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2-01-14
简要:摘 要:保育仔猪的成活率不仅反映了母猪配种、妊娠和产仔、哺乳等不同阶段指标,而且影响商品猪的育肥效果和猪场的经济效益。从转入保育前的准备工作、保育舍的控温和通风换气、保育

  摘 要:保育仔猪的成活率不仅反映了母猪配种、妊娠和产仔、哺乳等不同阶段指标,而且影响商品猪的育肥效果和猪场的经济效益。从转入保育前的准备工作、保育舍的控温和通风换气、保育仔猪的疾病防控三方面总结出提高猪舍保育仔猪成活率的管理技术和实践经验,助力现代化养猪。

  关键词:保育仔猪;疾病预防;成活率;技术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王景春; 范强; 王德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01-14

  断奶仔猪转入保育阶段时,由于日粮组成和营养物质的改变、母源抗体的消失或者缺失以及养殖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仔猪应激反应,表现为食欲差、自身免疫力降低、生长缓慢或者停滞、饲料利用率低、腹泻、甚至死亡,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后期育肥效果,给猪场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我们结合自身在保育猪舍实践操作中的经验,总结出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和管理经验,供同行参考。

  1 转入保育前的准备工作 1.1 猪舍及其相关设备的消毒

  现代化的养殖场一般都实行全进全出制。进猪前2~3 d,要求将圈舍及其舍内设备进行彻底消毒[1] 。为了保证圈舍的清洁,杀灭病原微生物,圈舍内一切设备 (包括漏缝地板、料槽、窗台、保温灯罩、饮水器、垫子、排风机以及栅栏等) 都必须严格彻底冲洗。首先需要将料槽里剩余的饲料和其他杂质彻底清理掉,然后将过道和圈舍内的干粪彻底清理,并用袋子封装好,最后排放粪池内的污水。为方便冲洗和消毒,可以提前约2 h 用高压水枪将圈舍内所有设施完全浸湿 (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切断圈舍内电源),待2 h后再进行冲洗,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省时间,还能够冲洗得更干净。1间保育猪舍90 m2 (12个栏位),要求8h完成所有冲洗和消毒工作。其中,6 h冲洗,2 h 白化消毒。冲洗过程中应不留死角,并且保证漏缝地板间隙和表面无粪污、异物等。冲洗后消毒用白化的主要成分为工业用盐和生石灰,按1∶3的比例加水配制,然后用高压水枪均匀喷洒在猪舍内即可。冲洗和消毒完毕后一般自然风干 2~3 d,即可转入断奶仔猪。

  1.2 保育仔猪前期的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前期是指自转入到 30 日龄的仔猪。为了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集约化猪场一般实行超早期断奶。按照国内的饲养水平,仔猪一般21日龄或者更早即可断奶转入保育舍。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时,为了防止感染外界疾病和传播疾病,需要专用车辆进行转入,在转入之前应称重,统计总重量和平均重量,仔猪均重应大于 5 kg 为宜[2] ,若整体过小,则应推迟断奶。转入仔猪前提前3 h打开保温灯,调节好猪舍内温度,转入后为了便于日后管理,需要将仔猪进行分群,即分公母和大小,然后逐一对应并栏。在遵守经济性原则的情况下,将健康仔猪放在最靠门和靠窗的栏位里,种猪和弱仔放在中间的栏位里。仔猪标准占地面积约0.3~0.5 m2 ,合理控制密度是预防疾病发生的关键,依季节变化适当调整舍内仔猪饲养密度。当密度过大时容易造成拥挤,饲料利用率降低,其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也会有所降低,还会导致有害气体浓度增大,造成空气质量较差,舒适度就会降低,此时仔猪就易患呼吸道疾病,后期还易导致仔猪咬尾。当密度过小时会造成单位面积资源的浪费,温度偏低[3] 。为了方便管理和追踪仔猪信息,转入之后需要将保育房间号、栏位号、仔猪耳牌号、仔猪总数量、转入时间一一对应进行摘抄统计上传。同时,再次检查饮水器和料线是否有故障,有损坏必须及时维修。

  刚断奶的仔猪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对外界十分敏感,特别是温度,当温度过低或者有贼风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仔猪腹泻等疾病,严重者死亡。转入当天,待所有工作做好之后尽量不要打扰仔猪,让仔猪好好休息,恢复体质。由于刚转入的仔猪还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为了能及时了解仔猪的动态消息,每天应至少巡栏观察三次,如发现仔猪群体不适应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且定期检查料线和饮水器是否正常。为了使仔猪快速恢复体质和增强免疫力,可以在水中或者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或电解质类药物。由于饲料和营养物质的突然改变,有的仔猪难以接受饲料。此时极易导致仔猪发生肠道疾病和腹泻,这一阶段也是保育的最困难时期[4-5] 。因此,这一阶段必须悉心照料仔猪,不可疏忽大意。刚转入的仔猪一般饲喂开口料,开口料适口性好且颗粒也较小,仔猪能很快接受。由于刚转入的仔猪很多还不会吃料,前期可以每天在垫子上撒3~5次适当的料,这样仔猪就能很快学会吃。为了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可以每天饲喂两次湿拌料,同时为了预防疾病,还可以在湿拌料中添加硫酸新霉素等药物,可以有效防止和降低仔猪的发病概率,增强抗病能力及食欲。湿拌料饲喂3~5 d即可停止,时间太长会浪费时间 (饲喂湿拌料工作量较大)。在每次拌湿拌料时,将需要添加的药物与饲料充分搅拌均,饲喂后将饲喂湿拌料的料槽冲洗干净,然后风干,待下次再次使用。在冲洗的时候尽量不要将水浇在仔猪身体上和仔猪睡觉的地方,因太过潮湿易导致仔猪腹泻或皮肤病。开口料的成本较高,合理制定更换饲料的时间很重要,一般开口料至转入时饲喂 10 d 即可更换为一期料。如果仔猪此时还过于瘦弱,可以适当延长饲喂开口料时间。

  1.3 保育仔猪中期的饲养管理

  保育中期一般是指30~45日龄或30~50日龄的仔猪。此时的仔猪都已适应环境和气温,生长也十分迅速,采食量迅速增加,每天平均采食量可达 750 g 以上,均日增重可达 200 g 以上,仔猪均重可达 8 kg 以上。此时每天巡栏应着重观察料槽里的饲料是否充足、饮水器是否正常出水。此时的仔猪采食量迅速增加,消化系统已渐趋发育完善,可以更换为一期料。在更换饲料的时候尽量不要直接更换,防止仔猪出现饲料应激和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将开口料和一期料按1∶1的比例进行添加饲喂,然后再逐渐过渡为一期料。如果仔猪群体过小或瘦弱可以适当延长开口料的饲喂期。随着仔猪逐渐长大,对环境温度变化已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自身产热量也逐渐增多,这时可以适当调整猪舍内温度,具体温度设置应依据当时的季节和天气确定。此时可以将塑胶垫撤走,然后进行冲洗和消毒,待下批猪转进后再次使用。仔猪在 30 日龄时应首免猪瘟疫苗,每头 2 头份,其他疫苗根据当地疫病流行趋势进行免疫[6] 。

  1.4 保育仔猪后期的饲养管理

  保育后期一般是指45~70日龄或50~70日龄的仔猪。此时的仔猪均重可达20 kg以上,能很好适应外界环境温度,自身产热量也很高了,可以关闭保温灯。另外,随着猪只采食量和饮水量的迅速增加,可以更换为二期料,为了防止饲料应激,前期也应有个过渡期。随着仔猪日龄增长,体重及密度也相应增大。为了防止仔猪不适而咬尾,可以适当调低猪舍温度、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某些药物。仔猪在 50 日龄左右的时候应二免猪瘟疫苗,在60日龄左右的时候应首免口蹄疫疫苗[7] 。当仔猪达65日龄后,应提前通知育肥部门充分做好进猪准备,70日龄后便可转入育肥舍。在转入育肥舍前可以对群体仔猪进行称重,并记录好相关数据。另外,在转猪时不可对仔猪施加暴力,防止出现人为应激。转入完毕后应及时统计转出仔猪的数量、重量以及在保育阶段死亡猪只的数量。

  2 保育舍的控温系统和通风换气

  猪舍的控温系统和通风换气是整个养猪环节的核心,控制好不同日龄猪群所需的温度是关键[5] 。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当了解各阶段猪群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想办法提供可控制温度的软硬件设备。为了准确了解猪舍温度和室外温度以及湿度,可以在猪舍和室外放置温湿度计,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从而更好地调节猪舍内温度。猪舍夏季常用的降温设备主要是水帘和风机,也可采用猪舍喷雾来降温;冬季升温措施主要有保温灯取暖、烧锅炉取暖,并关好门窗,在关门窗的同时也要保证通风换气。猪舍的通风换气主要依靠风机和门窗,良好的通风换气可以促进猪的生长,也能降低猪的发病率。

  保育仔猪前期将温度控制在28 ℃左右,空气质量 (通风换气) 以人进入猪舍没有明显刺鼻辣眼为宜;保育中期温度控制在25 ℃左右。在调节温度时,每次调节0.5~1 ℃,依次逐渐过渡;保育后期可将温度控制在20~22 ℃为宜,也应有个过渡期,逐渐下调[8] 。

  3 保育仔猪的疾病防控

  保育仔猪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发红、腿肿、关节炎、神经症状、衰竭等,其特点是死亡率高、发病快、损失大。因此,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原则[9] 。做好人员和物资的生物安全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人员进出猪场生产区必须洗澡消毒,物资进入必须熏蒸消毒,新人进入场区必须隔离观察一段时间方可进入生产区。场区内严禁饲养各类宠物。猪场内应做好定期消毒、定期灭鼠捕蝇等工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计划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猪场应备置基本治疗药物,当发现有仔猪生病应尽快确诊治疗。若是发现确诊为一类流行病时应立即隔离治疗或者群体捕杀,然后深埋或焚烧。对所涉及的物品应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