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以计算机网络发展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人类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利用好这种机遇并有效应对挑战,成为高校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在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分析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大量详实数据,并探讨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德育;机遇;挑战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当下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新兴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有限互联网空间壁垒,还将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使信息传播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信息传播呈现移动性
移动互联网打破了原本需要依靠有线网络连接设备与互联网的制约,随时随地都能获取需要的信息。由此可见,移动性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最根本区别,不仅是移动终端设备可便携,也使得互联网接入实现共享,摆脱了空间场所带来的制约。
(二)信息获取更实时
与传统PC端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摆脱了只能在传统有限网络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限制,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打开移动终端设备就能上网浏览信息,从传统只能在室内到户外,从依靠有限网络到无线WiFi,信息传播变得更具实效。
(三)信息服务具有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速度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也从单一的网页浏览模式向多样的APP程序发展。移动与智能催生了众多应用程序开发商,应用商店也随即应运而生。如今的智能手机,一般都拥有新闻客户端、视频客户端、电子商务客户端、游戏客户端和学习客户端,集约化、强大的体验服务和多样化的自主选择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选择。
(四)信息阅读碎片化
目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多数人无暇阅读整段或长篇的信息,简洁化、形象化、可視性化的信息受到年轻人追捧。“快餐”时代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也造就了“快手”“抖音”这类短视频。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让信息投放更加精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信息标签。
(五)主流声音逐渐消融
移动互联网造成了信息爆炸,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闻制造者,而专业知识缺乏、网络媒体监管缺失,让“假新闻”横行其道。个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海量的无用或假信息干扰了人们对有用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在庞大的“信息流”中,真信息或主流媒体的声音容易被消融,人们难以辨别真伪,甚至变得不知所措。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现状与特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德育状况,笔者对四川省5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 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067份,问卷有效率达97%。被访者男生占52.95%,女生占46.95%;高职一年级占55.86%,二年级占37.49%,三年级占6.49%;文科类学生占18.7%,理工科学生占54.2%,艺体类学生占27.1%。
(一)大学生成为移动互联网使用主体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目前被试大学生群体中,96.1%的人使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使用有线网络的仅占3.9%;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长调查中,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2~4小时的比重最高,占35.15%;4~6小时的占30.55%。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2小时以上的占65.7%,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首选。
(二)大学生行为方式更个性化
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群体,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速度更快。各类智能手机和多样的APP程序正好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传统的社交仅限于QQ或飞信。目前,微信、小红书、抖音、微视频都让青年人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精准化、定制化的程序开发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多维度需求,也让其行为方式更具个性化。
(三)大学生对网络依赖严重
“睡觉前刷朋友圈,不懂问度娘,订餐求美团,出行有滴滴,有事看热搜,没事逛抖音”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写照。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依赖调查”中,55.86%的大学生表示1小时内不使用网络就不自在;39.74%的学生表示在课余时间如不使用网络完全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干什么;仅1.97%的学生表示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网络。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正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机不离手,对网络依赖成为当下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出大学生对网络依赖严重。
(四)大学生网络使用目的泛化
移动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使用工具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对1 067名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使用目的”多样调查中,影视娱乐的占比最高,达73.38%;紧随其后的是查学习资料、社交和新闻资讯,分别占比73.1%、72.63%和62.89%。此外,游戏、购物、直播均超过50%,可以得出,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使用泛化是当代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多样化需求。
(五)大学生正逐步主导网络舆论
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让现实生活中不敢挑战权威的学生找到了庇护。很多人会在朋友圈宣泄愤懑和不满,通过匿名的微博发表观点和看法,在自媒体平台引导某种舆论。移动互联网搭建的平等、自由、虚拟的对话方式让青年人更加积极和主动地愿意“表达”。在传播格局发生变化、所谓的权威声音逐渐消释的今天,人人都是“麦克风”,活跃的大学生更愿意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意见领袖”。
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云平台”“APP程序”新兴技术的革新和演变,既为德育工作技术的提档升级、平台创新奠定了基础,也延伸了德育平台,使德育场从线下走到线上,从单一网站走到多样化的平台,其功能得到优化。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入门门槛低、网名媒介素养亟待提高、网络监管难度大等现实问题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推荐阅读:计算机网络教程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