前后 10 d,禁止喷施化学农药特别是杀螨剂。
3 应用效果
以上柑橘化肥农药减量化施用的关键技术,经在广东省德庆县、仁化县、饶平县、普宁市、汕尾市等柑橘产区 2018—2020 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施药管理模式相比,示范园可不同程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并且在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控、产量及品质上取得效果良好。
3.1 减肥减药效果
以德庆柑橘示范园为例,根据示范点农户柑橘施肥调查,习惯施肥管理模式下柑橘每亩化肥施用量为 60 kg,采用本技术模式,通过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和有机液肥等减肥措施后,2018 年和 2019 年每 667 m 2 化肥量仅为 25 kg,减少化肥用量 58.3%。在减药上,通过地膜覆盖除草、灯诱捕杀害虫、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以及添加有机硅等助剂技术措施,施药次数和用药量明显下降,柑橘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虫害和害病防效均达 90%以上,2019 年减少化学农药防治次数 3 次,每 667 m 2 减少化学农药折纯 125.44 g(其中折纯除草剂有效成分 123 g),农药利用率提高 12%以上。
3.2 协同增效效果
以仁化县柑橘示范园为例,采用 3 种施药器具(静电喷雾器、电动喷雾器、背负式弥雾机),以农用有机硅 Silwet 为增效助剂,以染色剂诱惑红作示踪剂,测定了不同喷雾方法喷雾后药液田间的沉积分布。结果(表 2)表明,不添加有机硅助剂情况下,弥雾喷雾和静电喷雾药液在柑橘叶片上的沉积量均显著高于电动喷雾器,而流失在地面上的则小于电动喷雾器;添加有机硅助剂均能够增加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农药利用率比原来提高 10.4%~15.3%。采用弥雾机和静电喷雾机并添加 0.04% Silwet 助剂,可使药液在叶片的沉积量提高 12.6%和 15.3%,明显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4 结论与展望
目前广东柑橘产区化肥、农药用量高,施用方式不合理,具有较大的减施和改进潜力。按照“科学用量、替代减量、协同增量”的橘园科学用量的思路,构建了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精准测报、同适期多病虫害协同防治、合理配施增效助剂、地面覆盖除草等柑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已经在广东柑橘产区示范应用,有效地减少了橘园化肥、农药的用量,并且在主要病虫害防控、产量及品质上取得效果良好。该技术模式为广东柑橘的健康可持续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广应用将有利于改善广东产区柑橘过量施肥、施药的现状。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