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环境科学研究编辑部投稿有什么要求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6-06-29
简要:环境工程是我国目前很重视的一个工程项目,国家也培养出了很多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不论是研究生还是已经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毕业或者评职称的时候都需要发表一些论文。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是我国目前很重视的一个工程项目,国家也培养出了很多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不论是研究生还是已经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毕业或者评职称的时候都需要发表一些论文。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对期刊有级别上的一些要求,所以在投稿的时候也要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期刊。环境科学研究杂志是一本核心期刊,该刊物被CSCD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同时收录,属于双核心期刊,对稿件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那么环境科学研究编辑部投稿要求有哪些呢?本文小编给大家做了如下一些总结:

环境科学研究编辑部

  1、来稿务必原创,一切侵权事宜由作者自负(文责自负)。投稿时需提供加盖单位公章及研究生导师(责任作者)签名的介绍信,以证明稿件无泄密之处,所有数据均可公开发表,作者署名无争议,未一稿两投。同时可提供不少于3位非本单位同行专家的详细通讯方式和研究领域,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以备稿件送审时参考。

  2、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国家重大项目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处注明基金名称(编号)。

  3、通过编辑部初审即将进入专家审查环节的稿件需交纳专家审稿费100元。编辑部将通过作者投稿时登记的邮箱发送审稿费收费通知,作者应在接到通知1周内办理缴纳审稿费事宜,并通过E-mail通知编辑部,如1周内未见回复则视为作者自行撤稿。

  4、因编辑部人手有限,所有投稿均不发收稿通知,作者可在1周内收到初审信息(遇法定节假日及单位公休假时顺延)。通过网上投稿系统作者可直接使用身份证号码和稿件密码查询稿件状态或下载修改意见、修改稿件及上传稿件。所有稿件一经录用需按篇交纳论文发表费,汇款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开发票单位(法人单位)和联系人姓名及通讯地址,以便及时邮寄发票。

  5、来稿刊登与否由本刊编委会审定。编辑部将尽早通知作者稿件审理结果:缴纳审稿费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处理情况通知,则表明稿件仍在审理中;不拟刊登的来稿,编辑部将通过网上投稿系统和E-mail通知作者。

  6、稿件修改时间一般为20天,未能按时修回并且未主动向编辑部说明情况的,将被视为自动退稿。超时修回的稿件将以收到修改稿日期作为收稿日期。稿件付排后将邮寄清样给作者进行最后审校,为不耽误发表时间,作者需严格按照本刊要求审校并及时返回编辑部。文责自负。

  7、本刊发表周期一般为40~270天。稿件发表后,编辑部将制作配印刷封面的抽印本10本和2本样刊赠送给作者并支付稿酬。需额外增加抽印本或刊物的应在付印前声明,另增的抽印本每本按6元成本价计。

  8、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龙源期刊网和万方数据等检索系统,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AS:NS),《日本科学技术社中国文献数据库》(JST),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不同意将文稿编入数据库检索系统,请作者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视情况做适当处理,否则视为同意。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该刊物对稿件的要求是很详细的,包括作者的署名,期刊的投稿时间,发表周期等,这对作者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信息。所以小编也建议各位作者投稿之前能多了解一下期刊的信息,这样自己在发表论文的时候也能更顺利的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直接联系本站编辑咨询,下面是该刊物的一些基本信息。

  《环境科学研究》(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国家一级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办刊宗旨是,及时刊登反映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新动向、环境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国内与国际重大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国家环境重大决策与管理的最新动向、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的论文;国家重点环境科研项目最新科研成果论文;切中国家环境保护所需的、集中关键及要害问题、有较强实用价值、分类或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的系统论述;有关国家环境保护宏观决策、大气环境、水环境、区域生态、土壤环境、生态毒理、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等的最新研究成果,面向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知名企业、国际组织、政府环境资源管理与规划部门;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高层领导、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投资者、理论与科学技术工作者,以促进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的提高、促进实现我国节能降耗指标、促进环境科学发展、支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成、促进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合作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