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法规、监管意识、诚信体系建设等层面对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然后从法规文件、监管体系、信息平台三个方面提出监管模式的改进建议,最后参考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引入两种创新监管模式,以期为我国后续建设工程执业注册人员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以批代管”方式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行政审批制度转变,不同地区逐渐出现了建设工程执业注册人员的管理问题。广东省隶属珠三角的重点发展区域,一直以来都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且开放程度较高的省份;2016至2018年,基础建设投资预算就高达2.3万亿。同时,建筑行业从业人数众多,据建设信息中心-行业大数据平台统计,广东省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人数已达到16余万人。因此,对广东省来说,完善传统监管模式,探索适用于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建设工程执业注册人员监管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传统建设工程执业注册人员监管模式分析
建设工程执业注册人员监管是指对注册登记人员的手续办理、执业期间行为进行依法监督管理。而传统监管模式,即“以批代管”,主要方式为政府监管,涵盖了执业资格认定、执业资格审核批准、执业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其中,住房建设部以及人社部门主要管理职业资格的考试和职业资格的注册审核;省、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对执业人员的监督管理;省注册中心则主要对各种注册申请进行接受与处理,并组织各种继续教育活动。传统监管模式在我国实施多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公众认可性,但基于广东省特殊的经济
2传统监管模式完善建议
2.1完善执业人员事中事后监管的法规文件
首先是对当前法律法规中关于行政审批以及事中事后监管之间存在矛盾的地方进行整理,识别出不合常理的部分,对其进行改进、补充乃至完善。如国务院被授权的在广东省暂时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其中包括了《建筑法》第二章的建筑许可中第二节从业资格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第二是改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法律体系的等级与力度,将执业过程的监督管理规定提高到国家法律层次,而不再局限于以往单一的规定、通知甚至是口号。还有,关于建设部门牵扯到的行政审批下放以及取消的内容,必须通过相关规定进行约束,为监督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比如2015年环境保护部颁布的163号文,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办法,明确规定了针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内容、事中事后的检查和处罚措施等。
2.2 构建多方参与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基于多元共治理论,若要使社会公共治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与政府机构以及各相关企业之间联合在一起,合力进行治理。如由建设行政部门牵头,行业协会或者第三方机构为辅助单位,共同进行建设执业人员事中事后的过程监管,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力度缺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弥补其它单位在监督管理过程中权威性缺失的不足,使各方力量联合在一起,共同建设多方参与的制度,将各个部门以及主体 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有效发展。
2.3 完善执业人员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设
第一,对现有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补充与健全,构建一个系统的数据库。如2014年7月颁布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可以在其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广东省关于企业、人员、项目以及诚信信息的相关数据库;第二,将已有的信息平台整合在一起,这是当前实现信息共享的一大关键途径,广东省内建设的信息平台数量较多,将各平台统一在一起加强联系,建设能够实现不同数据的共享的标准,缓解以往信息混乱的局面;最后要加强执业人员监管过程信用信息的共享体系,通过参照其它行业的相关部门,如司法部门、银行等信用信息平台,从而建立执业人员的信用共享体系。
3 创新执业人员监管模式
通过对比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筑执业人员管理方法,以及国内香港、北京、福建等地区执业人员的管理实践经验、问卷调查结果以及相关访谈,从法律法规、监管模式以及诚信体系建设等层面对广东省建筑行业执业人员监管意向进行分析,参考相关行业引入了两种创新监管模式:行业组织自律模式和社会综合评价模式。
3.1 行业组织自律模式
行业组织自律模式是指通过引进行业协会加入到执业人员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主要涵盖以下几种方式:建立核准管理机构、实施行业核准、对备案信息进行登记等。在一些发达国家中,通常会使用行业组织制度的健全程度来评价当地市场是否处于稳健的发展状态。广东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领域成立了许多行业协会,使之已具备了实施行业组织自律所需的机构基础。虽然建设领域的行业协会自律模式的应用仍然处于初步探索过程中,然而相比于其它,如水利部门,金融和证券业、会计师等起步相对较早,通过其相关领域实施的情况,总结其优势主要有:(1)行业协会根据本行业区域的基本发展情况,制定区域、行业方案,同时根据行业发展方案来做出具体的调整,预防发展过度而导致的不良竞争的行业代表优势;(2)行业协会成员隶属业等级评定的过程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3)行业协会可以将本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快速集中在一起,因此在技术论证过程中彰显出更加明显的专业优势;(4)对于政府而言,行业协会充当着其代言人的角色,对企业而言,行业协会扮演着政府的代言人,它能够有效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尽管行业自律模式具有许多优势,然而也有很多从业人员在此方面产生了一些顾虑,这些顾虑主要表现在:当前行业自律组织和政府间不具备清晰的职责界定方式,缺乏有效的独立性。总体来说,与其它行业比起来,我国建筑行业不管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管理机构层面,都形成了良好的基础来承担行业自律,尽管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行业自律必 将成为将来的主流方向。
3.2 社会综合评价模式
社会综合评价模式是指基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市场监督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广东省、市一体化信息平台以及 部门执法记录平台等数据信息,建立系统的评价准则,对其实施综合性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实施差异化管理。社会综合评价主要内容是结合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诚信记录进行综合评比。虽然广东省还没有对执业人员信用进行评价,但已有对企业展开信用评价的工作,如广东省建筑协会主导的每年对建筑企业开展的信用评价活动,通过评选优秀企业来鼓励其他企业进行自我提升。社会综合评价由于能够对在线平台进行充分运用,从而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并实现自动化评分,将评价结果通过在线方式公布出来,因此才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监督管理体系。基于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访问者都能够依靠执业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来实现员工管理,并对员工的诚信情况以及实践能力实施评价,不仅能够充分表明执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将恶意使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得以规范,从而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
4 结 语
以我国建筑业执业注册人员的事中事后监管为切入点,结合法律法规、行业组织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等层面以及对广东省执业人员、企业、协会、管理机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对传统政府监管模式的不足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参考相关领域引入行业组织自律模式和社会综合评价模式。希望为我国后续建设执业人员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际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
html.
[2] 苑宏宪.注册建造师执业行为博弈及信用评价研究[D].天
津:天津大学,2014.
[3] 李强.我国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2009.
[4] 宋世明,闫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
作用[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2(3).
[5] 王雪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紧迫性与面临的问题[J].产业与
科技论坛,2014(15).
[6] 周佳怡.治理理论视角下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研
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7] 蔡庸亨.建设执业注册人员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研究[D].深圳:
深圳大学,2017.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