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的利用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7-09-05
简要:这篇园林设计论文发表了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的利用,园林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装饰景观,论文结合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这篇园林设计论文发表了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的利用,园林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装饰景观,论文结合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了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呼吁群众参与到这一工作中,实现对雨水更好的利用。

中国农业气象

  关键词:园林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近些年来,城市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大范围的暴雨往往会带来大面积积水,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也出现了许多的灾难性事件,因此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方向。

  1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能衔接住区内的每个建筑单体,也成为居住区公共空间装置的重要形式,不过在传统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重视形式上的美观,更多的重视其观赏性,而忽视了其各项功能的发挥。为了更好的展现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雨水收集利用功能,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层面,结合建筑屋顶和公共区域的要求,将绿色屋顶的透水铺装结合起来,利用植草沟、蓄水池等方式,借助开放式的排水系统能代替原本的排水管网,经济性能更佳,这样能实现对雨水有效地收集及利用,同时也不会影响园林景观自身的观赏效果,居住区的雨水径流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2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道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道路能实现城市之间的交流,也能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同样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的人行道在铺装上,选择的基本上都是不透水材料,并且部分绿化带的高度明显高于路面高度,此种类型的路旁绿化也就很难实现对道路路面雨水的收集利用,甚至可能影响道路的正常排水,这也是导致道路在强降水天气大面积积水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人行道铺设采用透水材料,降低道路周边绿地或者隔离带的高度,也可以增加相关的引水设施,使路面的雨水可以引入到周边绿地或者隔离带中。

  2.1生态树池

  生态树池是一种小型低影响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多层排水系统和树木,能实现对雨水的控制,也能美化环境。生态树池对于成本的投入较少,同时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效果较好,减少人工调节,利用生态性方式去管理自然中的降水。

  2.2生物滞留

  生物滞留也是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道路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生物滞留形式,利用道路的坡度设置生物滞留口引入雨水,而对于一些绿化空间面积较大的区域,可以设置一些多功能的雨水调蓄池,绿化空间面积较小,可以选择一些连续式的生物滞留区域,这样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的体积,选择一些耐旱,最好可以吸附一些污染物的植被,这样能保证整个生物滞留区不仅仅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也能让整体景观和周边道路环境更为协调。

  2.3组合措施

  为了让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更为多样,也能更好的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结合道路绿化空间状况,选择不同的措施进行组合措施的优化设计。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处设计植草沟,道路中间的绿化设计为生物滞留区,这样二者组合连接,能实现短时间内最大雨水径流的调蓄,然后排放到雨水管线中去。在道路的一些交叉口也可以设计一些植草沟或者生物滞留区,以便能实现雨水的转输。

  3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除了建筑区域和交通区域之外的公共区域,其本身面积较大,而且含有的绿地、水体等区域较多,这也是实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重要空间,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的实现,可以将雨水转移到户外空间,利用植被进行缓冲,不会让雨水对土地严重冲刷,这样能减少下水道的处理水流量,明显的提高对雨水的处理效果,经济效益较好。在一些公园、广场等人流聚集区域,可以做成阶梯状,而本身不含水体的公园可以设计成中间下凹的形式,雨水能流入中间下凹区域,能实现公园、广场的自身雨水调节,也能处理周围区域的雨水。大面积的绿地可以设计成为波浪形或者阶梯形,这样不仅能实现雨水滞蓄,也能起到优化生态环境的效果。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可以借助雨水径流实现水质的净化,这样充分利用雨水的调蓄功能,更好的实现雨水收集利用,以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可以借助不同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辅助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深化。除了不断提高雨水收集技术之外,还需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呼吁群众参与到这一工作中,实现对雨水更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吴欣,崔鹏.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地下水,2015,05:162-165.

  [2]周媛.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节水设计初探——雨水的收集利用[J].科技展望,2016,35:121.

  作者:李昊 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中国农业气象》(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农业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反映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